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就是讲一个名人讲道德的事例...
题目
就是讲一个名人讲道德的事例
品格好

提问时间:2020-07-27

答案
  沈从文(1903~1988)成名之前,吃过不少苦.数九寒东,大雪飘飘,趴在桌上写作,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当时沈从文并没多少钱,买不起足够的煤,屋里常不生炉子,潮湿阴冷,寒气逼人.为了御寒,他用棉被包着腿和脚,不过手却因为要写东西而被冻得红肿.
  在某天,突然有个陌生人来到他的住所,这人和善的问:“请问沈从文先生在这儿吗?”
  “我就是.”
  “哎呀,你就是沈从文……你原来这么年轻.我是郁达夫,我看过你的文章.”
  在之后的聊天过程中郁达夫看了看沈从文样子,连忙解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给他围上,并请他到附近饭馆吃了顿,临走前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三元钱也资助给了沈从文,并鼓励他说:“好好的写下去,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只因为对对方文章的欣赏而前去拜访,并在看到对方的情况下对一个后生加以帮助,既不是因为对方出名(因为他还没出名),也不是因为是老朋友(因为才刚认识),且当时的郁达夫经济上也不宽裕应该算是个道德故事.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比较详细
  1923年8月,20岁的沈从文离开湖南来到北平.他来北平的本意,是进一所大学读书,然后再图发展.但是,他当时仅有高小文化水平,外语一窍不通,虽然也读了一些新书报,却连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他参加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竟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自然无法正式进入大学学习.他只好独自住在前门外杨梅竹斜街的酉西会馆里,开始第一阶段的自学,立志靠自己的努力闯入文坛.
  沈从文每天早上吃一点冷馒头、泡咸菜,就走出酉西会馆到宣武门,跑进京师图书馆看书,一直到闭馆才返回住处.
  同许多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一样,沈从文最初的习作,投寄报刊犹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在窘迫与贫困中,沈从文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身份,向社会发出了呼救.他曾经用书信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文学青年的处境,但因无钱买邮票而没有付邮.后来发表在1924年12月22日《晨报副刊》上的散文《一封没有付邮的信》,是沈从文正式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24年11月,沈从文也曾向在京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倾诉自己的艰难处境.当时受聘于北大的创造社著名作家郁达夫,接到沈从文的来信后,便去”窄而霉小斋“,看望了这个尚不知名的文学青年.
  11月13日,大雪纷纷扬扬,寒气逼人.沈从文正用棉被裹着双腿坐在桌前写作,听见门响,走进来一个身材瘦削、面庞清癯的30多岁的年轻人,他就是郁达夫.沈从文向他诉说自己来北平后的境遇.郁达夫扫了一眼小房间里的寒酸,一切都明白了.当他知道沈从文尚未吃饭时,便邀他到附近一家餐馆吃了饭.郁达夫拿出5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3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他还将自己脖子上一条浅灰色羊毛围巾摘下来,掸去上面的雪花,披在了沈从文的肩上.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哭了起来.直到晚年,沈从文回忆起这段往事,还眼里充满了泪花.
  郁达夫看望沈从文回去的当天,写下了著名的文章《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针对沈从文想进大学读书及其目前的境况,郁达夫发出了愤激之辞:“我真佩服你的坚忍不拔的雄心,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因为“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一无依靠的文学青年,即使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难道你拿到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珍珠白米的雨来吗?”文中,郁达夫为文学青年设计了摆脱目前困境的上中下三策:去外面找工作,或者去革命,去制造炸弹;想法弄几个路费,返回湖南故土;去应募当兵,或者做贼去偷.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