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林清玄散文的读书笔记
提问时间:2020-06-18
答案
散文《也是水湄》满溢着古色古香的中国风味,从细微的感受、情绪的流动到遣词造句,意境经营,无不暗涌着一股典雅的“古风”.作者无意尾随西化成癖的作家,让作品中充斥着“失落”、“自我”、“虚无”,以晦涩冒充高深.这篇短文也坚守和晓风其他作品一样的创作准则:“保护中国文化的一脉血传.像一口井,生根在自己的土地上,拒绝移植,不想兴波助澜,只想涌出一勺一勺淡淡的水,淡淡地交还给所爱的地方,所爱的人群”.
当然,这篇散文也闪耀着现代意识的光泽,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人生面临的困境和战胜困境的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新颖洒脱的意象跳接而来,织成莽莽苍苍的感性世界,武断而迅速的句法使旺盛的文气一贯到底;这快节奏、多义性的手法正是现代诗的作风.情随浪涌,思乘风驰,握拨一弹,心弦立应.能写出这种节奏,这种气魄,这样胸襟的文章也称得上是健笔淋漓,腕挟风雷了.
晓风说过:“有人以为诗在题诗的壁上,扇上,搜纳奇句的古锦囊里,或一卷毛诗,一卷杜子美里.其实,不是的,诗是地泉,掘地数寻,它便翻涌而出,只要一戴长如思绪的汲绠,便可汲出一挑挑一担担透明的诗”.晓风的散文都是透明的诗,但又比诗写得从容自在.于人人日日立脚之地轻轻下笔,那诗情便如万槲清泉不择地而出.我们不能不叹服,不能不发问,她这支笔,不,她这颗心,是否生有千窍,莫非就是那无一窍不通明透亮的碧色玉玲珑,要不怎地万事万物一入其中,便异彩纷呈,成诗成画?
敬畏生命
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次小小的经历所引起的联想.一个夏日的午后,作者在湖边看书时,偶然发现湖边的树正在飘散着大团大团的、棉花似的白色纤维.沉浸在书本中的作者以为这只是一时被风吹散开来的,并未在意.可是,渐渐地,这漫天漫地、无止无休地飘送着的、云朵般的种子,完全转移了作者的注意力.它们自顾自地壮观地飘散着,本是来看书的人,却静静地坐在湖畔,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那整个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夏日午后与整个的晚上.
是的,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纤维播送的”.在我们所习见的植物中,比如柳树,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播种子的.那么,在杨柳吐絮的时节,那如雪的杨花,曾在你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也许是杨万里那样的“杨花可是多情思,飞入船中落酒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或者是像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一样的伤感?亦或是烟惹风迎的热燠燠的烦扰?要不就是四处飞附的轻薄缭乱?有时,那铺天搅地的茫茫漫漫,是否又会不期然地使你觉得摇摇无主?——当然,它也可能在你心中引起美好的遐想,比如像韩愈的“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但是杨花,这漫天飞舞的云絮样的种子,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积淀而成的思维定势中,总不是积极的.
然而,作者在那铺天盖地的飘洒中,却感到别样的震撼.那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们看到的,不论是感时伤春,还是烦惹缭乱,其实都是触物而发的自己的心情;作者看到的,却是那种子本身,是——生命.如果你没有一颗体物之心,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而作者面对这样的壮观,却由衷地觉得自己“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举目可见的芸芸众生,俯仰之间的草木鸟兽,不都是生命吗?——不,作者指的不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生命本身的生命力,是生命之为生命的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执著.
于是,“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地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然而这却是造物者在不经意之中所成就的,属于生命本身的轰轰烈烈的美.作者心底被碰撞的,其实就是她面对伟岸的造物者时,所具有的由衷的感恩之心.
这种感觉你似曾相识吗?它曾在你有点粗心的生活中一掠而过吗?这种倾心的感动你已经久违了吗?——作者以其特有的体贴之心,提炼并强化了每个人都会有的对生命的最美好的感情.你还要伤春悲秋吗?想一想已经拥有的吧:红枫青荇、春絮秋萤,再柔弱的东西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啊!
这是一篇纯粹的感受性的散文,语不多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然而,它却不仅仅是散文而已.这短短的几百字,每个字都是在作者心里蔚然成阴的那棵树的鲜活的种子,它们在不计成本、不问收获地默默飘洒.此后,如果你也有一刻会为没膝的丰草,或是蜻蜓的薄翼而蓦地感动莫名,那就是向你的心飘洒的那些种子中,有一颗已经悄悄地成长,并且教会你,怎样敬畏生命了.
林清玄
喜欢读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 翻开书的目录,那些题目就会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欢”、“三生石上旧精魂”、“黄昏菩提”、“飞入芒花”、“清静之莲”、“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非常喜欢“温一壶月光下……
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置于桌边案头,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朴实无华的老师,往往日夜操劳.而我们也总依赖着他,让他总有操不完的心.
桃花心木还在成长,而我们也渐渐长大.勤劳的“种树人”永远栽培着我们.
依赖的心往往使我们经不起生活的磨练,但如果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从中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
《生命的化妆》
先从自己对化妆的错误认识谈起,认为“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就引发了下文对化妆师的询问,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化妆师的回答让林先生感叹不已,并从内心里叹服,认为化妆师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在这里,化妆师谈到: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并分了四类来谈,谈得很有条理,说得让人只有点头的份.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化妆.更深层次的化妆师是“改变体质”“改变气质”,接着引发了对“生命的化妆”的三种划分: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读到这些文字,更让人惊叹化妆师看法的经典,化妆师用他一生的经验准确的总结了化妆的全部内涵.接着又拿写文章来类比,也写到三种写作: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至此,“生命的化妆”一语再次突现,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为生命化妆是多么的重要,正像林先生所说,我们要“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尊严”,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焕发出灿烂之光!
林先生的文章从自己的认识谈起,经过自己的询问,化妆师巧妙作答,让全文主题一步一步凸现,让读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妆的内涵.全文很好的运用了类比的写法,让我们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读来却给人一种流水样清凉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并真切想让我们的生命也变得像化妆手下的人一样靓丽起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龙应台
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很早就听过,提起龙应台,第一反应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会以为那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散文.这里的龙应台全然没有《野火集》里的忧国忧民,呈现于书里眼前的只是一个母亲,爱着她的两个孩子,仅此而已,却使我产生了更大感动与共鸣,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 龙 女士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过,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会流露出一点女性独有的笔调,但是看她的文章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个男作家写的.而这本书则完完全全是从一个女性的感受,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所以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眼前彷佛出现 龙应台 女士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诸如送孩子上学时见到一景一物,严选孩子看的故事书,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这些平常的事,描写得细腻动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这段话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因为爱,她并不遗憾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计划好的时间、不在乎岁月侵蚀渐渐变成“黄脸婆”的容颜.她知道:一旦身为母亲,“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虽然身为儿女,还未尝试过为人父母,有父母的感受,但想到有个与我血脉相连的人这样无私地深爱着我顿时很感动.我想,到妈妈年老行动不便时,我也要紧握她的手说:「妈妈,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所包藏的母爱,除了一个母亲能用心感受到,还有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羡慕安德烈和飞飞.在这个没有冬阳的日子读这本暖暖的书,整个人都暖和了,被温情包围许久感动.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开店铺的人天亮时打开大门,不会想到是否有人来抢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护在前胸,时时刻刻戒备.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强制拆除,家具像破烂一样丢在街上.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买廉价的烈酒喝的老头不必担心买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学品会不会让他瞎眼.江上打鱼的人张开大网用力抛进水里,不必想江水里有没有重金属,鱼虾会不会在几年内死绝.小学生一个人走路上学,不必顾前顾后提防自己被绑票.到城里闲荡的人,看见穿着制服的人向他走来,不会惊慌失色.到机关去办什么证件的市井小民不必准备受气.在秋夜寒灯下读书的人,听到巷子里突然人声杂沓,拍门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觉得大难临头,把所有的稿纸当场烧掉.
幸福就是,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普罗大众不必害怕明天可能有战争.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水果摊上仍旧有普通的香蕉.市场里仍旧有一笼一笼肥胖的活鸡.花店里仍旧摆出水仙和银柳,水仙仍然香得浓郁,银柳仍然含着毛茸茸的花苞.俗气无比、大红大绿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摆满了骑楼,仍旧大红大绿、俗气无比.银行和邮局仍旧开着,让你寄红包和情书到远方.药行就在街角,金铺也黄澄澄地亮着.电车仍旧叮叮响着,火车仍旧按时到站,出租车仍旧在站口排队,红绿灯仍旧红了变绿,消防车仍旧风风火火赶路,垃圾车仍旧挤挤压压驶进最窄的巷子.打开水龙头,仍旧有清水流出来;天黑了,路灯仍旧自动亮起.
幸福就是,机场仍旧开放,电视里仍旧有人唱歌,报摊上仍旧卖着报纸,饭店门口仍旧有外国人进出,幼儿园里仍旧传出孩子的嬉闹.幸福就是,寒流来袭的深夜里,医院门口“急诊室”三个字的灯,仍旧醒目地亮着.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
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里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吗?”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读后感受颇深.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原来用心感受,懂得珍惜身旁的一切,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人生的烦恼很多,幸福也无处不在.有天中午,本来感冒了,又有事拖到两点才回家,路上已无行人,我头重脚轻,又累又饿,看着自己孤独的影子,禁不住鼻子发酸.走在路边,忽然发现短短的树荫下,两个瘦骨嶙峋的民工直直地躺在不平的水泥台上酣睡,他们很响的打着鼾,青筋暴露的手偶尔赶一下耳边飞舞不休的蚊虫.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幸福,再累再晚,都有家可回,疲惫至极,不必睡在路边.
推而广之,当你的忙碌被文字忽略的时候,想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季挥洒着心血和汗水,到了收获的季节,正当他们露出微笑准备收割的镰刀时,说不定突然而至的一场狂风、一场恶雨,倾刻间将所有的希望吹打得支离破碎.他们没有时间叹息,更没有时间怨天忧人,只能一边抢收残存的庄稼,一边补植其他作物.当你不名一文的时候,想想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那些被迫下岗的工人,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卖廉价劳力和自尊的人们……在他们眼中,你难道还不够幸福吗?有屋顶为你遮风挡雨,有节假日让你休养生息,更有一份虽不丰厚却固定的薪水让你衣食无忧.足够了,想想世界上那些仍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的难民,自己纵然顿顿吃着萝卜白菜,也是幸福人生.
人生的境遇不同,幸福也是千差万别.与其为大大小小的事情烦恼,不如随时地珍惜身边的幸福,给自己一片阳光也好,愁云也好,都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取决于你是否珍惜自己的幸福.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读龙应台《你为什么不生气》有感
《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龙应台畅销书《野火集》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质疑了中国人为什么要一味隐忍,不站出来对不法分子、小摊贩、污染河流的化学工厂等等无法忍受的问题质疑?为什么不因为这些而生气?这篇文章鼓励了我们勇敢质疑,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不要害怕这些人的威胁和迫害,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其实我们都只想要做一个文明人,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而已.我们应该拒绝活在一个警察不执法、官吏不做事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拒绝活在一个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做烈士——看到他们拿着家伙来找你时,不一定要咬牙顶上去,只是不要迷信“逆来顺受”,也许只是每天做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提醒别人不要插队;叫司机稍微耐心些,不要动不动骂人;发现地下工厂就请公安部来取缔他们;在美丽的山上捡起一个碍事的易拉罐;扶一个瞎子过街;请邻座不要吸烟……也许只要我们对某件事情生气,告诉自己不能再视若无睹,相信这个社会一定会美好起来.但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想起不知多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一群西方人到台湾去观光,他们的旅行社频频叮咛:绝对不能吃摊子上的东西;最好也少上餐厅;饮料最好喝瓶装的,如果都是中国的没办法,如果有国外进口的就喝,没有最好自己烧水,他们的东西不保险……
这是我们美丽的中国的名誉,但名誉还真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健康、我们下一代的健康.难道要让下一代在化学废料中学习游泳、要让他们血液里面流着连我们都不知名的毒素吗?
也许这件事无法让“沉默是金”的中国人们出离愤怒.那100位“交大”学生食物中毒呢?——这真的是一场笑话吗?中国人的命真的这么不值钱吗?
就是因为中国人的隐忍、就是因为中国人不说话、不回答、不发表意见,那么所有中国人真的希望自己的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吗?也许你忘了,多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9月中,她们也闭着眼睛梦想这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们生下来是瞎的、黑的!如果这些中国人有良心,就该马上告诉你们的公仆:政府、卫生署、环保局、立法委员们:你受够了、你很生气!而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喊出来,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很大声地喊出来,因为我们很激动、很痛苦、在摸索出路、在寻找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看完我的读后感,你没有感受到我的愤怒,也并不觉得生气.但是请看看你的周围,看看污秽的世界.你一定会感到气愤.因为这“生气”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精神,中国人,就该生气起来.所以现在从每个人做起,而你还不开始带上审视的眼镜,开始你的气愤?
当然,这篇散文也闪耀着现代意识的光泽,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人生面临的困境和战胜困境的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新颖洒脱的意象跳接而来,织成莽莽苍苍的感性世界,武断而迅速的句法使旺盛的文气一贯到底;这快节奏、多义性的手法正是现代诗的作风.情随浪涌,思乘风驰,握拨一弹,心弦立应.能写出这种节奏,这种气魄,这样胸襟的文章也称得上是健笔淋漓,腕挟风雷了.
晓风说过:“有人以为诗在题诗的壁上,扇上,搜纳奇句的古锦囊里,或一卷毛诗,一卷杜子美里.其实,不是的,诗是地泉,掘地数寻,它便翻涌而出,只要一戴长如思绪的汲绠,便可汲出一挑挑一担担透明的诗”.晓风的散文都是透明的诗,但又比诗写得从容自在.于人人日日立脚之地轻轻下笔,那诗情便如万槲清泉不择地而出.我们不能不叹服,不能不发问,她这支笔,不,她这颗心,是否生有千窍,莫非就是那无一窍不通明透亮的碧色玉玲珑,要不怎地万事万物一入其中,便异彩纷呈,成诗成画?
敬畏生命
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次小小的经历所引起的联想.一个夏日的午后,作者在湖边看书时,偶然发现湖边的树正在飘散着大团大团的、棉花似的白色纤维.沉浸在书本中的作者以为这只是一时被风吹散开来的,并未在意.可是,渐渐地,这漫天漫地、无止无休地飘送着的、云朵般的种子,完全转移了作者的注意力.它们自顾自地壮观地飘散着,本是来看书的人,却静静地坐在湖畔,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那整个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夏日午后与整个的晚上.
是的,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纤维播送的”.在我们所习见的植物中,比如柳树,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播种子的.那么,在杨柳吐絮的时节,那如雪的杨花,曾在你的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也许是杨万里那样的“杨花可是多情思,飞入船中落酒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或者是像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一样的伤感?亦或是烟惹风迎的热燠燠的烦扰?要不就是四处飞附的轻薄缭乱?有时,那铺天搅地的茫茫漫漫,是否又会不期然地使你觉得摇摇无主?——当然,它也可能在你心中引起美好的遐想,比如像韩愈的“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但是杨花,这漫天飞舞的云絮样的种子,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积淀而成的思维定势中,总不是积极的.
然而,作者在那铺天盖地的飘洒中,却感到别样的震撼.那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们看到的,不论是感时伤春,还是烦惹缭乱,其实都是触物而发的自己的心情;作者看到的,却是那种子本身,是——生命.如果你没有一颗体物之心,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而作者面对这样的壮观,却由衷地觉得自己“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举目可见的芸芸众生,俯仰之间的草木鸟兽,不都是生命吗?——不,作者指的不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生命本身的生命力,是生命之为生命的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执著.
于是,“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地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然而这却是造物者在不经意之中所成就的,属于生命本身的轰轰烈烈的美.作者心底被碰撞的,其实就是她面对伟岸的造物者时,所具有的由衷的感恩之心.
这种感觉你似曾相识吗?它曾在你有点粗心的生活中一掠而过吗?这种倾心的感动你已经久违了吗?——作者以其特有的体贴之心,提炼并强化了每个人都会有的对生命的最美好的感情.你还要伤春悲秋吗?想一想已经拥有的吧:红枫青荇、春絮秋萤,再柔弱的东西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啊!
这是一篇纯粹的感受性的散文,语不多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然而,它却不仅仅是散文而已.这短短的几百字,每个字都是在作者心里蔚然成阴的那棵树的鲜活的种子,它们在不计成本、不问收获地默默飘洒.此后,如果你也有一刻会为没膝的丰草,或是蜻蜓的薄翼而蓦地感动莫名,那就是向你的心飘洒的那些种子中,有一颗已经悄悄地成长,并且教会你,怎样敬畏生命了.
林清玄
喜欢读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缕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静下.暖暖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关爱. 翻开书的目录,那些题目就会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欢”、“三生石上旧精魂”、“黄昏菩提”、“飞入芒花”、“清静之莲”、“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非常喜欢“温一壶月光下……
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置于桌边案头,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朴实无华的老师,往往日夜操劳.而我们也总依赖着他,让他总有操不完的心.
桃花心木还在成长,而我们也渐渐长大.勤劳的“种树人”永远栽培着我们.
依赖的心往往使我们经不起生活的磨练,但如果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从中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
《生命的化妆》
先从自己对化妆的错误认识谈起,认为“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就引发了下文对化妆师的询问,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化妆师的回答让林先生感叹不已,并从内心里叹服,认为化妆师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在这里,化妆师谈到: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并分了四类来谈,谈得很有条理,说得让人只有点头的份.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化妆.更深层次的化妆师是“改变体质”“改变气质”,接着引发了对“生命的化妆”的三种划分: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读到这些文字,更让人惊叹化妆师看法的经典,化妆师用他一生的经验准确的总结了化妆的全部内涵.接着又拿写文章来类比,也写到三种写作: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至此,“生命的化妆”一语再次突现,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为生命化妆是多么的重要,正像林先生所说,我们要“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尊严”,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焕发出灿烂之光!
林先生的文章从自己的认识谈起,经过自己的询问,化妆师巧妙作答,让全文主题一步一步凸现,让读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妆的内涵.全文很好的运用了类比的写法,让我们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读来却给人一种流水样清凉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并真切想让我们的生命也变得像化妆手下的人一样靓丽起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龙应台
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书,很早就听过,提起龙应台,第一反应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会以为那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散文.这里的龙应台全然没有《野火集》里的忧国忧民,呈现于书里眼前的只是一个母亲,爱着她的两个孩子,仅此而已,却使我产生了更大感动与共鸣,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 龙 女士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过,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会流露出一点女性独有的笔调,但是看她的文章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个男作家写的.而这本书则完完全全是从一个女性的感受,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所以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眼前彷佛出现 龙应台 女士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诸如送孩子上学时见到一景一物,严选孩子看的故事书,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这些平常的事,描写得细腻动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这段话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因为爱,她并不遗憾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计划好的时间、不在乎岁月侵蚀渐渐变成“黄脸婆”的容颜.她知道:一旦身为母亲,“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虽然身为儿女,还未尝试过为人父母,有父母的感受,但想到有个与我血脉相连的人这样无私地深爱着我顿时很感动.我想,到妈妈年老行动不便时,我也要紧握她的手说:「妈妈,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所包藏的母爱,除了一个母亲能用心感受到,还有任何一个爱妈妈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羡慕安德烈和飞飞.在这个没有冬阳的日子读这本暖暖的书,整个人都暖和了,被温情包围许久感动.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开店铺的人天亮时打开大门,不会想到是否有人来抢劫.走在街上的人不必把背包护在前胸,时时刻刻戒备.睡在屋里的人可以酣睡,不担心自己一醒来发现屋子已经被强制拆除,家具像破烂一样丢在街上.到杂货店里买婴儿奶粉的妇人不必想奶粉会不会是假的,婴儿吃了会不会死.买廉价的烈酒喝的老头不必担心买到假酒,假酒里的化学品会不会让他瞎眼.江上打鱼的人张开大网用力抛进水里,不必想江水里有没有重金属,鱼虾会不会在几年内死绝.小学生一个人走路上学,不必顾前顾后提防自己被绑票.到城里闲荡的人,看见穿着制服的人向他走来,不会惊慌失色.到机关去办什么证件的市井小民不必准备受气.在秋夜寒灯下读书的人,听到巷子里突然人声杂沓,拍门呼叫他的名字,不必觉得大难临头,把所有的稿纸当场烧掉.
幸福就是,富人不必害怕绑票,穷人不必害怕最后一只碗被没收,普罗大众不必害怕明天可能有战争.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水果摊上仍旧有普通的香蕉.市场里仍旧有一笼一笼肥胖的活鸡.花店里仍旧摆出水仙和银柳,水仙仍然香得浓郁,银柳仍然含着毛茸茸的花苞.俗气无比、大红大绿的金橘和牡丹一盆一盆摆满了骑楼,仍旧大红大绿、俗气无比.银行和邮局仍旧开着,让你寄红包和情书到远方.药行就在街角,金铺也黄澄澄地亮着.电车仍旧叮叮响着,火车仍旧按时到站,出租车仍旧在站口排队,红绿灯仍旧红了变绿,消防车仍旧风风火火赶路,垃圾车仍旧挤挤压压驶进最窄的巷子.打开水龙头,仍旧有清水流出来;天黑了,路灯仍旧自动亮起.
幸福就是,机场仍旧开放,电视里仍旧有人唱歌,报摊上仍旧卖着报纸,饭店门口仍旧有外国人进出,幼儿园里仍旧传出孩子的嬉闹.幸福就是,寒流来袭的深夜里,医院门口“急诊室”三个字的灯,仍旧醒目地亮着.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
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是,在一个寻寻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个城市里的人来电话平淡问道:“我们正要去买菜,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吗?”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读后感受颇深.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原来用心感受,懂得珍惜身旁的一切,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人生的烦恼很多,幸福也无处不在.有天中午,本来感冒了,又有事拖到两点才回家,路上已无行人,我头重脚轻,又累又饿,看着自己孤独的影子,禁不住鼻子发酸.走在路边,忽然发现短短的树荫下,两个瘦骨嶙峋的民工直直地躺在不平的水泥台上酣睡,他们很响的打着鼾,青筋暴露的手偶尔赶一下耳边飞舞不休的蚊虫.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幸福,再累再晚,都有家可回,疲惫至极,不必睡在路边.
推而广之,当你的忙碌被文字忽略的时候,想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季挥洒着心血和汗水,到了收获的季节,正当他们露出微笑准备收割的镰刀时,说不定突然而至的一场狂风、一场恶雨,倾刻间将所有的希望吹打得支离破碎.他们没有时间叹息,更没有时间怨天忧人,只能一边抢收残存的庄稼,一边补植其他作物.当你不名一文的时候,想想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那些被迫下岗的工人,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卖廉价劳力和自尊的人们……在他们眼中,你难道还不够幸福吗?有屋顶为你遮风挡雨,有节假日让你休养生息,更有一份虽不丰厚却固定的薪水让你衣食无忧.足够了,想想世界上那些仍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的难民,自己纵然顿顿吃着萝卜白菜,也是幸福人生.
人生的境遇不同,幸福也是千差万别.与其为大大小小的事情烦恼,不如随时地珍惜身边的幸福,给自己一片阳光也好,愁云也好,都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取决于你是否珍惜自己的幸福.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读龙应台《你为什么不生气》有感
《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龙应台畅销书《野火集》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质疑了中国人为什么要一味隐忍,不站出来对不法分子、小摊贩、污染河流的化学工厂等等无法忍受的问题质疑?为什么不因为这些而生气?这篇文章鼓励了我们勇敢质疑,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不要害怕这些人的威胁和迫害,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其实我们都只想要做一个文明人,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而已.我们应该拒绝活在一个警察不执法、官吏不做事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拒绝活在一个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做烈士——看到他们拿着家伙来找你时,不一定要咬牙顶上去,只是不要迷信“逆来顺受”,也许只是每天做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提醒别人不要插队;叫司机稍微耐心些,不要动不动骂人;发现地下工厂就请公安部来取缔他们;在美丽的山上捡起一个碍事的易拉罐;扶一个瞎子过街;请邻座不要吸烟……也许只要我们对某件事情生气,告诉自己不能再视若无睹,相信这个社会一定会美好起来.但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想起不知多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一群西方人到台湾去观光,他们的旅行社频频叮咛:绝对不能吃摊子上的东西;最好也少上餐厅;饮料最好喝瓶装的,如果都是中国的没办法,如果有国外进口的就喝,没有最好自己烧水,他们的东西不保险……
这是我们美丽的中国的名誉,但名誉还真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健康、我们下一代的健康.难道要让下一代在化学废料中学习游泳、要让他们血液里面流着连我们都不知名的毒素吗?
也许这件事无法让“沉默是金”的中国人们出离愤怒.那100位“交大”学生食物中毒呢?——这真的是一场笑话吗?中国人的命真的这么不值钱吗?
就是因为中国人的隐忍、就是因为中国人不说话、不回答、不发表意见,那么所有中国人真的希望自己的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吗?也许你忘了,多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9月中,她们也闭着眼睛梦想这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们生下来是瞎的、黑的!如果这些中国人有良心,就该马上告诉你们的公仆:政府、卫生署、环保局、立法委员们:你受够了、你很生气!而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喊出来,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很大声地喊出来,因为我们很激动、很痛苦、在摸索出路、在寻找自由呼吸的空间.
也许看完我的读后感,你没有感受到我的愤怒,也并不觉得生气.但是请看看你的周围,看看污秽的世界.你一定会感到气愤.因为这“生气”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精神,中国人,就该生气起来.所以现在从每个人做起,而你还不开始带上审视的眼镜,开始你的气愤?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45,最大公因数是7,一个数是7,另一个数是().
-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分我2只,这样的话我的羊就是你的4倍了”,乙对甲说:“那不如把你的给我2只,我们的羊不就刚好相等了”?请问甲、乙牧童各有几只羊?
- 3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不同的数字的词语.
- 4数学的单位:“方”和m的立方的进率
- 5e的x次方和e的x分之一次方减2大于等于零
- 6欧姆定律比值问题: 甲乙两电炉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3,两端电压之比为1:5,则他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
- 7May be she knows me(改为同义句)
- 8水冻结成冰,要增加体积的1/11,如果由冰溶解成水,体积要缩小几分之几?
- 91.there are many people___(talk)under the tree
- 10今年父亲的年龄是三个儿子年龄和的1.5倍,6年后,父亲的年龄等于三个儿子的年龄和,今年父亲多少岁?
热门考点
- 1如图,矩形草坪ABCD中,AD=20m,AB=11m,沿草坪四周外围有1m宽的环形小路,
- 2乐乐玩具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每件产品的成本由原来的44元减少到37.4元,减少了百分之几?
- 3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3页,第三天比第二天多2页,还剩42页,这本书共几页?
- 4例: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也是永远的岸.如果______
- 5描写春天的优美段落
- 6若直线y=2a与函数y=|a的x次方-1|(>0且a不等于1)的图像有两个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
- 711加上5分之3乘12分之5的积,所得的和再除以4分之3商是多少?
- 8已知不等式x-m
- 9He has to do his homework at school 变否定
- 10每100克西红柿、黄瓜、南瓜、土豆的蛋白质、脂肪是多少克,钙、锌是多少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