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文化创新 > 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0分)
材料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政策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答案
28.(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才能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3分,只答第一句得2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真实可信、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闻报道。(3分,只答第一句得2分)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通过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才能提供群众喜爱的、有实用价值的新闻信息服务。(3分,只答第一句得2分)
④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闻工作者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分)
(2)①立足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并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分)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分)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以新闻工作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该活动为什么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问题范围较为宽泛,可运用的原理贯穿于整个文化生活,学生要根据对材料的解读选择适合的原理回答。“走、转、改”活动是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体现了文化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了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真正提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新闻工作者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二问以国家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深入调研为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准确分析材料中的做法,从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等方面组织答案。
点评:该题有两问,都和深入实际有关系,但第一问是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路很宽泛,要求学生要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第二问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回答,原理是固定的,学生要细致分析材料,准确解读题目内容,并全面回答原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很高,难度较大。
核心考点
试题【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主要考察你对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上,“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C.未能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十分重视文化传承,2013年5月习近平寄语青少年,鼓励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作者要立足于我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活实践,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这体现了(  )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作家莫言的创作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相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相融合,既善于吸取外国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手法,又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莫言的成功表明,文化创新
①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魔幻手法是主观的,现实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④是历史的忠实再现,博采众长促进文化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微博、视频网站、手机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以其简短、清新、活泼受到欢迎。从文化的角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②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发展微电影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应倡导和引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