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申雪冬奥会圆梦“全家总动员”
几个小时后,这枚独缺的冬奥会金牌终于毫无悬念地落入了申雪和赵宏博的囊中。作为“四朝元老”,他们赢得了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的首金,也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项目的首枚冬奥会金牌,打破了俄罗斯人在这个项目上的“一统天下”……
“虽然夺冠只是几分钟的比赛,但我们全家却等了近20年!”申杰说。
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他们的家人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记者这一天目睹了申雪“全家总动员”。
为了抢到独家新闻,每个媒体都拉着一个家人采访,试图挖掘申雪和赵宏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时间,申家人成了“全明星”。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一个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2岁小姑娘,梳着“1”字冲天辫的她是申雪表弟的女儿,不时跑到镜头前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第一……”
“孩子会说的话不多,就这句说得最清楚!”申雪的妈妈吕曼丽一把抱起这个一身喜庆红衣的小家伙,亲了又亲。
“老太太心脏不好,血压还高,这两天都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一位亲属告诉记者,“睡不踏实、心总感觉悬在空中,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不饿、也不渴,就是今早喝了杯咖啡!”申妈妈的黑眼圈难掩疲惫。
虽然距离两人比赛还有几个小时,但突然出现的电视转播故障让申妈妈坐立不安。“怎么搞的?怎么只有图像,声音断断续续的……是信号的问题还是现场的问题?等下小雪和宏博比赛的时候不会这样吧?”面对老伴的担心,申杰不停地安慰: “没事,信号的问题,等一下就好、等一下就好。”
与申杰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都急迫地上网查成绩不同,申妈妈在等待申雪所在组别候场浇冰时,径直走向另一个房间,口中焦急地喊道“浇冰、焦心……”
当两人成功夺冠后,刚刚站起身准备接受采访的申妈妈突然后仰跌倒在沙发上,亲人们赶快找来了降压药和心脏病药。“熬到今天,这俩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眼里噙着泪水的申妈妈说,“说不紧张是假的,刚刚看比赛的时候走神了,眼睛在这,心走了!就怕他们有个闪失!”
“在我眼里没有女婿,只有儿子,宏博这么多年来太难了!”申妈妈说。
“您觉得这块金牌小雪和宏博谁的功劳最大,还是一人一半?”面对记者的提问,申妈妈毫不掩饰对“儿子”的偏爱,“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他的功劳最大!”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充分说明在这块金牌背后,是申雪、赵宏博艰辛训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B.申妈妈说“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她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在夺取这块金牌的过程中,赵宏博付出的比申雪多。
C.这篇新闻的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详细地记录了在申雪、赵宏博夺冠过程中,他们家人经历的心路历程。
D.这篇新闻的选择角度独特,作者没有写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赛场夺金的实况,而是从申雪家人的角度,表现了申雪家人的牵挂。
E.这篇新闻中的人物语言平实质朴,具有口语化特点,充分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2.概括说明申雪、赵宏博在冬奥会上向冠军冲刺时,申雪家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标题是“全家总动员”,可是记者只是详细写了申妈妈、侄女两个人,有人认为这样写没有呼应题目,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申父一大早就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并念叨“就差这一块了”。
②家人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
③小侄女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
④申妈妈两天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
⑤电视转播出故障时申妈妈坐立不安。
⑥申父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上网查成绩。
⑦申妈妈在候场浇冰时,走向另一房间,并说“焦心”。(意对即可)
3.是新闻背景,属事件背景。介绍新闻的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意对即可)
4.不是这样。这样安排材料有如下好处:
①选材具有典型性。申家的人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两人具有典型性。从小到两岁的孩子,到年长的母亲,都对其牵挂。
②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这些典型材料,是文章的重点,因此作者详写,而对其他人略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③渲染了喜庆的气氛。特别是对小侄女的穿着的描写,渲染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家人对申雪赵宏博的期待。
④具有真实性与形象性。对小侄女的描写生动形象,动作、语言无不透着童真,对申妈妈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紧张与期盼,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家人的牵挂。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冰城情牵温哥华 ——申雪冬奥会圆梦“全家总动员” 新华网哈尔滨2月16日体育专电(记者邹大鹏) 16日是大年初三,申雪的父亲申】;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刘效仁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皆因一年一度有一个诺奖,皆因一年一度总与国人无缘,总是让中国公众和传媒感到莫名的忧伤。国人摘掉有色眼镜,终于发现,诺贝尔奖毕竟是世界顶级大奖,代表了世界科学的尖端水准,需以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为铺垫,综合科研能力作依托。所以,当印度、日本等近邻陆续有人摘取诺奖桂冠,唯有中国无缘,总是让人感到了某种不平。
这下好了,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上榜了。不说此前,媒体就其能否获奖做足了文章。许多媒体9日的新闻标题皆为“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并将钱永健的照片放在了首位。钱永健的名字免了,国籍更不在话下,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暗示,钱家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事实上,两个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许多年来就没有少为中国人争来荣光,这下终于来了个接班人,能不鼓而呼之,奔走告之?
倒是日本人沉得住气。今年,下村修获化学奖,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获得物理学奖(新华网10月7日)。南部阳一郎亦生于日本,后加入美国籍。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和小柴昌俊,过去也是因为基本粒子领域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证明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实力不俗。但《读卖新闻》8日发表社论却指出,日本国内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对物理学等理工科敬而远之的现象,政府和大学应该着手改革培养科研人员的体系,以增加日本年轻人对科学的梦想和期待。《每日新闻》社论也直言,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偏重经济效益,政府把科技当做活跃经济的主要支柱,大学的研究也追求效益和应用。公共媒体难得的理性和清醒,对于政府和公众自省当有振聋发聩之效。
反观我们自己的亢奋,就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乃至于神经质。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父亲是机械工程师,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系教授,哥哥钱永佑则是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从小对化学很感兴趣的他,因气喘病只能经常待在家里,就在地下室摆弄瓶瓶罐罐,做化学实验。父母还专门为他买了一套化学实验用具。后来,他还和两个哥哥用火药自制了一个手榴弹,以至把家里的乒乓球台的一部分炸坏了,弄得满屋子是烟。(《新闻晨报》10月7日)然而,假如钱永健从小生活在中国会如何?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恐怕他的小小爱好和创新天才早就夭折了吧。别说家庭宽容不得,我们的大学也未必容得下身体不健康的学生。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日本的益川敏英居然外语不佳,在唯英语是崇的中国当下,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说到底是教育的差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就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也正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为了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重视研究生的教育,重视市场名利,轻视本科,轻视教学,轻视原创,轻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忘了后者才是大学的灵魂。(《中国青年报》10月9日)这种反思,无疑是有益的,无疑是切中时弊的。问题在于,这不仅是高校的错,也不仅是大学校长们的错,而且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评估机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和不足。(2008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注]钱永健教授出生在纽约,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9年始任职至今。父亲钱学榘是中国宇宙开发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的堂弟(同一祖父)。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的电话记者招待会上,来自新华社等中国媒体的采访接连不断。“您是中国人吗?您会说中文吗?”钱教授用英语答说:“不太会说”。再进一步被问到“先生的成就对于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钱教授说:“因为我是美国生美国长,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是,如果中国人能为我的获奖感到高兴与自豪,并且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加深对科学的兴趣的话,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说到与主导中国宇宙开发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的亲属关系,他说“其实连面也不曾见过,当然,我知道他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反映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崇高品德。
B.中国许多媒体9日的新闻标题皆为“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其中有意省去了姓名和国籍,这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的某种期盼,也反映了这些媒体的媚俗。
C.日本科学家下村修获诺贝尔化学奖,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因为基本粒子领域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充分证明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实力不俗。
D.文中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日本的益川敏英外语不佳,钱永健的身体也不好,意在提醒人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评估机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E.钱永健教授生在美国,是美国国籍。可见他的确是“美国科学家”,但他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作为科学家失去了爱国心,无疑是可悲的。
2.在文中,对钱永健获诺奖中国媒体的“亢奋”有哪些具体表现?为什么如此“亢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末附注部分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新闻内容,探究“公共媒体难得的理性和清醒,对于政府和公众自省当有振聋发聩之效”一句话的内涵,并联系社会现实,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F.巴特曼
1979年,这种机遇不期然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当时,作为伊斯兰教革命运动的政治犯,我被关押在伊朗的艾威恩监狱。尽管面临被处死的危险,我却在一天深夜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实:只需要两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溃疡引起的剧烈腹痛。
当时,一个囚犯急需药物的帮助,溃疡带来的钻心疼痛使他难以忍受。他弯着身子,几乎不能走路,两个狱友一直在帮助他。这个囚犯恳求看守发发慈悲,把他送到监狱医院,但看守并没有理睬。当天夜里11点以后,他被狱友搀扶着送到我这里。他当时痛苦不堪,但我并没有药物给他。我告诉他,我没有带任何药品,听了我的话,他的表情变得更加痛苦。虽然没有药品,我却给了他两杯水,让他喝了下去。在几分钟内,他的腹痛就减轻了许多。过了8分钟,他的腹痛完全消失了。这使我更加确信:水对于腹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医生常把这种情形作为“疾病”来处理(有一段时间,我被单独关押,一连几天,我拒绝了监狱的食物,仅仅通过饮水,就缓解了因饥饿导致的腹痛)。我鼓励其他被关押的人通过饮水来治疗同样的腹痛。我们有时候可以得到药品,但有了水,它们根本派不上用场。
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使用自来水成功治愈了3000多个因各种压力导致的胃溃疡病例。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只是干渴而已,他们脱水的信号是通过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的。我被关入监狱15个月以后,官方对我进行了审判,这也是我最后的辩护机会。在此期间,我写出了一篇科学论文。我对法官说,假如判处我死刑,希望不要将这篇文章毁掉,“这是历史上最重大的科学发现”,我对他说。到那时为止,在监狱辖区内,我已经治愈了数百名囚犯。
法官后来对我说,“你的确做出了一个重大发现,祝愿你将来交好运。”就这样,我第一次得到暗示:我可能会活下来,并且继续我的研究工作。
发现得到了认可,我也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被判了3年监禁。过了23个月,一个看守告诉我,当局已经做出结论,我不是“别人所说的那种坏人”,他们正在考虑将我提前释放。我向他表示感谢,同时告诉他,我想在监狱再待上一段时间,因为我的临床实验正处在关键时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水在治疗压力引起的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其中包括流血性胃溃疡。我告诉他,作为一种“压力实验室”,艾威恩监狱是独一无二的。不用说,那个看守非常惊奇,他原以为提前释放对我而言已经是一种天大的恩惠。不过他也承认,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应该获得这样的机会。有一段时期,我坚信我来到这座监狱,并不是一种偶然事件,我注定要做出这样的发现--当人体经受压力并进入脱水状态时,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机制,它迫切地需要补充水分。后来,我在监狱又额外待了4个月,并得出了一些临床医学结论,当然,这些结论还有待科学解释。在度过了2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后,我的重要发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我重新获得了自由。
后来,我对于水在生理机能方面的作用,以及水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形成了更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治疗病人的腹痛开始的。我在《伊朗医学协会杂志》上首次发表了这一成果,这篇文章的译文后来被寄到美国,经过重新编辑和整理后,作为特约评论刊登在1983年6月的《临床肠胃学》杂志上。(节选自《水这样喝可以治病》)
1.本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条概括作者作出重大医学发现的主要经过。(不必涉及具体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经历能给人很多启示你从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
张小建表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会导致今年底到明年②用工的减少。
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张小建说,据我们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我们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而且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
然而,目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肯定要比现在的4.0%有一个增长。
面对严峻的挑战,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5%的目标能否完成呢?张小建表示:“今年底完成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
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
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研究支持轻纺工业发展,据介绍,全国有4000万人在这个行业就业,支持轻纺工业发展对于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非常重要。
张小建说:“基于这些考虑,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还能够保持。”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判断,明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今年相比会略有下降。
[注]①“今年”指的是2008年。②“明年”指的是2009年。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是因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
B.进入10月份以来,前9个月基本保持稳定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C.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全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
D.扩大内需有助于扩大就业。
E.明年的就业局势将呈现一条先降后升的曲线。
2.我国的就业政策,将向哪些人员倾斜?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末所做的判断,联系社会实际,探究分析其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访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
记者:我们都知道你长年倡导在中国推广西方现代礼仪,对推广现代礼仪非常重视,这么做的意义何在?东西方礼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张晓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广和普及西方现代礼仪越来越成为一门必修课。西方礼仪强调个性、崇尚自由,简单务实、易于传播,讲究平等、自由开放。中国的礼仪则比较重视血缘和亲情,有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礼尚往来等几个特点。遵守现代礼仪也是一种文化的沟通和对话,可以加强不同国度人们彼此的认同感。在发扬光大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礼仪同时,必须要推广西方一些好的礼仪,尤其是像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公务活动礼仪等等。中国古代礼仪,有的方面规定很详细,有的则很简单,而在目前这个社会里,有些新出现的事物、职业,无法使用过去的礼仪,像打电话,应该怎么打?如果像古代的礼仪,见面打招呼那样,会让人烦死。像国际交往中的用餐礼仪,一个吃饭发出巨大声响的人,可能会被西方人视为没有教养。因此,现代国际交往需要我们学习西方礼仪,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节奏。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素质有多高,其实很大的程度是在说他的礼仪很好。男性有绅士风度,女性有淑女风范。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让自己成为一位温雅而有魅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修养境界。现在,富裕起来的中国需要以优雅的姿态呈现于世界面前,钱包鼓起来的中国人也幢憬着“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但风度、气质、情怀总嫌空泛,这就是我们推广现代礼仪的意义所在。
“彬彬有礼”绝不是特权阶层、时代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权拥有也能够拥有,从公务员到外企白领到贫穷的打工者。如果你买不起“夏奈尔”,一朵花、一抹笑容,也是最好的装饰。只要做到了对礼仪的珍视,一个人、一个国家终会不断地走向上层,成为文明之邦。
记者:作为海归者,你对当下海归回国就业热、就业难有何建议?
张晓梅:我觉得海归的人不应该好高骛远。现在一些从国外回来的人,总觉得自己在国外学习了很多东西,而国内很落后,我可以大展身手等等,其实,情况不是这个样子的,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许国内的人比你更了解中国的国情,他们取得成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我觉得海归的人如果想回国就业,就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事情,这样会更快地融入到社会、集体中。
记者:作为一个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现代先进生活方式的人,你对如何更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如何看待?
张晓梅:我觉得心态很重要,有的人传播中国文化时,高高在上,自己觉得中国文化优越,比国外的文化强,这样的心态就让外国人很反感。还有一种心态是,传播中国文化,看外国人的眼色,外国人喜欢什么就传播什么,尤其是迎合少数西方人的心理,传播中国文化中的糟粕,以至于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产生误解。这两种心态都要不得,要想真正让中国有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就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一科持之以恒的准备,以身作则,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1.请根据原文,归纳东西方礼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访谈来看,中国在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时存在哪些伺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引用了一个经典的说法:“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试举例实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秋雨:要问文化意义,首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我在两年前拟了一条最简单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已经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哪种生活方式能变成习惯,是精神价值长期选择的结果。前几年有欧洲的学者说:“中国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因为它没有精神价值输出。”这让我们听了很难过,因为他们的意思是,中国只是一个物资产品的输出地。“5·12”以后,我们有资格对那些欧洲学者说了:“你们上了很多书的当,中国是有精神价值的。”我曾与台湾的著名社会评论家南方朔先生做了一次对话。他说:“汶川地震当然让我们非常悲伤,但从文化的意义上,却让全世界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马东:我们热衷于诗词歌赋,我们有读经热、读史热,我们有传统文化热,连古典家具、古董收藏,也一波一波在热。但对于中国文化的灵魂,始终是隔靴搔痒。
余秋雨:每次“热”的对象,都是文化标本,而不是文化活体。这就像是无水之鱼,而那水,就是这种文化的子民能从自己心底自然释放的情感能量。这次汶川大地震,把中华文化子民心底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了,这就从根本上让世人看见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
马东:“5·12”之后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一条“反求诸己” 的出路。我们可以在本能自发地大爱展示上,让别人在排斥之外,多一点佩服。
余秋雨:说到底,这还是我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问化灵魂——精神价值,而进行自信展示的问题。我说,这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街头,人们知道他走过很长的路,也看到了他庞大的身躯和体量,却不知道他的性格和品德。如果中国是这个巨人,那么巨人的性格和品德就是中国文化。我们永远在讲述,这个巨人走了几千年,过去多么有计谋,多么强大。这一切,完全不足以让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后代了解巨人的性格和品德。这一次,通过几乎全透明的传播媒体,大家看到了,这个巨人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多么关爱自己的民众,又多么不拒绝外界的爱心。因此,这是一个真正的大转变。
马东:您在一首叫《自语》的诗里写道,瞬间地壳的开裂让人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您是指中国文化的真相吗?
余秋雨:对。我接着还写了一句,“那几天,一批中国地名擦亮了世界的眼睛。”中国文化的真相确实已被蒙尘很久。中国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 “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与全人类的终极价值完全相通。
马东:我们怎么来发扬它、巩固它,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模糊?
余秋雨:被模糊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被“术”所掩盖。“道”和“术”是一个对立的范畴,人们为了在兵荒马乱中自私生存,总要寻找各种各样的“术”,而“术” 确实比较有用,因此大为传扬,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道却很少论及。结果,真的成了“大道无形”。我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误读。其实,如果中华文化真是以“术”为核心,就不可能延续至今。这次大家终于明白了,潜藏在中国人心灵最深处的,并不是术,而是道,天下大道。
马东:在这件事上,文化人能做一点什么呢?
余秋雨:我一直在想,比之于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人、武警、医生,文化人有一种无力感。这次文化人中的先锋,那批杰出的记者、主持人在第一线表现出色。但是,更多的文化人能做什么呢?我认为,文化人要做的是把这次抗震救灾中所爆发出来的至善、大爱精神加固、扩充、延伸,使它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一直活在广大民众的心间。也有一些文化人,他们与广大民众相比,对 “5·12”表现出不可容忍的冷漠。他们宣称对社会上的一切事务都要表现出 “知识分子的距离和冷静”。对于一般社会问题保持距离和冷静并没有错,但是,这次是全民族的大灾难和大救援,你们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居然对几万生灵的死亡也保持距离,居然对十几亿人的眼泪和救援也保持冷静。如果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次民族精神的大爆发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发现,那么,我不禁要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有文化。(节选自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专访余秋雨”,有改动)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余秋雨并不看好目前流行的读经热、读史热、收藏热,因为它们追逐的不是中华文化的活体,没有触及中国文化的灵魂。
B.余秋雨认为中国让世界误会的原因只是由于我们文化话语的错位,即只宣传文化外在的形式而没有宣化文化的精神内涵。
C.余秋雨认为“善”是全人类的终极价值,是中华文化的大道和价值核心,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
D.余秋雨认为,面对“5·12”,文化人的任务就是让一个偶发性事件中的精神爆发,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主轴和价值坐标。
E.余秋雨在接受访谈时,采用引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使沦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很见文学功力和艺术修养。
2.联系全文看,“5·12”的文化意义到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那些“冷漠”的文化人,余秋雨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有文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唐代有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该诗
-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A.铁和稀硫酸反应B.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氧化铁
- 3关于自感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感现象是线圈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B.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
- 4My father has ______ for two weeks. I miss him so much.A.lef
- 5What is your favourite cartoon? It may be difficult for you
- 6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A.Ba(OH)2B.Fe
- 7下图是我国三税改革起征点的变化趋势。在这一变化趋势下,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带来市场的良性效应是 [ ]①社会消费
-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
- 9下列语言,属于文明语言的有[ ]①“对不起,打扰一下!”②“你耳朵聋了,我叫你几声你都听不见!”③“听你的还是听
- 10已知以点C(t,2t)(t∈R,t≠0)(t∈R,t≠0)为圆心的圆与x轴交于点O、A,与y轴交于点O、B,其中O为原点
热门考点
- 1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B.Fe(OH)3中含有少量Al(OH)3可加
- 2有人这样比喻政府机构中的分工和职责:蝗虫飞在天上,农业部门要管;落在树上,林业部门要管;趴在草丛里,畜牧部门要管;飞到公
- 3估算50+232的值( )A.在4和5之间B.在5和6之间C.在6和7之间D.在7和8之间
- 4朱德高度赞扬百团大战是“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李宗仁B.王铭章C.彭德怀D.叶
- 5如图是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的一条纸带,测出AB=1.2mm,AC=3.6mm,AD=7.2mm.A、B、C、D
- 6根据下列表格中对应的值,可以判断(a≠0,a、b、c为常数)的一个近似整数解x是 x00.511.52-15-8.75-
- 7现代文阅读。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
- 8.已知函数,则等于 ( )A.B.C.D.
- 9若不等式组x>mx<2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10计算(1+2)2006(1-2)2007=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