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大卫·沙博诺在哈佛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领导一支国际天文研究团队,寻找类地行星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最近,沙博诺的团队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他们将这颗行星暂时命名为GJ1214b。
GJ1214b类地行星距离地球40光年,表面四分之三都被深海覆盖。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阳系外发现饱含液态水的行星。GJ1214b上充满灼热而浓厚的水蒸气,常年190摄氏度的高温,这样的环境也许并不适合地球形态的生命存在,但有可能发现其他形态的生命。
12月17日,《自然》杂志刊登了关于行星GJ1214b的所有数据,而《时代》则报道说,在这个发现行星根本不足为奇的年代里,GJ1214b还是会以其“不同寻常”的特征,“占据各大媒体的首页”。
这是一颗“超级地球”,《自然》杂志这样描述行星GJ1214b。不过这不是什么赞美之词,而是一个天文学上的特殊概念。“超级地球是指那些质量是地球1~10倍的类地行星。”《自然》解释道。GJ1214b的质量是地球的6.6倍,所以被划入“超级地球”的类别。
除了质量比地球大,行星GJ1214b的体积也比地球大2.7倍,而密度却只有地球的1/3。这些对比帮沙博诺初步确定了行星上的水环境,继而,沙博诺发现,在GJ1214b上和广阔海洋并存的还有190摄氏度的高温。
在地球上,190摄氏度早已超过了水的沸点,足以让水直接气化,但是在GJ1214b上,因为大气压强和地球不同,所以即使在190摄氏度的高温下,液态水仍大面积存在,在有些区域,海水甚至半凝结着,呈现出水晶一样的形态。天文学家估计GJ1214b上存在着非常厚重的大气层,而沙博诺则认为,这些大气层大都由蒸气构成。这些水蒸气浓厚而灼热,常年笼罩着GJ1214b,令它好像一只名副其实的巨型蒸笼。
天文学家称这样的环境为“宜居地带”,这大约是和其他环境更恶劣的类地行星对比得出的结果。人类很难想象会在这样的处境下生活。但是很难说,那里没有一些别的生命物种存在,比如某种类似于细菌的物种。也很难说,那里会不会孽生出一些生命物质,与我们在地球上见到的完全不同。
行星GJ1214b上的高温来自于它所围绕的恒星,一颗红矮星。和太阳相比,这颗红矮星显得十分昏暗,亮度只有太阳的三千分之一;然而由于GJ1214b和红矮星距离太近,只有大约209万公里的距离(GJ1214b围绕红矮星运行一周只需要38小时),所以来自恒星的温度令GJ1214b变得十分灼热。
发现GJ1214b的过程十分偶然。和其他天文学家一样,沙博诺最先关注的也是太阳系外的那些恒星。“那些恒星大多是红矮星,这是银河系里最常见的恒星类型。”沙博诺说。他们在银河系外锁定了2000颗红矮星,利用一个小型地面望远镜阵列来观测这些红矮星。沙博诺他们首先看到GJ1214b的母星。一次偶然的机会,贝尔塔发现那颗红矮星表面的亮度不对,之后他通过数据计算证明,那时一颗行星正好从它的前方穿行过去,这颗行星就是GJ1214b。
现在沙博诺和他的团队正准备进一步探索GJ1214b上和大气环境相关的所有细节。在观测条件上,GJ1214b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从宇宙的尺度来说,40光年的距离几乎相当于就在地球隔壁。“事实上我们用来发现GJ1214b的望远镜,只比业余爱好者的望远镜高级一点。”贝尔塔说。现在他和沙博诺准备申请用NASA的望远镜来观测这位“邻居”。“尽管最后可能会证明,这样的大气环境对生命而言并不适宜,但它还是会成为第一个大气信息为人所确知的类地行星。”沙博诺说。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GJ1214b类地行星“‘不同寻常’的特征”的一项是( )
A.GJ1214b是一颗“超级地球”,它的质量是地球的6.6倍,体积也比地球大2.7倍,而密度却只有地球的1/3。
B.GJ1214b行星的表面四分之三都被深海覆盖,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阳系外发现饱含液态水的行星。
C.GJ1214b常年190摄氏度的高温,但液态水却仍大面积存在,在有些区域,海水甚至呈现出水晶一样的形态。
D.GJ1214b围绕的是一颗红矮星,科学家用望远镜发现它的环境也许并不适合地球形态的生命存在。
2.下列有关寻找到该行星的过程的描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沙博诺团队采用了与其他天文学家相同的做法,他们在银河系锁定了2000颗恒星,这些恒星大多是红矮星。
B.他们利用一些只比业余爱好者的望远镜高级一点的望远镜来观测这些恒星,并意外地看到了GJ1214b的母星。
C.他们通过数据计算证明,使一颗红矮星的表面亮度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一颗行星从它的前方穿行过去。 D.GJ1214b围绕的是一颗亮度只有太阳三千分之一的红矮星,红矮星看上去显得十分昏暗,发现它纯属偶然。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GJ1214b类地行星距离地球40光年,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几乎相当于就在地球的隔壁,可说是地球的邻居。
B.GJ1214b上大气压强和地球不同,天文学家估计它上面存在着非常厚重的大气层,这些大气层由蒸气构成。
C.通过将GJ1214b类地行星与地球进行质量、体积和密度等方面的比较,沙博诺确定了行星上的水环境。
D.天文学家称GJ1214b为“宜居地带”,那里可能会孳生出一些生命物质,与我们在地球上见到的完全相同。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GJ1214b行星围绕母星运行一周只需要38小时,不像地球一样四季分明,这不利于像人类一样的生物的生存。
B.现今已发现的类地行星与GJ1214b相比环境更恶劣,人类要寻找到一颗与地球生存环境相似的行星是非常困难的。
C.沙博诺他们用普通望远镜发现了GJ1214b行星,可见,发现遥远的天外行星并不需要特别精密的仪器,主要在于观察细致。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行星已不足为奇,一般行星的发现没什么价值,只有像GJ1214b这样的行星才能让人们为之兴奋。
答案
2.C
3.A
4.B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卫·沙博诺在哈佛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领导一支国际天文研究团队,寻找类地行星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最近,沙博诺的团队发现了一颗类】;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王生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令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关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1.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2.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乡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朱光潜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的静趣了。(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开花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植物能做到与季节变化保持高度一致。如果白天时间太长,某些种类的植物就不会开花;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白天持续足够长的情况下才会开花。观察结果表明,植物能随着季节的变化估算出白天的变化长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会区分白天和黑夜,测量时间长度,综合各种信息。植物真的具有这种能力吗?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植物通过受光体测量光线一样,它们也能测量时间,准确地说是通过生理钟来测量的。
早在很多年前,植物学家就已认识到,光在决定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开花时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那时的科学家认为,光合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个结论有些过于简单化。实际上植物不是通过聚集光的能量,而是通过搜集和加工光携带的信息来促使其生长。虽然植物没有感觉器官来感知光,但其体内的每个细胞内都生有受光体。受光体就像它的眼睛,能使植物感觉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以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光携带了大量信息,而植物能够解读这些信息。植物是通过“研究”白色环境光(由各种颜色组成)开始解读光所携带的各种信息的。叶绿素有选择地从白光中吸收颜色或波长。绿叶能吸收大部分红光和蓝光,并通过叶片反射,传播一种被称做 “远红光”的光线,这种光的波长恰好在可见范围之外。
植物不仅能测量各种颜色的密度,而且还能测量某种颜色配对的比率。科学家们曾做过一项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植物通过测量红色与远红色之间的比率能 “看见”其他植物叶子的阴影。这一观点认为,植物所处的环境如果过于浓密,其他植物反射的远红色光就会增多,而吸收的红色光就会减少。因此,植物只要检测出红色和远红色光之间的比率,马上就会知道它是否被遮挡了。
随着植物视觉系统的发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植物在分子层面的工作原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适应了一天24小时的循环形式,植物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生理过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早在1930年,德国生理学家欧文。勃宁就认为植物通过其体内的生理钟测量一天的长度。但是生理钟并不像机械钟那样准确,其循环周期只是大致接近24小时。因此,生理钟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与太阳的循环周期保持同步。植物的感光受光体就起这种作用。
1998年,植物生物学家史蒂夫·凯和他的研究小组第一次鉴定了一种能让植物生理钟保持同步的受光体。这些分子就是光敏素和隐秘色素。植物学家克林·皮特恩认为,生理时钟直接促进植物生成一种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同时他又指出,无论是这种分子还是受光体都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促使植物开花。
植物学家对近来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发现了植物通过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使其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植物“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能够聚集光的能量来进行光能合成。
B.植物能够获取并解读阳光携带的各种信息。
C.植物能够通过体内细胞的受光体感知光线。
D.植物能够借助光体来调解自己的生理时钟。
2.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其体内生有类似动物眼睛的用以感受光的器官。
B.阳光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都与阳光密切相关。
C.光能合成是植物的一个次要功能,获取并解读阳光中负载的各种环境信息是植物最主要的功能。
D.生理钟促进植物生成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从而促使植物开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民可以通过控制光线的明暗强弱来调控庄稼发芽、生长、开花甚至结果的时间。
B.植物的生长其实并不是通过聚集光能的方式来进行的,冈此光合作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
C.植物的感光受光体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生理钟,与太阳的循环周期保持同步,保证了所有植物白天生长、夜晚休眠的生理节奏。
D.植物通过检测光中的红色和远红色之间的比率来感知其他植物。若植物所处,的环境过于稀疏,其他植物反射的远红色光就会减少。
4.什么是植物的“眼睛”?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谷融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3.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特区是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B
- 2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
- 3His hard work paid______ when he got the result.A.backB.over
- 4阅读理解。 During the day we work and play and at night we sl
- 5已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M(2cos2x,1),N(1,23sinxcosx+a),(x∈R,a∈R,a是常数),且y=
- 6Look at the pride on Tom"s face. He______ to have been prais
- 7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
- 8直线截圆得到的弦长为A.B.C.D.
- 9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同志历来是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他指出:“应该充分地利用遗产,要批判地利用遗产。”在对待传统文化
- 10情景交际。 从(B)栏中找出与(A)栏相对应的答语。( )1. Who"s the boy?
热门考点
- 1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the twins" family.
- 2
- 3第一个图为黑海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中图为里海附近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最后图为中图中“甲地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 4农村经常使用氮肥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今有一硝酸铵样品经过测定含氮量为37%,已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杂质,则该
- 5下图为某高等动物(XY型)生殖母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A、a、B、b、e分别控制不同性状,请分析回答:(1)图示
- 6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x2,则x12x2+x1x22的值是[ ]A、3B、-3C、D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
- 8如图是自行车示意图,根据你对自行车的认识,你认为自行车在设计上,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B.自行车
- 9金属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其中钒(V)的化合价为+5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VOB.VO2C.V2O3D.
- 10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和为非正数,求m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