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这认明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主要考察你对把握思维的奥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正确的意识有时有也可以决定物质 |
材料二: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1.2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3%。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明确“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结合辩证唯物论分析,党和国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哲理依据。(12分)
A.目的性 | B.计划性 | C.自觉选择性 | D.无限性 |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B.意识可以决定一切 |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遵循规律的 |
D.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
最新试题
- 1In a few years, you might be able to speak Chinese, Korean,
- 2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is is _______ sister. (I)
- 3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假如你叫李华,目前正在与家人在阳朔度假。请你就以下内容在入住的宾馆给你的朋友Billy发一
- 4阅读理解。 Paul was dealing with a crisis. The new girl Linda
- 5某商场以八折的优惠价出售以后一件商品,少收入15元,则购买这件商品的价格为( )A.35元B.60元C.75元D.150
- 6在中,是三角形的内角,是三内角对应的三边,已知,。(1)求;(2)求的面积S
- 7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
- 8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
- 9作文。 鱼对水说:“我哭了,但是你不会看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可以看见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 10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用铁粉代替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食品放在冰箱中贮藏C.在试管中进行铝
热门考点
- 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H2O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0.5NAB.16gO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豆豉(gū) 埋怨(mán) 同仇敌忾(kài)
- 3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下图区域曾经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地之一,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缺
- 4计算:(1)(-20)+(+3)-(-5)-(-7);(2)(-34-79+512)×(-36);(3)-22×(-5)
- 5在人体四肢中,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A.肌肉B.骨头C.关节D.皮肤
- 6从湖中打一网鱼,共m条,做上记号再放回湖中,数天后再打一网鱼共有n条,其中有k条有记号,则能估计湖中有鱼( )A.mn
- 7“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
- 8现给出以下几个命题:(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2)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3)圆中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4)
- 9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m
- 10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①俄国 ②日本 ③中国 ④埃及A.②④B.①C.①②④D.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