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有关山水的古诗 要求要有作者,背景介绍,整体感知 名句赏析
要多几首
要多几首
提问时间:2020-06-22
答案
望岳——杜甫
2009-12-07 09:1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望岳》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作品信息
名称:登岳阳楼 年代:大历三年(公元768年)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①. 吴楚②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⑧,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⑦涕泗流.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②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③坼(chè):分开,裂开.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④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⑥戎(róng)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⑦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词,即眼泪. ⑧字:这里指书信. 【译文】 漂泊到岳阳,今天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湖面之上. 身边没有亲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唯有一叶孤舟飘零无定. 国家多战事,多灾多难,不免痛哭流涕,虽悲伤,但不消沉.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作品鉴赏
【题解】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赏析一】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注:颔联为此诗的名句,因为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或又以夸张的手法),一“坼”一“浮”,使得洞庭湖恢宏阔大、壮观博大的气象跃然纸上. 【赏析二】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评解】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大历三年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其余三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及鹳雀楼,最后一个说法众多也有人说是蓬莱阁、越王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2009-12-07 09:1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望岳》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作品信息
名称:登岳阳楼 年代:大历三年(公元768年)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①. 吴楚②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⑧,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⑦涕泗流.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②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③坼(chè):分开,裂开.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④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⑥戎(róng)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⑦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词,即眼泪. ⑧字:这里指书信. 【译文】 漂泊到岳阳,今天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湖面之上. 身边没有亲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唯有一叶孤舟飘零无定. 国家多战事,多灾多难,不免痛哭流涕,虽悲伤,但不消沉.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作品鉴赏
【题解】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赏析一】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注:颔联为此诗的名句,因为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或又以夸张的手法),一“坼”一“浮”,使得洞庭湖恢宏阔大、壮观博大的气象跃然纸上. 【赏析二】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悦之心来观赏洞庭湖,真是辽阔无边,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气势宏伟,气象万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加上年已五十七岁,老病缠身,孤身飘零.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诗人的博大襟怀.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是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浑厚深远,感情曲折真挚,发飘零孤寂之悲哀,感战事乱离之不停,一唱三叹,令人扼腕. 【评解】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大历三年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其余三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及鹳雀楼,最后一个说法众多也有人说是蓬莱阁、越王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 2FeSO4和Hcl,NA2CO3和HCL,NAOH和H2SO4.BACL2和AGNO3,溶液混合后,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要详解
- 3照样子写词语,画-小鱼,画-( ) 学-( ),学-( ) 练-( ),练-( ).
- 4服装类英语单词15个和运动类单词20个!
- 5一桶油第一次倒出它的四分之一,第二次倒出它的五分之一,两次共倒出18选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 6钙的电子层是怎样分布的?
- 7会计关于LIFO FIFO AVERAGE COST
- 8our country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it is on longer____(be)
- 9有甲、乙两桶水,如果把甲桶里的半桶水倒入乙桶,刚好装满乙桶的2/3.现在,乙桶有一满桶水,倒出它的1/6,刚好是3千克,求甲桶可装水多少千克?
- 10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石蜡燃烧 B.加热食盐水有晶体析出 C.动植物呼吸 D.铝片放在空气中变暗
热门考点
- 1Everyone went to Mary for advice,because Mary was known for having a positive atiitude
- 2为什么欧阳修不用“陈尧咨”,而要用‘陈康肃”这个谥号
- 3那蓝色的自行车是谁的?用英语怎么说?
- 4应变电阻 灵敏度 电桥电路
- 5求2012年8月和9月我国的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各是多少?
- 6关于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
- 7When you are home,give a call to let me know you safely.
- 8704×696 用平方公式解
- 9请写出下列几种情形所形成的图形: (1)手电筒的光线; (2)雷达扫描在屏幕上形成的图形; (3)光线所经过的路径; (4)一个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
- 10如图,AB∥CD,∠A=45°,∠C=∠E,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