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
题目
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
1 送别 王之涣
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3 浪淘沙 李煜
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5 渔家傲 陆游
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7 望洞庭 刘禹锡
8 山居秋瞑 王伟
9 咏风 王勃
10 登金陵凤凰台 礼拜
11 蝶恋花 柳永
12 声声慢 李清照
13 蝶恋花 晏殊
14 病起 陆游
15 赠花卿 杜甫
16 青玉案 辛弃疾
17 月夜 杜甫
18 从军行七首 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19 青玉案 贺铸
20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有多少就要多少吧.都是100字左右的,尽快尽快~

提问时间:2020-07-26

答案
  送别 王之涣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3 浪淘沙 李煜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过片三句自为呼应.“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
  5 渔家傲 陆游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6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 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 “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 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 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7 望洞庭 刘禹锡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8 山居秋瞑 王伟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9 咏风 王勃
  诗的前两句“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炎热未消的初秋,习习凉风飘然生起,吹散林壑浊热,顿觉清爽怡人.诗人不禁迷醉于其中,冷风啊,你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贵还是低贱,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济,令人敬佩,使人快意.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诗的三、四句“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丝丝凉风吹乱了天才少年的长发,驱散了涧谷飘浮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缠绕的雾霭,犹如精灵般使山间人家重现,将明朗清爽带给人间.诗人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把宋玉《风赋》中“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而加焉”的话,采用拟人化手法,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
  10 登金陵凤凰台 礼拜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11 蝶恋花 柳永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2 声声慢 李清照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