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常见题型 > 以下面这句语录为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联系实际,不少于8...
题目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以下面这句语录为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联系实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它的前后文是这样写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核心考点
试题【以下面这句语录为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联系实际,不少于8】;主要考察你对常见题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描摹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嫌其中动态不足。刚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点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向后屈度越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听后均有所省悟。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2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北大居榜首,清华大学第二,浙大第四。而就在18天前,在“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上,浙大高居第一,北大清华依次居后。
此现象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一个民间组织,拍拍脑袋,收点支票,就敢给大学排名了。还有网友称,学校好不好主要看师资,认为排行榜对大学排名的依据不科学。有网友理性地指出,名不是排出来的,老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称,虚虚假假的,越排矛盾越多。
那么,你对类似的大学排行榜是如何看的呢?
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每年也推出大学排行榜,因其团队牵头人名叫武书连,也被称为“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条乡村的小路上,有一眼清澈的山泉。半边碗就是让过路人在泉眼里舀水喝的。大家都知道,泉水太甘甜,泉边的风景太美丽,半边碗与泉水边的风景极不匹配,于是一个漂亮的瓷碗在山泉边不声不响地留下了,代替了那个他们使用多年的半边碗。
然而让人们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时间,那个漂亮的瓷碗不翼而飞。又有人买来一个好瓷碗,这个瓷碗的命运一如前碗。好碗丢失了,半边碗又被扔掉,人们只好用树叶或手捧水喝,没过多久,半边碗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山泉边。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漂亮的瓷碗,它放在哪里都能产生价值和作用。半边碗除了在崎岖路上的山泉边,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用处的,那就只好去弄半边碗,用泉水洗刷干净,让它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
请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明确,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道德之问”成为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而路人漠然不救,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药超标等等,在过去一年中,小事,大事?
雷锋传人郭明义发动百万微博粉丝爱心接力救产妇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着千万父母的心,孝女孟佩杰照顾养母12年等等。这些草根人物,却以实际行动回应见死不救的冷漠,诠释着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载着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小爱,大爱?小德,大德?
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深有感触地说:“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家国一体,小家,大家?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状,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地思考。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但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语汇中,“和平”“和乐”“和睦”“和美”“和谐”“和洽”“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孟子“人和”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21世纪的今天,“和”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为此做些什么?
请联系上面相关材料,请任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