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望岳 词句赏析
提问时间:2020-07-13
答案
作品鉴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运望 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望.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旁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馀,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旁徨.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由于三首诗的寄意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亦不一致.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因此诗句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都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但篇中并无一字明言之,我们只是从「安得仙人九节杖」、「高寻白帝问真源」得知,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一首则因书于晚年,即或是有所讽喻,都不过是「在德非馨香」澹澹数语.所写景色如「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更有灵光飘淼之感.全诗表现出一种典赡雍容,厚重忠忱的感觉.
由此看来,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一首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旁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运望 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望.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旁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馀,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旁徨.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由于三首诗的寄意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亦不一致.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因此诗句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都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但篇中并无一字明言之,我们只是从「安得仙人九节杖」、「高寻白帝问真源」得知,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一首则因书于晚年,即或是有所讽喻,都不过是「在德非馨香」澹澹数语.所写景色如「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更有灵光飘淼之感.全诗表现出一种典赡雍容,厚重忠忱的感觉.
由此看来,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一首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旁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影响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哪 重组子筛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2请问音标为/a u 倒e z/的单词是什么?
- 3英语翻译
- 41.In a blind taste test,people are asked ( which out of two or more products that are unidentified t
- 5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lg(100sin^(n-1)π/4),试问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大?求出这个最大的和
- 6关于动植物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 7用两个三角板可拼出多少个不同的角?
- 8某队伍长450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走,一个战士因事需要从排尾跑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
- 910以内包括10的质数有()合数有()
- 104:差15分钟到5:00用英语怎么说?
热门考点
- 1公园中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周长是28.26米,现在要在喷水池周围向外修1米宽的人行道,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 2whenever you need me,I will always be here for
- 3读书的乐趣和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哪个好写?为什么 请高手提供每个开头与结尾以及中间主要内容,好的加分50-100
- 4She is ___ newcomer to ____ chemistry but she has already made some important discoveries.
- 5英语翻译
- 6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
- 7英语翻译
- 8实数m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平方+(m-2)x-(m+3)=0的两根的平方和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 9an interesting Maths Lesson 各位帮忙看看这篇英语小作文怎么写啊,六年级左右的的作文,
- 10请帮忙解释下面语句意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