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如何实现就业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题中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进行选择,④转变就业观念,是劳动者个人的角度,错误,排除带④的选项,该题选A。
点评:该题是四选三的题目,根据题中主体的限定,选项④与题干主体不一致,可直接排除,做出正确选择。这种选择方法简单易行,学生只需认准主体即可。难度适中。
核心考点
试题【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国大约有2 000多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难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主要考察你对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产品价格的降低 | B.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
C.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 D.发展方式的转变 |
①促进了科学决策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②使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增强
③能够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④可以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②可以确保劳动者权利意识的增强
③是为了转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 ④有利于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唯一决定因素 |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
C.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 |
D.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树立形象 |
小题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企业
A.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B.产品质量的售后服务需要改进 |
C.生产规模要进一步扩大 | D.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A.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 B.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
C.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 | D.限制进口,扩大出口 |
最新试题
- 1下列四条线段成比例得是( )A.4、6、5、10B.12、8、16、20C.1、5、15、23D.15、5、23、2
- 2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 [ ]A.不能没有知识,不能没有
- 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
- 4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 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p,
- 5Efforts to stop smoking in public areas _____ progress in Ha
- 6(12分)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00 kW,输出电压是250V,用户需要的电压是220V,输电线电阻为10 Ω,若输电线中因
- 7在锐角△ABC中,若lg (1+sinA)=m,且lg11-sinA=n,则lgcosA等于( )A.12(m-n)B
- 8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文学的安静 周国平 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奖的一位得主爱尔兰女诗人
- 10不定项选择下列固态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有( )A.雪花 B.塑料 C.玻璃 D.食盐
热门考点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
- 2八年级二班的王尧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独来独往。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
- 3将企鹅的各个系统和其对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 4“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文革”时期最流行的口号之一,造反派冲击党政司法机关,殴打“反革命分子”,对他们进行游行批斗。这
- 5【题文】 (14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
- 7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
- 8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A.实行余粮收
- 9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A.B.C.D.
- 10指出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 ]A、使内外异法也/异口同声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多事之秋 C、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