题目
战国时期,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物是孟子还是庄子?说出其具体思想,给出原因.
记得初中的时候说是孟子,他写的《寡人之于国也》里面也有“不违农时,谷不
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
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
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的确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但是高中做历史题时又说是庄子的人与天“不相胜”是,现在弄的我也糊涂了.
记得初中的时候说是孟子,他写的《寡人之于国也》里面也有“不违农时,谷不
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
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
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的确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但是高中做历史题时又说是庄子的人与天“不相胜”是,现在弄的我也糊涂了.
提问时间:2020-08-04
答案
例如孟子与梁惠王论政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木材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继承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不用渔网横断河水来捕鱼,也不射已经归巢的飞禽)的做法,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主张,它的超前性和它的现代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孟子》中有孟子这样一段论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46]孟子说这段话的原意是为了说人的“仁义”“善良”之心,但无意间却也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47],过度砍伐是森林消亡的重要原因;“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48],过度放牧则是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开始;最终呢,“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49],后世的人们望着光秃秃的山丘,便以为牛山从来也不曾有过高大的树木,这就是山的的本性吗?人性虽然本来善良,但如果不加以滋养,而是放任良心失去,那就会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的.人类的精神家园是需要后天加以滋养的,否则就会丧失;同样,人类的自然家园也是需要后天保护的,否则就会受到造物主的惩罚.人类如果连自己的精神家园都守不住,又怎么能守住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呢?当世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就是对未来人类不负责任的表现.
2、孟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呢?孟子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应时而为的根本方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0]这段话前半段主要描述了应用的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51],尤其是后两项,有明显的环保措施的性质;后半段则说明了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以成“王道之始”.这就是孟子的“仁政”了.他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强调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进而使得国家、社会得以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进而达到可以“养生丧死无憾”[52]的目的.
由于生态环境残破,祸殃及人,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于是孟子开始反省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希望透过一连串环境保护的措施,减低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创伤,并保持其中的各项资源,以便于人类能“持续利用”它们.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类要实现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营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氛,以得到大自然最大的恩赐.二千多年前的哲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应该比古人懂得更深刻、更透彻、更久远.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沙漠化等自然界对人类的伤害;全世界每一秒就有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面积的热带雨林,因人类的砍伐而消逝;野生动物也因栖息地受破坏与猎捕危机而纷纷绝种(或濒临绝种).这些似乎都能说明点什么.古书字里行间所弥漫的历久弥新的智慧观照失去了它曾有的熠熠光辉.
庄子的上面两位都说了,故不重复,两人都有这种思想.
孟子继承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不用渔网横断河水来捕鱼,也不射已经归巢的飞禽)的做法,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主张,它的超前性和它的现代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孟子》中有孟子这样一段论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46]孟子说这段话的原意是为了说人的“仁义”“善良”之心,但无意间却也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47],过度砍伐是森林消亡的重要原因;“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48],过度放牧则是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开始;最终呢,“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49],后世的人们望着光秃秃的山丘,便以为牛山从来也不曾有过高大的树木,这就是山的的本性吗?人性虽然本来善良,但如果不加以滋养,而是放任良心失去,那就会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的.人类的精神家园是需要后天加以滋养的,否则就会丧失;同样,人类的自然家园也是需要后天保护的,否则就会受到造物主的惩罚.人类如果连自己的精神家园都守不住,又怎么能守住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呢?当世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就是对未来人类不负责任的表现.
2、孟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呢?孟子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应时而为的根本方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0]这段话前半段主要描述了应用的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51],尤其是后两项,有明显的环保措施的性质;后半段则说明了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以成“王道之始”.这就是孟子的“仁政”了.他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强调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进而使得国家、社会得以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进而达到可以“养生丧死无憾”[52]的目的.
由于生态环境残破,祸殃及人,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于是孟子开始反省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希望透过一连串环境保护的措施,减低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创伤,并保持其中的各项资源,以便于人类能“持续利用”它们.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类要实现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营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氛,以得到大自然最大的恩赐.二千多年前的哲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现代人应该比古人懂得更深刻、更透彻、更久远.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沙漠化等自然界对人类的伤害;全世界每一秒就有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面积的热带雨林,因人类的砍伐而消逝;野生动物也因栖息地受破坏与猎捕危机而纷纷绝种(或濒临绝种).这些似乎都能说明点什么.古书字里行间所弥漫的历久弥新的智慧观照失去了它曾有的熠熠光辉.
庄子的上面两位都说了,故不重复,两人都有这种思想.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一点加一个下是什么字
- 2英文诗用英语怎么说
- 33.Firework ___the beauty of the festival night.A.added to B.added
- 4SOS团的宗旨是什么?
- 5YOU are so lucky because you can chose to love me or not but myself only have to chose from
- 6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这句谚语的解释
- 7因式分解a^4+a^3+6a^2+5a+5
- 8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 =3/2H2+1/2N2的平衡常数为
- 9长方形的长增加3分之2,宽减少4分之1,所得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 10电路中只有1.5V的电源,开关,电流表.电流表能示数吗?
热门考点
- 1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二分之一.
- 2化合物中酸.碱.盐.氧化物怎么分?
-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像的语境义
- 4You can look up the newest world______in this book.A.news B.player C.person D.record
- 5请你想想,生活体验对写作有什么作用?联想到作文,你该如何做呢?
- 6如图,线段AB的长为1
- 7一个初中化学问题.出去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吗?那么在氯化钠出来的同时硝酸钾不也析出
- 8利用公式am+bm+cm=m(a+b+c),当x的2次方+x-1=2 a+b-c=5,求a(x的2次方+x+1)+b(x的2次方+x+1)-c(x的2次方+x+1)的值
- 9要一篇写景的文言文
- 10已知1≤x≤y≤z≤50,判断x/y+2y/z与2/5的大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