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模拟题
高洪波
(2)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手使着劲,像推走一座山。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牙关,这一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山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3)他是残疾人,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用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山村,放牧过文静的牛羊们。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足魂傲然倔平地屹立着,肉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将他置于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早巳不是一次两次了。
(4)他是残疾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残疾人。他的朋友很多,而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多。他的朋友们又极好,“仗义”。不久前他乘飞机走了一趟海南岛,事后有人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又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老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一驮,上了火车,有点像绑架!
(5)老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山,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山顶还愿。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6)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山门,小憩着,微笑着。轮椅上的他递给他一支烟,又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手绢,替他拭去头上的汗珠,一派和谐和静谧,在这无言的动作里氤氲成几缕温馨。
(7)歇足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他坐在轮椅上,用手竭力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日下,晒成一座绝美的雕塑。轮椅一寸寸向上移动,一寸寸接近山门,他和他,静止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一样,更像被山路黏结在了一处,每走一步,都显出几分庄重、严肃。
(8)路旁拐角处,坐着一位乞讨者,用哀怨的声调唱着自己的苦难。乞讨者年纪不大,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面前还铺一块写满了字的白布,一见到他们走来,乞讨者停止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而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衣袋,代表老朋友,向乞讨者表示了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9)他们又向上升去,身后响起乞讨者的歌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又在忌妒他们这种和谐的友谊。这歌声,一直陪伴他们的轮椅滚动,很远很远。
(10)山门到了。
(11)轮椅上不了台阶,更迈不过门槛。佛们坐在大雄宝殿里等待着,用缭绕的香烟发出召唤。做法事的铙钹木鱼,活泼泼地开始了律动,僧侣们诵经的声音陡然响起,他和他都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股大力。
(12)他伏下身子,把老朋友背出轮椅,迈入庄严的佛殿;有人帮忙推过轮椅,虽然无法拜上两拜,可毕竟是见到了五台山上的菩萨。坐在轮椅上,他在佛殿里缓移着,看天王们的古怪兵器,看罗汉们惊诧的面目表情,以及古朴珍贵的壁画,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13)做法事的僧众们声音愈加高亢响亮,木鱼声伴着诵经声。他和他注视、聆听着这一切。
(14)他来到了五台山,这本身已近乎奇迹,还愿?还什么愿?
(15)他和他用一辆轮椅,进行了一次慈航普度的试验吗?
(16)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他们快活地交谈着,轻松地告别了五台山。
(17)下山时,轮椅急匆匆地滚动,左轮仍然像月亮,右轮依旧如太阳。只不过他的微笑因友谊的滋润显得愈加明亮,愈加温柔,而且还多了几分恬静的满足。
(18)佛、佛光,以及生与死、色与空、爱与恨、善与恶等等等等佛的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仿佛齐齐涌注到他的脑海。他的微笑于是愈加成熟、深沉。
(19)他和他,就这样走向远方。我想,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 2011年1月4日
[注]本文用于纪念史铁生。史铁生,双腿瘫痪,著名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第四段说史铁生“不是一般的残疾人”,根据全文说说,与一般瘫痪者相比,他的“不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8段写路旁的一位乞讨者,其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说“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请说说“这静静的旅途中”哪些事情是“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
(3)身残志坚,傲然倔犟。
(4)对命运的不幸更加豁达,对生命的体悟更加深刻。
2.答:用乞讨者的身残志残反衬出史铁生的身残志坚,也用乞讨者的孤独无助反衬出史铁生因有真挚的友谊而具有的幸福满足。
3.答:(1)瘫痪的史铁生在登五台山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美的;
(2)朋友帮助史铁生登上五台山的“仗义”行为是美的;
(3)史铁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或者“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的探寻是美的;
(4)史铁生对乞讨者的同情和慰藉所表现出的悲悯情怀是美的。 (意合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3题。啊,轮椅高洪波 (1)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月亮,右轮是太阳。他的微笑因而显得灿烂,又充满温柔。 (2)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中国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渊源流长,传统审美思想渗透到食文化的整个领域。_____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不仅是为获得肉体存在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快感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优雅的和谐美和深厚的审美意境。
(2)“美”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字的形成与食文化也有内在联系。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美”字采用了“羊大为美”的说法。从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与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感分不开的,二者都有属于自然感受的愉悦。美食所带来的味觉的快感中已蕴含了美感萌芽。羊作为六畜之一,主要是食用,也是美味的象征。“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最原始的理解。也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将‘味觉’与艺术鉴赏相联系。如苏轼:“咸酸杀众好,中有至味永”。人们也常用“余香满口”形容优美的诗句,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姑娘的美貌等等。
(3)和谐观作为中国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和”字从“禾”从“口”。“以和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同样对中国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烹饪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周礼》中所说的“割烹煎和”,认为“和”是贯穿烹饪全部过程的。西周史伯提出了“五味以调口”,他认为“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杂,以成百物F,是以和五味调口——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味”。春秋时的晏婴也提出“和如美羹”,用美羹来说明君臣和谐的道理。其实,以和为美不但要求味觉感官上的和谐,而且也与身体健康相统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认识到摄取食物时偏好某一种味道或摄食过多均会引起疾病。《周礼·天官》讲到:“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只有每天摄入的食物与自然气候相调和,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4)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菜肴与食器搭配生动地体现了“以和为美” 的审美观念。首先,人们很注重菜肴与食器在色彩上的对比统一的关系。如将嫩黄色的蛋羹盛在绿色的莲瓣碗中,色彩格外清丽,产生了清爽悦目的艺术效果。还有,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的图案也要求相得益彰。根据菜肴掌故选用图案与其内容相称的器皿,如中国名菜“贵妃鸡”盛在饰有仙女拂袖起舞的图案的莲花碗中,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善舞的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次之,菜肴与器皿在形态上体现了和谐的追求。如人们把八珍汤盛在水晶碗里,汤色莹澈见底,透过碗腹,各色八珍清晰可辨,使其增色不少。
(5)意境美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境界。中国食文化同样具有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意境美。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人们同样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许多菜不但味美,而且通过精美的造型和色彩创造意境,构成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感。比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和画家王维的作品,被当时的美食家吸收做成了《辋川图》小样的拼盘。再如,在民间,各种岁时节令人们会做面塑礼花蒸制、供奉、食用,如过年的“如意年糕”,婚礼上的“鸳鸯饼”等,来祈求幸福,平安。艺人们用大红、大绿等高纯度色彩,自然随意地涂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不但用笔泼辣帅气,无拘无束,同时造型生动,圆实朴厚,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质朴的审美意境。中华美食不但注重口味,而且构思立意独特,意味深长,注重所带来的意境。现代许多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6)中国食文化历史悠远,名声远扬。《易经》讲:“形面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中国饮食这一有形的物,正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格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形态,这一无形的道。
1.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1)段划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B.所以
C.那么
D.况且
2.文中通过对“美”与“和”的解字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和谐美”在中国食文化中具体表现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美的感受和味觉之美都发乎自然。
B.第(2)段中“余香满口”和“秀色可餐”表现味觉与美的欣赏之间的关系。
C.第(4)段从两个层次说明了美食与美器的关系。
D.第(5)段中举《辋川图》和民间的面塑礼花蒸制之例,体现了举例层次的多样性。
5.第(6)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的“道”的“形而上”在中国食文化 上体现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第(5)段“现代许多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句,在下列菜名中选择一个加以鉴赏。
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
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
花好月圆(虾仁鸽蛋)
龙凤呈祥(鸡与蛇同烹)
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色泽鲜艳的配料作底,上置鹌鹑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 翔
这是丹尼尔·笛福1719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写下的故事。似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无论政府、商家还是中产阶层本身。这个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他们已经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他们天性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是现状的维护者和变革的反对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也就是说,他们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因此,当中国最知名的社会学者在2009年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在学者看来,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年轻人用父母积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以同面积雨林的消逝为代价铺上了实木地板;他们购买了汽车,发动机油箱内燃烧着进口来的石油,同时让中石化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他们将自己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银行,以还房子车子的贷款,为此在公司内提心吊胆,怕被官僚制的机构、工作和世界抛弃。
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他们渴求稳定、趋于保守,是社会维系平稳发展的最大保证力量--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
但是与此同时,在三年之前,来自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却提出了一个让热爱中产阶层的人不寒而栗的观念:中产阶层的消逝。他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偏好中产阶层的人:“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
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还未迎来中产阶层的完全诞生,就已经目睹这个阶层自身陷入困境。大前研一将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所得阶层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层社会的崩溃”。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需要努力的正是去避免这种所谓的“中产阶层的消逝”。比如在回答大前研一所列的问题之中,中国中产阶层同样要面对的是房屋贷款问题和子女教育费用问题。政府应该努力去挤压存在于房地产和教育之中的费用泡沫。
同时,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也是必要条件,因为大部分的中产阶层由“白领”和小型的私营企业主构成。总之,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而不要让他们恐惧于自己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
1.下列有关中产阶层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产阶层是处于中间地位的“世界上最好的阶层”, 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上层人物那样心力交瘁。
B.中产阶层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也让他们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
C.中产阶层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D.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因此,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鲁滨孙的父亲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出中产阶级的优越性以劝止儿子出行。
B.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未迎来完全诞生,就已经崩溃。
C.中国年轻人购房购车的行为是其进入中产阶层的显著标志。
D.大前研一的三个问题实际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所陷入的困境。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中,不属于“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的一项是( )
A.政府当下应该努力挤压房地产和教育费用泡沫,避免中产阶层的消逝。
B.营造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
C.中产阶层为了不让自己的资产的增长速度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要努力工作。
D.总体上要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
【新加坡】张挥
“别哭,别哭。我们这就逛街去。”
自从去年得了个忧郁症之后,小倩经常在半夜里从睡梦中突然间醒来,说她又梦见那条失落的街了,并要我陪她一道去逛逛那条梦中的街。我怎忍心拂她的意呢?如果这么做能治好她的病,能减轻她内心的忧郁,我是一点都不以为苦的。然而,苦的是她所说过的梦中的街不知道在哪里?我陪她在夜里走过许多条街,但没有一条是她所说的梦中的街。
每次陪她走在街上的时候,她总会这样对我说:
“是一条铺着碎石块的街,街的两旁都是卖历史书的铺子。铺子的门口张挂着‘书旗’,每条‘书旗’上用各体书法写着该书店所专卖各个朝代的历史书。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我在小时候曾经在这条街买过一本《五千零一年的兴兴衰衰浮浮沉沉分分合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扰扰攘攘忧忧患患苦苦难难编年沧桑史》。”
这么长的书名也真难为她想得起来。当年她在大学里修的正是历史这门学科。她是从历史的书页中走过来的。然而,大学毕业之后却一直没有机会传授这门功课。她甚至在路边摆了个小摊位免费传授这门学问,摆了整整一个星期,竟没有一个人来问津,还被“地牛”捉去控上法庭。因为她没有领取“贩卖历史”的小贩执照。
我知道她深爱历史,但却没想到她会爱得这么痴迷。这么多年来她跟历史磨磨蹭蹭地纠缠不清,已有一点神志不清了。去年十二月忽然说要出来参加竞选搞政治,被我狠狠地骂了一顿。她没跟我争辩或抗议,只是任让我数落、抢白、责骂。事情过后,我深深地感到难过和内疚,然而,她已忧郁成疾,开始在寻找她梦中的那条街来过日子了。
今夜,我又陪着她走在一条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她又对我重复那个街的故事。“你在这里等我,我去买一本书就回来。”
突然,她挣脱我的手,快步地往前走去。我当然没阻挡她,因为,我知道她必定买不到那本书,然后就会在走了一段路之后折回头来。我靠在一根灯柱上抽着烟等她。当我呼出一口烟雾来时,竟不见了她的身影。路是一条笔直的路,没有行人没有车辆也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而且灯火辉煌,她竟不见了!难道她已走进那条梦中的街不成?我在灯柱下焦虑万分,不知怎么办才好。
“你看,我终于找到这本书了。就在最后的那间书铺买到的。只花了五块三毛钱。”
我不知道她是怎样出现在我面前的。我顺着她手指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哪有什么铺子?低下头一看她手里的那本书,不正是那本《五千零一年的兴兴衰衰浮浮沉沉分分合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扰扰攘攘忧忧患患苦苦难难编年沧桑史》?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倩经常梦见那条失落的街,以致半夜里突然醒来,并要我陪她去寻找那条街。我也经常陪她一次次外出,并不以为苦。这说明我对她的理解和支持。
B.《五千零一年的兴兴衰衰浮浮沉沉分分合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扰扰攘攘忧忧患患苦苦难难编年沧桑史》概括了中国和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和多灾多难。
C.小倩要出来搞政治,虽只是偶尔萌发的一个念头,但还是被我狠狠地骂了一顿。因为我知道,像她这样一个“精神分裂者”并不适合搞政治。
D.小倩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但作者并不直接描写她“赚人热泪”的悲剧色彩,而是以一个观察者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人物,用梦来诠释她的“悲剧”,使悲剧的况味尤其浓郁、深沉。
E.这篇小说的情节生动曲折,作者通过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情景精心刻画了一个内心无比执著的寻梦者的形象,在哀婉疏淡的笔调中,给人以无限思考。
(2)小倩“梦中的街”是一条怎样的街?有何深意?小倩为何执著地寻找这条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在创作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倩是修历史的,照理说是个冷静的人,为何会患上“忧郁症”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洢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1.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C.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而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而广为人知。
D.核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融入新的内容和技法,正走向新的高峰。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B.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欣赏还兼具了健身的功用。
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D.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核雕艺人们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核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英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下面不属于《史记》对音乐功能的论述的一项是( )
A、乐自内出。
B、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
C、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
D、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2、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B、音乐作用于人,能使人生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C、儒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创作乐,让人在音乐的主宰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音乐被当作治国的工具,具有治世的社会功能。
B、《尚书大传》、《礼记·明堂位》都记载了周公以乐治国的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
C、由《礼记》可知:在中国古代,儒家治国重礼乐轻刑法。
D、今天,乐或许能成为治世的辅助工具,而乐治思想可以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
最新试题
- 1北温带的判定界线是________到________(纬线)之间。
- 2欧姆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忠民和勇胜为探究小明提出的问题,设计如图所示电路,并准备了充足的实验器材
- 3(2011•浙江)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的值是 _________ .
- 4函数f(x)=sin(πx2),(-1<x<0)ex-1,(x≥0),若f(1)+f(α)=2,则α的所有可能值的集合为
- 5下列哪些因素会使“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测得的初速度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也只能生成CO2B.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
- 7一个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下列正确表示铝原子结构的示意图是( )A.B.C.D.
-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
- 9已知集合,从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可得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不同点的个数是( )A.18B.16 C
- 10情景反应,请听句子,选出最佳应答语。( )1. A. Yes, I"d love to ( )2
热门考点
- 1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 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 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
- 2若x2=9,则x=( ).
- 3下图是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1:关于L1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大陆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变化线B.为海
- 4如图(a)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间的距离d=0.1m,板长L=0.3m,在金属板的左端竖直放置一带有小孔的挡板,
- 5设计题:如图所示,有灯泡L1、L2,开关S,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要求: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
- 6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B.C.D.
- 7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 8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原因是( )A.海陆因素B.维度因素C.地形因素D.太阳辐射因素
- 9格桑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
- 101mol H2SO4 的质量是______g,含______个分子,含______mol氧原子,能和______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