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注:图中2013年双边贸易新截止到11月份,相互投资额截止到8月份。目前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仗伴。
材料二 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众多与海丝历史关系密切的港口,有着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科技创新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特色产业中优势突出,在当前全球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速的情况下,福建的产业优势为其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东南亚很多国家可以为福建提供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能源材料供应。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表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福建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6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
(3)有人认为: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答案
(1)经济现象:图4反映了近五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都是双方重要的贸易伙伴。(2分)
原因: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②中国与东盟贸易产品结构不同,在经贸方面各具优势,存在互补性。(每点2分)
(2)①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科学规划,利用区位优势,准确定位。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特色产业的优势。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④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3)①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分)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经济现象:对于图表经济现象类的题目,作答时要从三个方面全面组织答案,一是标题;二是图表;三是注释。图4的标题是2009-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情况,图4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说明了中国与东盟都是双方重要的贸易伙伴。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中国和东盟经济具有互补性。
(2)此问较为简单,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如何实现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答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等,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3)作答评析类题目时,注意不仅错误的论点要给出理由,正确的论点也要给出理论支撑。题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合理性,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曾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主要考察你对围绕主体,抓住主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 2004年—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发达国家的发展证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材料二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三 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国城镇化的意见和要求;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科学议案;政协委员们也纷纷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4分)
① 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② 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③ 良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④ 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①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②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同步富裕
③增加出口,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④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材料一:
中国2009年—2013年粮食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 | 进口量 | 出口量 | 净出口量 |
2009 | 5223.2 | 328.9 | —4894.3 |
2010 | 6695.5 | 275.1 | —6420.4 |
2011 | 6390.3 | 287.5 | —6102.8 |
2012 | 7236 | 276.6 | —6959.4 |
2013 | 8025 | 242 | —7783 |
材料二: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性的提高则有赖于经济刺激和利益引导;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约为25%,不足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降低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农业企业在借助海外资源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经验,又难觅机会。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综合材料l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可行性建议。(10分)
材料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阐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政治生活依据。(11分)
①没有无价值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②垃圾分类的管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③浪费是产生众多垃圾的根本原因
④垃圾分类利于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最新试题
- 1材料一 夫在芸,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又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
- 2如果a的平方根是±2,那么=( )。
- 3两千多年以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已经用“切脉”来诊断疾病.“切脉”所按摸到的是手腕处的哪种血管( )A.动脉B.静脉
- 4图中甲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为2004年中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有关图中相关内容的
- 5____ the rain, he insisted, the football game can not be can
- 6在等比数列{an}中,an>0 (n∈N*) , 公比q∈(0 , 1) ,且a1a5+2a3a5+a2a8=25,又a
- 7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在分子世界中,谁跑得最快呢?跑得最快的是气体的分子。在气体分子中,跑得最快的是氢气的分
- 8已知则=
- 9两手相互摩擦后,手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发生改变,此过程是将___ ____能转化为 _能.
- 10It reported that the police are _________ the disappearance
热门考点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赝品(yīng)誊写(ténɡ)殉情(xùn)悲恸(tònɡ)B.
- 2下列早期企业中,哪一个和其他三个放在一起不合适?A.继昌隆缫丝厂B.发昌机器厂C.天津机器制造局D.贻来牟机器磨坊
- 3某100mL硫酸溶液中含有0.1molH2SO4.试计算:(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
- 4已知单项式3a2bm-1与3anb的和仍为单项式,则m+n=( )。
- 5(8分)一台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 ∶1,原线圈接u=100sin100πt(V)的交变电压、副线圈两端用导线
- 6下列歇后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B.懂
- 7(2分)现将8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22gC和18gD。若现有16gB与足量的
- 8读等压线示意图,c处箭头为风向。据图回答7—8题小题1:关于图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为北半球的高压脊
- 9Don’t only give me a simple answer. Explain it _______ possi
- 10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