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开心每一天》六年级上册寒假作业15页
1.比一比,再组词.
浅() 遗() 始() 躬()
饯() 遣() 贻() 躯()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3.用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古人求学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勤劳苦读?
———————————————————
②读书之后,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实践?
———————————————————
4.阅读启示:要想真正学到知识,不仅要看书,而且要亲身实践.
我感悟,我想说:——————————————————————————————————————————————————————————————————————
1.比一比,再组词.
浅() 遗() 始() 躬()
饯() 遣() 贻() 躯()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3.用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古人求学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勤劳苦读?
———————————————————
②读书之后,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实践?
———————————————————
4.阅读启示:要想真正学到知识,不仅要看书,而且要亲身实践.
我感悟,我想说:——————————————————————————————————————————————————————————————————————
提问时间:2020-07-27
答案
1.浅滩 蜜饯 遗产 谴责 始终 贻贝 鞠躬 身躯
2.从纸上得来的知识是薄浅的,最终想要认识,还需要依照亲身的实践.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书不要读死书,死读书.
2.从纸上得来的知识是薄浅的,最终想要认识,还需要依照亲身的实践.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书不要读死书,死读书.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什么什么时光,四字成语来的.
- 2计算氧与氯的原子比
- 3观察题图所示的雷电发生时的情况可知,雷电极易发生在地面上的凸起物与低空云层之间.这对我们预防雷击有什么启示?
- 4已知x+y=4,xy=2,求x2+y2+3xy的值.
- 5已知x3=m,x5=n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x14.
- 6圆环形状,它的面积是200cm的二次方,外沿大圆的半径是10cm,内沿小圆的半径是多少?
- 7强弱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
- 8英语翻译
- 9历史上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褒贬不一.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到江南游玩;也有人认为,大运河开凿后,“天下转漕,抑此一渠”.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 10跪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500字英文读后感
热门考点
- 1Tom likes cars.He enjoys (collecting ) model cars of all kinds.这儿的collecting 是不是动名词.
- 2( )l started early __l might be late a.in the case b.in case c.so that d.in a case
- 3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 A.甲、乙都向北运动 B.甲、乙都向南运动 C.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 4l have heard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well of him a.to speak b.spoken c.to have spoken d.speak 详
- 5宏观经济学中求均衡收入的题目!
- 6help her _______(do/does) housework.
- 7某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为百分之0.97,死亡率是百分之1.04,这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急,快啊,
- 8急!随机变量X~U(0,1)是什么意思啊?X~Exp(1)又是什么意思?
- 9点A、B 在直线MN上,AB=11厘米,圆A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圆B 的半径也增大,其半径为R厘米,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为R=1+T(T>0)
- 10爸爸的年龄比小明大29岁,爸爸的年龄比小明的3倍还多5岁.小明和爸爸的 年龄各几岁(列方程解引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