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提问时间:2020-07-26
答案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语后置
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语后置
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字数在150字左右
- 2已知⊙O的半径等于4cm,AB为⊙O的弦,其长为4根号2cm,求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 3动物的眼睛看人类有颜色么?3Q
- 4Dreaming of the day .When I really find myself .Dreaming of the ones I love .谁帮我翻译一下
- 5关于青春的作文
- 61这首诗属于近体诗句中的_,写出本诗中的一条成语_ 2锦官城是什么?写一句有锦官城的诗句3请你写出描写蜀相伺堂环境描写的诗句4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7I want to sleep,good night
- 8明矾和熟石灰会发生什么反应?
- 9-m^4+m^2n^2因式分解
- 10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1s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求海水的深度.
热门考点
- 1关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诗歌
- 2首字母填空:1)You are not s____to play football in the classroom
- 3缩句:我的目光注视着她.
- 4分式的乘除:若x等于它的倒数,则x-3分之x^2-3x除以x^2-6x+9分之x-3
- 5设f(x)定义在实数集上,当x>0时,f(x)>1,且对于任意实数x,y有f(x+y)=f(x)*f(y),求证f(x)在R上为增函数
- 6自然数平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1492625364964...,求第612个位置上的数字是几
- 7用一丝不苟、欣喜、栩栩入生、教诲、持之以恒造一个连贯的句子.(顺序可颠倒)
- 8在小于91分的自然数中,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几个?
- 9为什么地球是漂浮
- 10逍遥游 特殊句式 所有 外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