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白居易的<<暮江吟>>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提问时间:2020-07-24
答案
以下是你想了解的详细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13分之2千克黄豆可以榨油9分之2千克.照这样算,1千克黄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 2问答题参加运动会跳绳比赛的有20人,跳远的有11人,两种项目都参加的有14人,这两种项目共有多少人参加
- 327÷4=几分之几
- 4k取何值时 4cos^2x+ 4sinx+ k^2-k-2=0有解
- 5three more problems 与three problems more的区别
- 6在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NH3气体,测得烧瓶中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
- 7“高处不胜寒”中“胜”的读音是什么?
- 89.9583求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
- 9有一个长方形的足球场,已知他的周长是310米,长和宽的差是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a是多少米?
- 10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量393亿m3,在水面下150米深处的产生的压强为_pa,此处每m2受到的压力为_N.(g=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