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192个国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
势,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
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此次会议被极为悲情地称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但此次会议并非一帆风顺,会议一开
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针锋相对,壁垒分明。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8
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
(2003年以世界平均水平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2003年)
2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9
(1)分别写出图8中丹麦东西两侧海域的名称。(4分)
(2)运用材料:(图9)中的数据和有关知识,分析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10分)  
(3)开发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筒述图8中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材料三: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11l、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盲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四: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
记载当时安阳念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春秋》中有鲁国“眷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五:浙江师范大学王俊荆的硕士学位论文《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
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巍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材料三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3分)
(5)在第二个寒冷期后半期,我国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6)气候的变化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农民战争和民族纷争与此多有关系,各举一例说明。(8分)并归纳三次经济重心南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分)
材料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大会在中国等国的努力下最终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7)根据有关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该怎么办(8分)
(8)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道理对材料七进行简要分析。(6分)
(9)请简单分析材料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答案
39.(60分)   
(1)波罗的海 北海(4分)
(2)①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2分)
②目前,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分)以2003年为例: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是中国的9倍,是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4.78倍;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是中国的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需用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世界平均数)的倍数比例,上述两项内容每项答出一个数据即可,每项2分;只要数据应用合理,可酌情给分,共4分)
③在可持续发展中,要求遵循公平性原则(2分)
(3)①该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强劲西风带控制。(2分)
④沿海地带,风力大。(2分)
    ③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对风的阻挡作用弱。(2分)
(4)肯定了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5)由分裂对峙走向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加强。(6分)       
(6)农民起义:秦末大泽乡起义,因大雨冲毁道路,戍卒不能如期到达,揭竿而起;明末农民战争因自然灾害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而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而爆发。(任答一例得4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给分)
民族纷争:东汉时期匈奴、两宋时期契丹、女真,明朝时期的蒙古、满洲等的南下,引起的军事冲突。(任答一例得4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给分)
三次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均发生在寒冷期。(3分)
(7)(8分)①坚持科学发展观,面向市场发展环保产品,优化产品结构。(2分)②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分)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2分)④坚持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2分) 
(8)(6分)①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利益决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是利
益相悖的体现,协议的最终通过是共同利益的体现。(2分)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2分)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协议的最终通过是发展中国家反对强权政治的胜利。(2分) 
(9)(6分)①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2分)②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虽然存在着重大分歧,但双方能够求同存异、达成协议,是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表现。(2分)③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联系的体现。(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192个国家】;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37.(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图11为2008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

材料二 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共中央***胡锦涛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分)
(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9分)
材料三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的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长沙市的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在暑假围绕“长沙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差异”的选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小题1:此项研究需要获取哪些数据?简要说明其经济依据。(6分)
小题2:获得这些数据的途径有哪些?(4分) 
小题3:对长沙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你有什么样的建设意见?(至少两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材料一:据某咨询公司统计显示: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群体的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城乡差距也是很大的.
材料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20分)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某班同学在学习中搜集了一些材料并列表如下:
主要措施
宏观调控手段
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
加强财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1)请说明上述措施体现的相应宏观调控手段。(9分)
(2)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