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安徽省地形,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问时间:2020-07-24
答案
安徽省的地形分布特征:(自北往南)
淮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的南部)
江淮丘陵和大别山区
苏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皖南山地(黄山和齐云山都属于该山地)
由于安徽地处北纬34度附近,即秦岭淮河一线,导致省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地域类型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 淮河一线与1月平均气温0度线大致重合,使淮河以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更为显著,以南则受丘陵和山地阻挡,冬季风势力削弱.冬季风的强弱导致南北地区积温差异,从而导致安徽省北部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南部为“一年两熟”;(我们一般认为积温大于4500小于3400的地区为暖温带,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积温大于4500小于8000为亚热带,耕作制度为一年两到三熟);
2. 淮河一线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重合,使安徽省南北干湿差异显著,淮河以北为半湿润区,以南为湿润区,从而导致淮河以北耕作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经济作物为“花生”“枣”“玉米”,淮河以南耕作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为“油菜”“甘蔗”“柑橘”;(我们一般认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为半湿润区,800毫米以上为湿润区);
3. 从地形分布上讲,安徽北部多平原和矮小丘陵,地势起伏较小,有利于旱作农业的大面积、机械化经营,而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农业多种经营;
4. 从区域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上看,皖北地区要注意防范洪涝、次生沙化和盐碱,作物类型应以较为耐旱、耐盐,并要注意种植农田防护林,指定适宜的措施调节“水盐运动”,完善水利技术,提高灌溉水平,在积极面对区域资源性缺水的同时,做足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皖中、皖南地区要注意防范洪涝、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要种植护坡植物,保持好坡面水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淮北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仿效“鱼塘-台田模式“,发展混合农业,促进产业多样化,推进区域脱贫致富.
淮南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仿效“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发展立体农业,利用好水土条件,从山麓到山顶多种经营.
淮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的南部)
江淮丘陵和大别山区
苏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皖南山地(黄山和齐云山都属于该山地)
由于安徽地处北纬34度附近,即秦岭淮河一线,导致省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地域类型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 淮河一线与1月平均气温0度线大致重合,使淮河以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更为显著,以南则受丘陵和山地阻挡,冬季风势力削弱.冬季风的强弱导致南北地区积温差异,从而导致安徽省北部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南部为“一年两熟”;(我们一般认为积温大于4500小于3400的地区为暖温带,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积温大于4500小于8000为亚热带,耕作制度为一年两到三熟);
2. 淮河一线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重合,使安徽省南北干湿差异显著,淮河以北为半湿润区,以南为湿润区,从而导致淮河以北耕作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经济作物为“花生”“枣”“玉米”,淮河以南耕作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为“油菜”“甘蔗”“柑橘”;(我们一般认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为半湿润区,800毫米以上为湿润区);
3. 从地形分布上讲,安徽北部多平原和矮小丘陵,地势起伏较小,有利于旱作农业的大面积、机械化经营,而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农业多种经营;
4. 从区域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上看,皖北地区要注意防范洪涝、次生沙化和盐碱,作物类型应以较为耐旱、耐盐,并要注意种植农田防护林,指定适宜的措施调节“水盐运动”,完善水利技术,提高灌溉水平,在积极面对区域资源性缺水的同时,做足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皖中、皖南地区要注意防范洪涝、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要种植护坡植物,保持好坡面水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淮北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仿效“鱼塘-台田模式“,发展混合农业,促进产业多样化,推进区域脱贫致富.
淮南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仿效“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发展立体农业,利用好水土条件,从山麓到山顶多种经营.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