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文化与生活 > 材料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材料二 推进城镇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材料三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提到,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较少兼顾民族传统住宅文化;民族传统服饰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而成为庆典礼仪性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逐渐消失。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地区城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等设计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被各民族共赏和共享。
(1)“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述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4分)
(2)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应如何推进城镇化的发展?(10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12分)
答案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部分,(2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城镇化建设要制定总体规划。(2分)(或答系统优化也给分)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城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确定目标(3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确定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方向明确,措施得力(3分);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又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4分)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分),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分)。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2分)。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分)。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要严格审视材料。“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体现了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的哲学思想,当然考生如果从坚持系统优化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也是正确的;
(2)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针对材料中的“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因此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材料中的“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考生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有机的结合的角度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中的“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考生可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对于问什么要融入民族文化,考生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的角度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次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说明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最后可以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最后可以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说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材料二 推进城镇化】;主要考察你对文化与生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3年7月,针对暑期档有13档同步播出的歌唱选秀恶拼并缺乏原创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批评当前荧屏歌唱选秀节目存在总量偏多、形态雷同、铺张奢华、夸张做秀等问题,提出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哄而上,跟风模仿,要实施总量控制。人们称之为荧屏“限歌令”。由于执行“限歌令”,2014年黄金档歌唱选秀节目全年将不超过四档。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③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流行的经典文化
④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要坚决抵制和取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1月3日起在央视三套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好歌曲》,将模式上的创新与内涵上强调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节目播出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该节目的播出既给无数年青人提供了实现音乐梦想的舞台,又使人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c
材料一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 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了摸清“三害”灾 情,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 行的“三害”治理方法。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虽然焦裕祿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冈山 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 学习焦裕禄精神。
(1) 结合材料一中焦裕禄的事迹,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10分)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12分)
(3)请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键点,是一座桥。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训、家风传承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美德,它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例如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他的成才与家教密切相关。其父陈敬元,一生不肯入仕。他弥留之际留给儿子的家训是:居家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和平以待人、为官务守廉正、凡事当留余地、恤贫苦乡亲、敬老兼爱幼、富不淫贫不盗。之后的10多年,他的儿子、孙子和重孙,都遵循此家教,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结合材料,用联系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优良家风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1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传承优良家风在新时代的文化意义。(8分)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以弘扬优良家风的作用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4分。要求:①写出两条倡议;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到各地海采“家风是什么”,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的家风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少数人家庭观念淡漠,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原因: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落后的替罪羊,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庭以围绕下一代为主,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家风的方向,三:大量到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无法避免的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所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整个社会家风的形成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