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成为2011年两会代 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幸福感”一词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会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成为2011年两会代 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幸福感”一词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会热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 全国两会开幕前四天,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总理将幸福归纳为“四心”,而此前一年他强调的是民众的“尊严”。 调查显示:房价调控、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民生话题,这些都关乎人们的幸福。
材料三: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感受不同。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环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一个人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幸福感是比较而来的。不同的人幸福感受不同,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得到了一种幸福,又期许更大的幸福。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怎样才能增强总理对人民幸福提出的“四心”感受?(12分)
(2)、试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对幸福感的理解。(10分)
(3)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做到为幸福创造环境? (10分)
答案
(1)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缩小城乡、地区收入差距,让人民生活舒心。(3分)
②加强宏观调控,加快社会保障房建设,调控房价,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使人民生活安心。(3分)
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人民生活放心(3分)
④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渠道,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使人民生活有信心(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人们所处的生活状况,生活质量等等。(4分)
②由于受不同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的意识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人幸福感不同。(3分)
③人们的意识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代变化而变化。(3分)
(3)①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职能,为人民幸福创造更好的环境。(4分)
②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分)
③政府要转变其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坚持依法行政,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幸福环境。(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成为2011年两会代 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幸福感”一词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会热】;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2010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也是西部发展最快的十年。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1)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材料一   2009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注: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材料二   2009年以来,该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落实中北部地区开发战略,促进中北部地区加快发展;2010年起,又以超过10%的增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等。目前,该省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该省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2)该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3)请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十一五”期间GDP及其财政收入情况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2%、21.3%。

注: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9.72%、8.86%。材料二:“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两会期间,代表激烈讨论“中国致力让财富分配更公平”来尽快实现这一伟大的转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现了“国富”梦。有人认为 “国家富了,老百姓就富起来了”运用经济常识中收入分配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材料1:2010年10月4日,温家宝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是亚欧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以最坚定的态度推动各方开展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促进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中国深入参与并推动亚欧各领域务实合作,主办了近40项亚欧会议活动,倡议亚欧开启科技、中小企业、环境、海关、司法、反恐等合作新领域,拓展了亚欧合作空间。
材料2:2010年10月7日,温家宝在第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欧各自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也考验着中欧关系。中国在积极应对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同欧盟的协调合作。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中欧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坚定意愿。中国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欧盟的支持和信心。一个强大、稳定的欧盟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
材料3:温家宝总理指出: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历史上亚欧两大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循环往复,促进了欧亚文明的共同繁荣进步。要充分尊重文明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各国不同发展模式和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倡导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和谐共处。要继续加强对亚欧基金的支持,推动其在亚欧学术、文化、人员交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1、2,分析评价中欧关系。
(2)请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1和材料2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独秀”或“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用词翻新。人民可看到一白一红“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切不符合实际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的是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归到中国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借“批”卸“责”。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鼓噪“中国责任论”。这既暴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的“捧”和“批”,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参考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