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重大的...
题目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来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重大的调整,表明我党对分配问题有着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这从哲学角度说明 [     ]
A.意识对实践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B.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与时俱进
C.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分配改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针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重大的】;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题型:011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这一观点。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提倡计划生育,并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引发了当地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
A、人的认识虽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无规律可循的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
题型:0107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