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迟子建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答案:①从结构上,“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暮色中的炊烟”与事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②从内容上,“暮色中的炊烟”,烘托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而老人却在这种宁静平和的氛围孤独地死去,更凸显了老人悲苦的命运。(意对即可)
3.答案:说老人家的炊烟最美,实际上寄予的是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①怀念老人的勤劳和热情好客:她的院子里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她招呼我去玩,给我吃零食。②她外表冷静沉默但实际内心热情奔放: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却又两次隔着栅栏吆喝我去她家玩,熟了之后还教我跳舞。③她境遇悲苦却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郭松民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的“D—day”,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7·7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是置于书籍或文章、图表前后的说明文字,主于“序作者之意”“序典籍之所由作”。序可以用于介绍作者其人其事,阐述著作原由,说明作品内容,分析文章精义或者发表评论。序的种类很多,有自序、他序、序略、述、引、题辞等。
序的起源很早。刘勰《文心雕龙》云:“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颜之推《颜氏家训》也说:“夫文章者,原出五经……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二人将序的源头追溯到《易》。清代孙梅《四六丛话》继承二人的观点,并有所阐发,他说“《文言》檗栝乎乾坤,《序卦》发挥乎爻象。此则序所由昉,序作者之意者也”,认为序始于《易》之《文言》和《序卦》。也有学者认为序起源于《诗经》之大序,元代徐骏《诗文轨范》、明代吴讷《文章辨体》、郎瑛《七修类稿》都持相同观点。《昭明文选》“序”体选文也首列《毛诗序》。
《文言》《序卦》二篇是古人对《易》的阐释,是释经之作,以之为序过于牵强。而《毛诗序》并非对《诗经?关雎》的字句词意进行解释,而是对整篇作品的意义进行引申和生发,是有意识地探索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更符合“序”的文体特点。因此,以序源于《毛诗序》为是。
汉代,序的写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司马迁《史记》开创了“自序”的体例,序中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生平,并对《史记》的目录和篇次进行了说明。在《史记》中,司马迁还在一些“表”“传”前撰有小序,以发表议论,或说明作表、传的意图。
除自己撰写序文外,序也可应人之请,受人之托而作,即他序。西晋时,左思《三都赋》成,因人微言轻,无以扬名,于是请当时大名士皇甫谧作序。皇甫谧对《三都赋》大为褒扬,其序一出,豪门士族争相传抄《三都赋》,竟致洛阳纸贵。此后相因成习,每有文成,必请有名望之人为之作序。序文创作盛行,遂成为中国散文史上非常重要的文体形式。
自古以来,序文佳作不断。唐宋八大家皆有杰出的序文传世。如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寓议论于叙事,提出“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的独到见解,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理论。此外,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都是序中名篇。
早期的他序多是后人为前人经典而作的。由于时代距离遥远,作者之意难于探测,所以好序尤为难得。《文体明辨》就此现象道:“盖由后人妄探作者之意而为之,故多穿凿附会,依阿简略,甚或与经相戾,而鲜有发明。独司马迁以下诸儒,著书自为之序,然后己意了然而无误耳。”作者为自己作品写序的好处是“己意了然,无以隔阂”。而他人代为作序,自然隔了一层,即使是同时代的人,相识相知之人作序,要将序文写得中肯贴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前人有言:“作者之意,引伸乎序。然他人言之,不若自己言之之深切著明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乌能如腹中所欲言乎?”言简意赅地比较了自序与他序的优劣。更何况,人难兼善,更遑论通才,而求序之书各有专门之学,要准确指出文中精要,殊为难事。(选自《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放在书籍或文章、图表前后的说明文字,是我国散文史上非常重要的文体形式。
B.序可以分为自序、他序、序略、述、引、题辞等多种类型,其中自序为司马迁首创。
C.序的作用有介绍作者其人其事、阐述著作原由、说明作品内容、分析文章精义等等。
D.序源于《毛诗序》,汉代获得很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更是佳作迭出,发展达到顶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序的起源问题上,刘勰、颜之推观点相同,徐骏、吴讷、郎瑛观点相同。
B.左思邀请当时大名士皇甫谧为自己的《三都赋》作序,开创了他序之先河。
C.柳宗元《愚溪诗序》、欧阳修《伶官传序》没有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深刻。
D.早期的他序都是后人为前人经典而作的,因为难以了解作者之意,所以好序不多。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史记》中的“序”,可以了解司马迁的身世和生平及《史记》的目录和篇次。
B.如果他人为《史记》作序,那么他写的序肯定不如司马迁自己写得那样中肯贴切。
C.要了解我国文学史上一些作者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序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
D.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提出的“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等的见解独树一帜。
骆非翔
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原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纯洁,唯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准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他的生日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听到眼泪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那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白还是白。
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把他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
“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
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没有哭,不哭了好吗?”
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
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
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回去。
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路也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也措也来了,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欢乐,看着他,总忍不住笑。依然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那一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
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冒着风雪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在4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作为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妈妈了……
原来,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是他却整整待了六年才回来。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过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2期)
1.“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结合文意,说说“他”为什么要撒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也措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方式来写也措托人寄音乐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穿过风雪的音乐盒”为题,文中多次提及“音乐盒”,同时也多次对“风雪”进行了描写。那么,你认为本文是以“音乐盒”还是以“风雪”为主轴来组织材料的?请对此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世英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奇·奥祖巴
“这位法官要是判我有罪,她将再也睡不成安稳觉了。”站在被告席上的阿卜杜勒心里想。
女法官的注视让人不安,她双眼炯炯有神,透着机智与狡黠,与她的年龄很不相配。阿卜杜勒抬起头,萎靡的眼神正好与法官犀利的目光相遇,他赶紧低下头,看向自己的脚。他向来如此,眼神既有狗的热情也有新娘的娇羞。
“大人,我们都能看出来,这项指控是不合适的,”阿卜杜勒的律师争辩道,“一个仅有一只手的人怎么可能去偷50公斤重的大米呢?即使我有两只手还不能把那个麻袋弄到背上。我的当事人长期在原告的食品店前面乞讨,引起了对方的不满,原告曾发誓要把他赶走,原告还说为达目的他将不择手段。我完全相信我的当事人的话。”
法官眯着眼睛听着,看得出来,此刻她的头脑中,理智与情感正在激烈地交锋。阿卜杜勒的右臂自肘以下的部分都已经失去了,疤痕累累的残肢从卷起袖子的、脏得看不出颜色的套衫中伸出来,显得丑陋而又可怜。
“这个贼已经不是第一次作案了……”公诉人说。
不待对方说完,阿卜杜勒的律师就跳了起来:“法官,公诉人说这话是不公正的,我的当事人以前是偷过东西,但那毕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再说,为那件事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姆法拉州受到了伊斯兰教法的严惩,失去了一条胳膊。”
“我们的案宗中还有七桩案件与他有关联。”公诉人仍然不依不饶,“法官,请相信我,像他那样声名狼藉的窃贼是很难洗心革面的。”
一阵凉风轻轻地吹进了法庭,但阿卜杜勒的额头还是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阿卜杜勒轻轻地摇了摇头,目光呆滞地盯着过道上的米袋子,过道两旁坐满了穿着黑色长裙、戴着金色假发的男男女女。一声叹息从他的嘴里溜出,那是饱受苦难的殉道者被迫屈从于迫害的无奈的叹息。
女法官的双眼喷出了烈火,她怒不可遏,痛斥公诉人:“没人性的,你起诉一个可怜的无辜者,你还有良心吗?”然后转向阿卜杜勒,柔声地说:“请您接收本法庭的歉意,您可以回家了,作为补偿,这袋米就给您了,背上这袋米赶快回家吧。”
阿卜杜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转身走出被告席,两步跨到米袋前,一把抓起米袋,放在膝上,弯下腰,头挨地然后左手猛地一拽,身子一弓再一耸,米袋已经到了背上。他挣扎着站起身来,腰被米袋子压得像一张弓,气喘吁吁地说道:“非常感谢您,法官大人。”
“也谢谢您。”法官说,随即转向警察,命令道。“逮捕他!”
1、阿卜杜勒是个窃贼,但小说开头为什么详细介绍他作为一个乞丐的种种“本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向来如此,眼神既有狗的热情也有新娘的娇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叹息从他的嘴里溜出,那是饱受苦难的殉道者被迫屈从于迫害的无奈的叹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女法官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迷惑人的眼睛,所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阅读理解。(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A.《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
- 3既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A.糖类、脂肪、水B.糖类、脂肪、蛋白质C.糖类
- 4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别表示三内角A、B、C所对的边的长,且lgsinA,lgsinB,lgsinC成等差数列;
- 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A.流水搬运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
- 6下列函数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A.B.C.D.
- 7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和振作洪流中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印度独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纳米比亚独立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8历史上淮河变成“害河”的原因是( )A.黄河夺淮入海B.淮河河床升高C.淮河泥沙多D.淮河成为“地上海”
- 9________ you are good friends, you must know each other very
- 10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a-b)4]2=(a-b)6B.3xy2•(-13x-1z)=-y3zC.12x4÷
- 2去年夏天,宁波市部分河流出现了水葫芦疯长现象,造成水葫芦疯长的主要原因是( )A.水中Ca2+、Mg2+含量过高B.水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郑板桥终身以兰竹相伴,其写意兰花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老辣纵横,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班去年仅能完成日装60台加油过滤器,今年春天达到日装100台。B.他们让文学发挥其战斗号
- 5下列对甜菜种子处理而引起甜菜性状发生的变异,哪些是可以遗传的( )A.用化学药剂浸泡 B.用武力射线照射C.用卫星搭
- 6如图,,若,则的度数是( )A.B.C.D.
- 7下列实际电路中属于串联电路的是( )A.教室内教学用的电脑和投影仪B.节日小彩灯C.马路上的路灯D.家用电冰箱内的压缩
- 8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但真情、真爱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有用生命提携孤儿的成长的教师夫妇,有扎根边疆的最美女
- 9某溶液可能含有Na+、Ag+、Al3+、S2-、CO32-、SO32-、NO3-等离子中的数种。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
- 10张欣和李明相约到图书城去买书.请你根据他们的对话内容,求出李明上次所买书籍的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