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某学校高三(2)班学生开展课题为“走进低碳生活、发展低碳文化、加强低碳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信息一:【走进公民低碳生活】信息二:【呼吁加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学校高三(2)班学生开展课题为“走进低碳生活、发展低碳文化、加强低碳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信息一:【走进公民低碳生活】

信息二:【呼吁加强低碳合作】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主张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信息三:【感受身边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之下,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感悟自己带来多大量的碳排放,让人们可低碳生活。企业主动承接低碳战略,低碳环保的特性促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品牌展现出的绿色文化浓郁飘香,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抓住低碳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信息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假如你一个环保使者,如何向各国公民和国际社会呼吁“走进低碳生活、加强低碳合作”?
(2)分析信息三,指出“感受身边低碳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答案
(1)①各国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同的原则,珍惜地球公共家园,树立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节能减排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实际行动中走进“低碳生活”。把个人利益与全球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推进低碳生活。②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各主权国家要以世界发展主题为大局,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求同存异,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寻找解决碳排放的共同利益而开展合作。国际组织要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世界的发展。特别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蕴涵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作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蕴涵着文化的影响要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企业发展低碳战略,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蕴蕴涵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低碳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蕴涵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某学校高三(2)班学生开展课题为“走进低碳生活、发展低碳文化、加强低碳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信息一:【走进公民低碳生活】信息二:【呼吁加强】;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上海世博将成为一个舞台和窗口: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参与世博、做世博文明使者的志愿者将成为世博期间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民营企业将通过这个舞台和窗口展现其“无限活力”。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上海作为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窗口,既要向全世界展示多维的中国传统,同时也要吸纳更多的优秀外来文化,实现“展示与吸纳”的双赢。上海世博会使中华文明的精髓与世界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得以发展。
材料二:复星集团、阿里巴巴、民生银行、大连万达、红星美凯龙、苏宁电器、美特斯邦威等组成的中国民企第一阵容参加世博 “民营企业联合馆”。世博会所引发的“会展经济”将带来滚滚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国家实施启动内需战略的大背景下,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应该在遵循世博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利用这个超级平台更好地达成自身价值实现,并抓住机遇进行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世博民企联合馆将以“无限活力”为主题,诠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对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假如你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名志愿者,应该怎么在这个“舞台和窗口”中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民营企业如何在世博这个舞台和窗口中实现“无限活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第一季度浙江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8%,出口额基本恢复至危机前水平。限额以上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明显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全省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3%,拉动增长5.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国有投资增速高出10多个百分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40.1%,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材料二:去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世界上最迅速、最有力的一揽子计划,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拉动内需政策,为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基础。我省累计国际注册商标3.8万件,居全国第一。现在,世界经济逐步回升。
材料三:当前经济增长总体上还是恢复性增长,需要透过亮点看难点、望未来,充分认识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确定性,许多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新情况和新问题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回升仍乏力,外贸依存度达70%,出口依存度达50%,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1)根据材料,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浙江经济出现了回升向好态势?
(2)有人说,浙江经济出现了回升向好的趋势,已经走出困境。请用哲学观点指出其偏颇之处,并举两例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4月30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隆重举行。这一刻,中国拥抱世界。这是一场融合中国元素的世界表达。56个民族的舞者,踏着庆典舞步,以中华民族共同的热情翩翩起舞,欢迎世界各地宾客的到来。
材料二: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它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上海世博会将书写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交流互鉴的新篇章,也将书写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1)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局面?
(2)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有什么文化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90-2006年我国劳动份额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变化情况

注:世界各国的劳动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的,统计1960-2005年数据,其变化一般在50%--60%之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重视在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等各方面体现对劳动者的关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把“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理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始终,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增加劳动者尤其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并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措施。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的现实意义。
(3)鉴于我国目前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比重的现实情况,有人说:“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关键在于提高劳动报酬。”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了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7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材料一:2004—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这几年,农业税免了,惠农补贴增加了,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在这种情况下,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
材料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第二代农民工。和上一代农民工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大多在城市长大、上学,农村对他们而言非常陌生,他们愿意在城里生活。因此怎样解决这些人的问题,是目前农民工问题的新难点。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推进城镇化,特别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二是加快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