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注:①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20...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注:①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2010年从海外进口原油2.4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4.5%。
材料二 从全世界来看,全球气温上升、能源枯竭,又使得新能源汽车受到追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中国比亚迪汽车打破常规,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成功研发出高能高容量的高铁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但如何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池体积,则仍需有新的技术突破。
材料三  近日,凤凰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预期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推广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调查人数: 27425 人)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有关知识,阐述求索真理的历程。(12分)
(3)如果你是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看到上述调查后,认为应该怎样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10分)
答案
(1)特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石油自给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3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绝对优势,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小,核能占比偏低;(3分)与发达国家及世界整体情况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不够合理。(1分)
影响:不利于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分)全球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发展;比亚迪高铁电池的科研成功,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充分说明坚持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和真理。(2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科技人员的奋斗与告诫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分)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注:若学生答“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也可酌情给分。) 
(3)①经济调节,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升级改造;②市场监管,严控生产秩序,加强质量监督,降低生产成本;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销售市场,加强社会宣传,转变社会消费观念。(10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注:①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20】;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创造了世界首例由人造基因控制的细胞。他们将合成的全新基因组植入一个内部遗传物质被掏空的单细胞细菌,使这个受体细菌“起死回生”,并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消息一出,有人喝彩,甚至称“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诞生”;也有人担忧,认为这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会引起生物伦理、生物安全等问题。这表明①科学发展可以让人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③不同观点的争论会阻碍科学研究的深入  ④科学研究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耀。下列关于真理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凡是真理都是科学理论 ②凡是真理都是理性认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正确认识即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的这句格言着重告诉我们
A.事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B.获得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D.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至2010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海洋经济示意图:

注: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GDP的48%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0%、19%和9%。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GDP比重达到20%。
材料二: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天时、地利、人和。全省海洋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和近海渔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涉海院校15家,直接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1.32万人;“十二五”期间,2000亿民间资本或将投入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行业;省政府将在温州、台州开展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
材料三:浙江依海而生,与海为伴。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的。1981年开始调研浙江海岸带,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生发的,提出 “念好山海经”的口号,做好渔(海洋渔业)、港(港口建设)、景(海洋旅游资源)、油(东海汽油田开发)四大文章。1998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优势资源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2003年提出“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
(1)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14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的观点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