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父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文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1)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强调生活艺术体
B.强调心中之山水
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
(2)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
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
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
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
(3)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正解】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
(4)【正解】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廖晓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绝不止物质世界。古人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世界称为“地”,还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被叫作“天”,连接这个无形和有形世界的则是“人”。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与无形的世界相应;另一方面要“类万物之情”,与有形的世界、所有的山川和生灵相通。这些古老的宇宙现在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里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告诉我们,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实只占整个世界的5%;还有25%的看不见的东西,被物理学家称为暗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能量,而这个能量里面相当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医的表达就是“气”,也就是所谓的体能;另外还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心”或者“心能”,也就是与道相应的宇宙能量。
挑战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去牺牲,恰恰是要使人们找回现代社会最难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乐。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恰恰是产业转型和新生态经济的发动机。当人们在对物质无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时候,当“创物产业”拉动内需乏力,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精神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产业化,让中国悠久的文化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资源;当人们真正关注健康,用对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对资本的崇拜,当人们不甘忍受心灵硬化的苦闷,而追捧各种形式的国学研习的时候,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便有可能拥有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有着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国人,除了不得不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博弈,还应针对这些规则和解决方案中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为解决当今的危机提供新的整体思维的视角。(有删改)
(1)与气候危机的形成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人类对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B.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C.人类长期以来不计资源成本的盲目发展。
D.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
(2)以下各项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通神明之德”与“天”相应,“类万物之情”与“地”相通,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B.卡尔博士告诉我们,25%看不见的暗物质,就是中医表达中的“气”,即所谓的体能。
C.改变了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人类才有可能找回应有的健康快乐的生活。
D.当古老养生智慧成为有潜力市场时,人类对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对资本的崇拜。
(3)请写出第二段画线句子中“得到最新科学印证”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阐明在气候危机面前的“中国智慧”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论在普美村亲眼看见那些女书,还是在一些有关女书的资料和书籍上见到这些文字,我都觉得这整体字形往一边倾斜的文字就是一只只正在酣睡的水鸟。这就让我惊然想到,这些文字的水鸟一定非常的疲惫,非常的孤独了。因为她们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一直就在孤独无助地飞翔,她们很想飞出普美村,飞出潇水,很想飞到她们应该抵达的一种境地。可是,她们毕竟是女性化的,过于轻灵过于妩媚,过于阴柔过于婉约。她们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用女人的一腔百折柔肠写就的,都是用女人的一缕缕情丝织就的,都是用女人的泪光和叹息凝结起来的。这样的文字,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解读!
③所以,我们现在来破译那些幸存的女书,已然再也看不到那些沾在女书上的泪水和叹息了,看不到女书里的那种水灵和鲜活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串奄奄一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文字!这些文字以水鸟求生的方式在潇水的上空历经了一个个风霜雷雨的日子,才坚韧地活到了今天。
④当然,一部分女书还是无奈地死去了,在没有人给她们哪怕一点点养分的情况下,她们只能像极度饥饿、极度寒冷的水鸟一样,一只只地饿死在潇水的某些角落,化作我们此刻的遗憾和追问!今天,遗留下来的女书文字,竟然不足三千。这些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我们无边的怀想。
⑤我经常臆想一群身穿蓝色印花衣裳的女子结伴走向一条河的码头。她们手挎竹篮,用一种类似于鸟叫一样的语言相互对话。
⑥这是一群浣纱的女子。她们将纱浣得雪白,也将心事浣得雪亮。
⑦精于“女红”是这个地方的女子必修的课题。女书也就在这样一种针线交织的手工劳作中潜滋暗长着。用女书对话,用女声唱歌便成了一些女性浣纱织布、做鞋绣花时最生动和最凄绝的声音与歌谣。
⑧于是,更多的时候,在普美村附近,随时都会有一阵阵织布声像潇水的轻波浅浪和都庞岭的山风一样,犹轻犹重、犹长犹短地在时空的缝隙里低吟浅唱。这幽远的织布声与织布女子用女书的对话抑或女书的歌吟,一直响彻到今天和以后的岁月,它令我们所有热爱语言的人们不得不沉默。我们只有在沉默中倾听,才能感知到这个不大的、甚至是非常弱小的女性世界的存在,才能感知到这个弱小的语言王国无可穷尽的甜润与苦涩。
⑨可是,除了这些村庄里的女子对这种旷世语言的无助的挽留和呵护,几乎再也没有人认真地用心去倾听过。于是,她们只有把这种语言和文字带走。
⑩当我们今天得知,那个地方凡是懂得女书的女人在她们临死前总要嘱咐自己的后代、亲友将记载她们一生的所有女书都要焚化或放进她们在另一个世界居住的“老屋”里时,我们可能会想到这是一种祭奠。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她们的一种初衷。但我却依然固执地认为,这更隐含了她们对这个世界唯一的一次反叛与幽怨,这更是她们对女书的另一种呵护与热爱。她们不愿让这些与她们的终生息息相关的女书在人间像秋冬的黄叶一样,一片一片地飘零,她们宁愿带在身边,在世界的另一头再选择一个浣纱的码头,静心地回味和阅读。
1.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第②段的“她们很想飞出普美村,飞出潇水,很想飞到她们应该抵达的一种境地”一句中的“境地”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指出遗留至今的女书文字已不足三千,大部分都已遗落或消失。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说明“女书”难以流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内容,概括分析作者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题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作者既说这个“语言王国”是“弱小的”,但又说它有“无可穷尽的甜润与苦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地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就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问,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的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让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莱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了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有改动)
1.第②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和第⑤段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⑨段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婷
②就在苇花萋萋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茵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③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或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了耸肩,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即从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绘红。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遒劲。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
④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余姚的名贤不胜枚举,有“余姚人物甲天下”一说。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
⑤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可惜不是。
⑥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呢。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可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
⑦一向以来,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赐。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
⑧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筑建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乌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当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
⑨一位汉子被热烈的掌声推到高坡上,他要用余姚土话朗诵《致橡树》。我完全听不懂他的朗诵,却能感觉余姚方言的抑扬顿挫。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饭了么?……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帮你挑五十斤!”连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余姚版的《致橡树》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此次朗诵会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权并不属于我。
⑩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么?赤水桥上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文章有删改)
1.联系全文,分析题目“沉睡的谷粒醒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一内容说明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先后两次写朗读《致橡树》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很有深意。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样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的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辞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 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必定去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做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回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士兵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只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琯也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可是房琯依然是结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致使他在6月里被贬为邠州刺史。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他离开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1.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长安居留期间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这些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对长安时期的杜甫的描述体现了传记的哪个方面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 2连线题(8分)(1)A卵壳 a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B卵黄 b发育成雏鸟的部位C
- 3【题文】设集合,若,求实数的值.
- 4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5kg,再放入一块重5N,密度为0.9×103 kg/
- 5汪波认为:在初中的学习中,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必须学好,其他学科是副课,可以少花时间。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
- 6“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
- 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B.对于学到的原理
- 8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回答小题。小题1: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 )A.0.6 ℃B.1.8 ℃C.2.5 ℃
- 9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10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未携带身份证被派出所收容,在转往收容遣送中转站、救助站过程中被故意伤害致死。上述案例中孙志刚被侵犯的权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从8月份开始,起源于印度的“超级细菌”一度使全球陷入恐慌。中国疾控中心的专
- 2The train station is about ______ bike ride from the post of
- 3英国思想家洛克曾经因为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手迫害致使被迫流亡荷兰,他在1688年光荣革命回国后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
- 4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
- 5右图是一个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示意图,此欧姆表已经调零,用此欧姆表测一阻值为R的电阻时,指针偏转至满刻度4/5处,现用
- 6一辆长途汽车上发生了抢劫事件,当时有两位民警在车上,可两人对发生的事却无动于衷。这两位民警的行为是 ( )A.拒绝做宪
- 72009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武汉市长江大桥维修后首次亮灯,在长江江面上呈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美妙景色。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 8已知部分元素的原子半径见下表:原子NSOSi半径r/10-10m0.751.020.74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
- 9为保护学生视力,课桌椅的高度都是按一定的关系配套设计的,研究表明:假设课桌的高度为ycm,椅子的高度为xcm,则y应是x
- 10阅读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一诗,完成小题。(6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