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题1:“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 |
C.思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 |
D.人脑能够自行产生意识 |
A.人的意识从心里发展而来 |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C.物质决定意识 |
D.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有这样两句话:一是“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另一句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据此回答小题1:“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主要考察你对百舸争流的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一曝十寒 ②持之以恒 ③一蹴而就 ④一竿子到底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关于地震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引发的。有人说这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地震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
A.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 B.源于人的头脑 |
C.反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 D.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理性揣测 |
A.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决定的 | B.是从整体着眼,符合人民整体利益 |
C.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D.抓住了灾区的关键 |
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承认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是唯物主义观点
③以自身感受为出发点判断是非,是错误的
④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物是观念的集合 | 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C.飞矢不动 | D.天不变,道亦不变 |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②④①③ | D.②①③④ |
最新试题
- 1《北京青年报》针对旅游行业的一项服务质量调查显示,“强制购物”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内最大的“毒瘤”,有六成的消费者把它列为“
- 2作图题:(1)如图,在10×10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B′
-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
- 4用物理术语解释交通管理部门为什么要对汽车限载和限速?
- 5_________ the company at such an evening party , he has been
- 6如图,AD、AE、CB均为⊙O的切线,D、E、F分别为切点,AD=8,则△ABC的周长为( )A.8B.10C.12D
- 7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已知卫星绕地球飞行的周期、地球的半径以及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由此可以计
- 8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学习完第1、2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的衣食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衣
- 9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3个红球和2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它是黄球的概率为( )A.13
- 10如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2a,左边正方形内四个半径为的圆依次相切,右边正方形内有一个半径为a的内切圆,在这两个图形上各
热门考点
- 1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东偏南50°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
- 2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以下两则广告:A.“黄金搭档,花一样的钱补五样”;B.“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蓝瓶的、好喝
- 3请你为学校杂志写一份广告,内容要点如下:学校乐队(the school band)需要四名新成员,分别要求他们能弹钢琴,
- 4下列关于北京的地形和气候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B.
- 5下面不能传声的是 [ ]A、空气 B、水 C、石块 D、真空
- 6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体现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
- 7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我市市民的健康状况B.调查我区中学生的睡眠时间C.调查某班学生1分钟
- 8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垂直平分AD交AB于E,交AC于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 9设a=(1,-2),b=(-3,4),c=(3,2)则(a+2b)•c=( )A.(-15,12)B.0C.-3D.-
- 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