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乡愁的作者是谁?现在居住在哪里?《乡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谁回答啊
谁回答啊
提问时间:2020-07-24
答案
余光中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人们去邮局汇款,超过100元要交1%的汇费,1%表示()占()的1%,如果张老师向某地汇款5000元,应交汇费()元
-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在生物圈中起到的作用分别是
- 3请问碳为什么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变成一氧化碳,是不是先变成二氧化碳,再变成一氧化碳?
- 4用长12m的木条,做一个有木横档的矩形窗子,要使光进来的最多窗子的长宽应各为多少?
- 5用一句诗句来形容“老师的爱如春风似春雨般润润着孩子纯真的心田"
- 6关于斐林试剂测还原糖实验是否水浴加热的问题
- 7因式分解:(x-2y)-4x+8y+4
- 8已知三阶矩阵A与三维向量X满足A^3X=3AX-2A^2X,且向量组X,AX,A^2X线性无关, 求|A|
- 9求一篇by the time l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的作文.
- 10水浒传中最后排名的前四位是?
热门考点
- 1商鞅变法体现了哪一学术的主张
- 2①above ②top ③behind 【选出不同类的单词】
- 3埋伏笔与作铺垫的区别,
- 4若(a+1)^(-1) <(3-2a)^(-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数轴上有m,n 他们分别表示两个相反数为M ,N其中M>N 并且M N两点的距离是8,求M,N两点的值
- 6t/m3 是什么单位
- 7六一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比6
- 8七年级(1)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A,B两个超市
- 9将一条长为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各做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_cm2.
- 10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求它的内接圆的外切正三角形GEF的边长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