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夜雪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夜雪?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提问时间:2020-07-01
答案
编辑词条 夜雪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题解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评解
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它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丝雕琢和安排的痕迹.这正是白体特有的风格.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题解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评解
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它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丝雕琢和安排的痕迹.这正是白体特有的风格.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1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是7.3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 2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简介(50字)
- 3but he was full of ideas of which few people saw the value翻译
- 4一桶纯净水,喝去5升,占总量的1/6.还剩下多少升?
- 5【英语填空】Peter was()(influence)by his father very deeply.
- 6已知m2-5m-1=0,则2m2−5m+1/m2=_.
- 7可以引用名言作题记吗
- 81 get 2 do 3 write 4 wash 5 watch 6 fly 7 go 8 have 9 buy 10read 11 study 12 ride
- 9已知数列《an》满足:a1=1.A2=2,且an+2=(2+cosπ)(an-1)+3,n∈nж
- 10试证如果圆的两条切线互相平行则连接两个切点的线段是圆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