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汪曾祺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撤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养蜂人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玉渊潭的槐花盛开”为开头,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为结尾,这种写法给你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答案从全文来看养蜂人有如下性格特征:一是做事沉稳,从容不迫,安静平和;二是勤劳善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三是热爱生活,为人坦诚宽容,充满爱心。(意对即可)
3.答案看似平凡的东西里面却孕育着不平凡。像荆条一样普通的放蜂人一家简朴的生活中却处处浸润着人间的真善美。(意对即可)
4.答案这篇文章的写法给我如下启示:
一、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二、借景抒情。借“槐花盛开”表达作者的欣喜,借“槐花落”表达作者的失落与依恋之情。
三、“槐花”起了线索作用。(借鉴古诗文比兴的写法)这里的“槐花”象征了朴实的养蜂人。(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玉渊潭的槐花汪曾祺 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43年,日本鬼子轰炸郑州的时候,她在父母逃难途中降生,地点是一座石灰窑。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在黄河岸边的郑州市,一座占地2106亩、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校园里,有26000多名学子分别在52个专业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这就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民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这座拥有8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学,国家从未有过投资。而拥有这一切的院长胡大白,20多年前还是病榻上的废人。
1981年,风华正茂的胡大白是母校郑州大学的一名优秀讲师。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从胸闷气短中醒来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是煤气中毒了。她挣扎着要去打开房门时,却碰翻了火炉……滚烫的一大壶开水,使她成了一个重度烫伤面积达30%的病人。“我在病床上躺了3年,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专门用来读书和思考。”胡大白如今的回忆竟然带着几分眷恋。她说,“一番灵魂的挣扎之后,我想通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找到一件适合我,又是社会需要的事情做,我就会获得成功。办教育是我的强项,动乱十年的国家需要人才,我的口、脑都没有问题,我能行!”
她立即把目光投向一大批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大学校园的人。本可以靠国家工资过一辈子清闲日子的胡大白,踏上了一条健康人都难以坚持下来的曲折艰难之路——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花30元钱印制听课证、买纸笔、刷广告,她起家了。接着是到处说好话联系听课地点、访问优秀教师、协调各个主管单位,顶住各种因为不理解带来的流言蜚语……
“从死神那儿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唯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如此之强烈,应该说是历史推着我往前走,不能停下。”
学校很快发展成全日制脱产学校,在校人数和师资力量迅猛增长。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黄河科技学院面向全省统一招生,成为我国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在校生以100%的速度连年增加。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胡大白设立了河南省高校唯一的一个人才市场,增设了市场上需要的一些新兴学科和实用性课程,培养了复合型开放型人才。连续多年,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在毕业前就被抢聘一空。
靠教育发展教育,是胡大白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的高校发展有效之路。黄河科技学院先后创办了科学研究所等8个校办产业。这些企业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发展。
如今,胡大白亲手创办的大学,已经在中原大地站稳了脚跟,被教育部树为全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她本人也成为“中国十大女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胡大白的同事们说,身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一年四季总是那几套毫不起眼的服装,如果不是她的气质言行,仅从外表谁都会以为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妇女。“我爱节省,也不太讲究穿着。”听我夸她身上的开衫好看,胡大白柔柔地笑着说,“这是两件套,我花了200元在街上买的。”
她的笑容,把衣服衬托得很美;她的笑容,让我无法看到沧桑岁月留下的任何痕迹。
“您平常总是这样安静吗?”
“我喜欢的状态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她说,“我的静是休息,也是思考。有了充分的思考,才能够在处理具体工作的时候快速反应,高效运作。”看着她桌上厚厚的一叠议案、建议,我想如果没有平日深入一线的走访调研,没有长时间的深入思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的。难得的是,在当选人大代表的18个年头里,她总是如此。
宁静,却成就惊人的事业;简洁,却又多彩——这就是胡大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父亲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注定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
B.胡大白从郑州大学一名优秀讲师到成为拥有8亿元同定资产的学院院长,曾经历许多艰难坎坷。
C.作为上亿元资产的拥有者,胡大白十分俭朴,仅从外表,准都会以为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城市妇女,而她的气质言行却让她与普通的城市妇女显得不同。
D.本文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胡大白的经历,并对其性格作了简要的概括。
E.文章说“从死神那儿回来的人,这些困难经受得住,唯一没有充分准备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如此之快”,表现胡大白在教育上遇到的巨大困难令她措手不及。
(2)“讲胡大白的故事,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开篇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简析胡大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有人说,机遇决定命运。你认为胡大白的成功是由性格决定的,还是由机遇决定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传奎: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了,恭喜呀!
胡传奎: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奎:买卖兴隆,混得还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奎: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奎: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参谋长好,您坐!
胡传奎: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呦,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老这么干坐着,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悉,是什么人哪?
胡传奎: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人、七八条抢。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奎:(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呦,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的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奎:人家夫妻“八一·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不简单哪!
胡传奎: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哪!
胡传奎: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根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奎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的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奎:(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奎: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奎:(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往常,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成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颗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奎: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治疗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奎时是其司令。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一部分中的对白与唱词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赏析下面场次的语言特色。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和声
王氏家族先是在城陵矶发展,二十年代后曾经有过一段家道中落。到了王公康成手里,从当店员、挑货郎担做起,惨淡经营十余年,家业又渐渐兴旺起来。至日本投降岳州光复,王氏“丽成洗染店”在最繁华的南正街开得很有了些规模。
开洗染店既要技术又要劳力。什么料子用酸性染料,什么料子用碱性染料,很有讲究。染好的物件要一担担挑到洞庭湖边去漂洗,马虎不得。几口海大的煮锅,几只海大的染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再加上帮工学徒,都在煮锅边上薰,染缸里搅。洗制服洗旗袍洗礼帽,染绸缎染呢绒染布疋,双双手伸出来都是颜料色,碱水一浸,粗皮粗肉。旧衣旧帽进了染坊,不几天,新衣新帽就挂在了衣架上,也是一种美化生活的行当。
那时节,能够有像样的衣帽拿到洗染店来洗来染的,也不是什么平常人家。虽说王老板大字不识几箩,在岳州商界说起王康爹,也算得个人物。
却说有位李先生,游手好闲没个什么正当职业,人称“甩手爷”。此人识得些文墨,又长有三寸不烂之舌,谁家有个笔墨诉讼,了难官司,找到他的头上,这甩手爷就神气起来了。因此,在小小的岳州城里,这李先生也是不好惹的角色。刚刚光复的那一年,甩手爷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套黄狗皮校官服穿在身上,斜皮带一抹,从南门逛到北门,很是风光。
这天,甩手爷逛到了王老板的丽成洗染店,王老板当然是看座沏茶张烟,唯恐招待不周。
甩手爷往太师椅上一靠,正正经经地说:“王老板,我这里有几十疋白官机布,只要到你的染缸里渌一下,染成军黄色,就是对倍的利润,我与你二一添作五,如何?”
“有军差公文么?”
“有公文还找你王老板!”
“做不得,做不得。莫害我。”
这甩手爷“嚯”地从裤裆里掏出一把“六子连”,往柜台上一扳:“清白点,这是有来头的,不染就请你吃"花生米"。”
王老板是个灯芯落下来怕砸破脑壳的人,利润虽厚,哪个敢犯军法,便把眼睛一闭,心一横,一家大小九口的身家性命这下摊上了:不染,要人一个,要命一条!
这一犟,犟得王老板到厘金局吃了几天官司。甩手爷又做人做鬼,出面说情,交一千块大洋所得税才把人赎出来。
转眼到了1949年8月,岳州城外炮声隆隆,当官的有钱的拖家带眷往乡下躲。王老板心想,这国民党共产党当兵吃粮的都是一身黄皮,分得清谁好谁不好?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躲什么!
不躲,偏偏就有人半夜来敲门,是甩手爷李先生。
甩手爷进门就往地上跪:“王老板,你要救我一命。”
“此话怎讲?”
“光复那年的事,是我害苦了你老人家,从中得的好处钱我加倍吐出来,千万要帮我多担待。那身黄狗皮是我花钱买来的,那把"六子连"是把废枪,打不响的,我只在你的府上拿出来现过一眼,旁人都不晓得的。”
“这事与我何干?”
“共产党来了,肯定要查我在国民党里的事。我没当半点职务,只贪了点钱财。问起那身黄狗皮,就说是在你店里买的逃兵的旧衣,那把枪早就丢到洞庭湖里去了。只要你包瞒点,就保了我一条命。我一家六口的身家性命全托把你了。我给你下跪,给你叩头,救我一命,救我一命!”
王老板模着还残留在柜台上的扳枪凹印,“唉”地叹一口气,什么话也没有说。
解放了,天亮了,王老板仍然开他的丽成洗染店,几只大海锅,几口大海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帮工学徒仍在煮锅边上薰,仍在染缸里搅,手染黑了,心是亮的。
在社会这口大染缸里,谁不染成五颜六色?王老板,一位洗洗染染的手艺人,从染缸里讨生活,在染缸里洗人生,青是青,白是白。
王老板,吾父也。
1.简要分析概括文中王老板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文章刻画甩手爷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洗染人生”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小说,还是一篇散文?请结合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此作一番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咏梅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家庭帮助。
E.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
2.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茨威格
巴尔扎克青年时代的一切追求必定都化成了一个鼓舞人的名字,化成了一个概念,化成了一个想象:拿破仑。这个人物形象比历史上任何典范人物都更加伟大。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看到了世界的征服者不是就等于自己有了要成为世界征服者的愿望吗?拿破仑的范例在巴尔扎克身上形成了一种永远想要整体而决不要零碎的***,贪婪地追求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急切而狂热的抱负。
然而这样的凌云壮志还无法立即实现。现在的世界再不必用军队征服了。但是艺术依然如故。现在巴尔扎克开始写作了。不过与别人不同,他写作不是为了聚敛钱财、消遣等。他在文学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帅的权杖,而是皇帝的皇冠。他最早写的长篇小说都是用的笔名,好像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这还不是实战,而只不过是地图上的军事演习。此后他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了,于是他丢开这手艺,去干了三四年别的职业。他用自己的眼力对人世间的生活进行观察、领会和享受。他要把整个世界装进他的曲颈甑里,把世界简明扼要地再进行一次创造。这就是他现在的意图。他不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丝毫的遗漏,而为了把人世间生活的无限压缩成有限,把无法实现的压缩成人力所及的,这只有一个过程,就是简明化。巴尔扎克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去精简可感知的现象。他筛掉一切非本质的东西.只选取纯洁而珍贵的表现形态。然后他把这些表现形态、这些分散的个别现象放到他的手炉中进行锻造,使这些纷繁复杂的表现形态变为生动、直观而且一目了然的体系。他把世界简单化,为的是去统治它。他把所制服的世界都塞进了《人间喜剧》这么一个宏伟壮丽的监狱里。经过这样的蒸馏过程以后,他的人物始终都是典型,都是对大多数人性格的概括。他那前所未有的艺术意志把一切多余的东西,把一切非本质的东西,都从这些人物身上清除掉了。他把行政管理的中央集权体系引进到了文学中来,进行集中化。他像拿破仑一样把法国作为世界的圆周,把巴黎作为圆心。他把各色各样的集团帮派、贵族、教士、工人、诗人、艺术家、学者都拉进了这个圆圈里,甚至都拉进了巴黎。他根据五十家贵族的沙龙才写出一个德·纽沁根男爵。他还根据所有的放高利贷者写出一个高布塞克。
像拿破仑一样,也是以征服巴黎作开端的,然后他又一个接一个地征服了各省。几乎每个县都往巴尔扎克的议会里派驻了自己的发言人。然后巴尔扎克也像战绩辉煌的执政官波拿马一样,把自己的部队投放到了各个国家。他铺展的面很大。在重大事件背后所展现的地区是惊人广大的。《人间喜剧》对世界的征服,那种用两只手集中起来的全部生活,在近代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正如在近代史中拿破仑是独一无二的一样。征服世界原本是巴尔扎克少年时代的梦想,如今没有什么比这个正在变成现实的早年决心更强大有力了。巴尔扎克不无道理地在一张拿破仑的肖像的下边这样写道:“我将用笔实现他用剑未能完成的事业。”(节选自茨威格《三大师》,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一七九九年这个年份是值得反复提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在文学中所渴求的不是元帅的权杖,而是皇帝的皇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乎每个县都往巴尔扎克的议会里派驻了自己的发言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人间喜剧》对世界的征服,是独一无二的?请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谈谈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创作对文学创作有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过滤D.蒸馏
- 2将pH=13的NaOH溶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硫酸后,pH都降低
- 3“真知灼见在群众中,新鲜经验在群众中,解决办法在群众中。”这就要求政府 [ ] ①坚持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②调整
- 4小球A由斜槽滚下,从桌边缘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也同时自由下落,闪光频率为10Hz的闪光器拍摄的照片中B
- 5同时濒临黄海和渤海的省是[ ]A.辽宁,黑龙江 B.山东,浙江 C.内蒙古,黑龙江
- 6《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7某公园举办雕塑展览吸引着四方宾客.旅游人数x与人均消费t(元)的关系如下:x=-12t+1600 (10≤t≤50
- 8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士兵的
- 9Ever since their quarrel, there has been an unpleasant
- 10某固体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和氯化钙(氯化钙不与盐酸反应).为探究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个小组同学分别进行
热门考点
- 1分解因式: .
- 2夏天扇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A.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B.加快人身上的热向外辐射C.加快人体周围空气流动
- 3细线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短固定在一颗钉子上,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受
- 4一般说来,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①.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 5在排球比赛中,扣球手抓住一次机会打了一个“探头球”,已知来球速度为10 m/s,击回的球速度大小为20 m/s,击球时间
- 6下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可能是该植物基因型的是[ ]A.ABCDB.AaaaBbbbC.AaB
- 7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南高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高西低D.东北高西南低
- 8小花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a.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蜡烛竖放在直尺上
-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B.同位角相等C.两个相似的图形必定全等D.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
- 10在探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取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请根据图1电路图完成图2实验电路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