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一匹老马跟随玄藏大师历尽艰辛从印度取经回来,它把它的见闻告诉好友驴子,驴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路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我们始终如一的朝那个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请以“目标”为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人口在涨,房价在涨,物价在涨,涨得令人心跳;考分盼涨,收入盼涨,股市盼涨,盼得让人心焦。涨停总有时,盼涨无上境,人生何尝又不如此呢?请以“涨”为题目写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么一道题:在什么条件下,你可以用肉眼看到当前的银河系?多数人的回答是:在晴朗的夜晚就可以看到。而正确的答案是:要等到3万年以后,但人是活不到3万年的。这道题答错的原因是人们用常识来考虑那些特殊的问题。常识,有时是不可靠的,但我们常用常识来处理问题,因为这让我们高效快捷,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用常识来判断问题,因为有些事情往往在意料之外。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意料之外”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从低到高,每走一步,下一步都更困难。越往高处走时,便越难找到平衡点。当你知道越来越高时,其实你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于是你发现,你永远也无法站上眼中的高点……终于有一天,你认识到:找到平衡点时,就是最高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以“人生的平衡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要求: 1. 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
最新试题
- 1“神舟六号”飞船从发射至返回的各阶段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加速升空阶段B.在圆轨道绕地球运行阶段C.进入大气层减
- 2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丹顶鹤的运动方式是( )A.飞行B.蠕动C.游泳D.攀援
- 3小明所在的班级要参加演讲比赛,同学们一致推举口才不错的小明参加,小明怕影响自己的学习不想参加比赛。小明的想法是[
- 4诱思探究,图说北京.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其地理位置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据图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5春分日,下列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北京B.哈尔滨C.新加坡D.广州
- 6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Don"t forget _______(turn) off the TV wh
- 7若二次函数y=x2+(k2-1)x+k-1与x轴的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k的值为( )A.1或-1B.1C.-1D.
- 8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凸颧骨( ) 愕然( ) 嗤笑( )惘然( ) 潺潺( ) 恣睢( )
- 9为把开展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 10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
热门考点
- 1下图为120度经线的一段,读图回答1~2题。1.该经线经过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
- 2—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y these days?— I"m
- 3 “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楚汉相争D.岳飞抗金
- 4若集合 {0,a2,a+b}={1,a,},则a2012 + b2011的值为A.0B.1C.-1D.±1
- 5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雨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一带电小球在空中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若重力做功-3J,电场力做功1J,则小球的A.重力势能增加
- 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
- 8_______beautiful your jumper is!A.What aB.WhatC.How aD.How
- 9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______.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是______.
- 10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若,为数列的前项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