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
题目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所当然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  
  ⑦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
3.第③段加粗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学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
2.C    
3.认真阅读
4.第⑥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
5.D    
6.优秀的文献综述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谱系图,为该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本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时候,开了长途归来,回到城里,第一件事就是到茶馆去吃些什么,当然喽,也免不了喝这么一百克解解疲劳。说实话,我又爱上这不良的嗜好啦……有一次就在茶馆附近看到这个小家伙,第二天又看到了。可真是个脏小鬼: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他那么惹我喜爱,说也奇怪,从此我就开始在想念他了,开了长途归来,总是急于想看到他。他就是在茶馆附近靠人家给他的东西过活的,——人家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
  第四天,我从国营农场装了一车粮食,一直拐到茶馆那儿。我的小家伙正巧在那边,坐在台阶上,摆动一双小脚,显然,他是饿了。我从车窗里伸出头来,向他叫道:“喂,凡尼亚!快坐到车上来吧,我带你到大谷仓里去,再从那儿回来吃中饭。”他听到我的叫声,身子哆嗦了一下,跳下台阶,爬上踏脚板,悄悄地说:“您怎么知道我叫凡尼亚呢?”同时大大地睁着一双小眼睛,看我怎样回答他。嗯,我就对他说,我是一个有经验的人,什么都知道。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居然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但我还是在无意间冲到水沟里,弄得马达也停了。在眼睛里雾没有消散以前,我不敢再开,怕撞在什么人身上。就这么停了约莫有五分钟,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地贴住我,全身哆嗦,一声不响。我用右手抱住他,轻轻地把他压在自己的胸口上,同时用左手掉转车子,回头向家里开去。我哪儿还顾得到什么谷仓呢?根本把它忘掉了。
1.这几段文字中的“他”和“我”各是谁?他们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这两个人物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两人在身世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44年5月3日 星期三
最亲爱的吉蒂:
  你一定可以想象,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我在这里的经验,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碰到最危险的时刻,我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理由——唯一的理由——就在这里。
  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临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
                                    安妮敬上
1.在十四岁少女安妮的眼中,战争是什么?安妮见解的独到,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
                                                                                                                 
                                                                                                                
 
2.安妮“碰到最危险的时刻”“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她这样做的“唯一理由”是什么?
                                                                                                                
                                                                                                               
 
3.从这则日记,尤其是日记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 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从全文来看,文中画线的这句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补出这句话蕴涵的潜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年仅23岁的“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汲取的教训。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环顾这间宽大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人取下来了,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术教室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足,这里有一排窄长的高窗户从这些凳子和高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小天地里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竭力回忆往事,以辨认此刻身处的环境约略记得母校的美术教室里曾有的物品,可如今美术教室已改成临时手术室,一些教学用品也随之撤去,当然“我”也就无法确认这样写使环境更真实,情节更合理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我记不清是怎么受伤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听使唤了,右腿也动不了了,只有左腿还能动弹一下我想,他们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这么紧,使我动弹不得,我把第二个烟头啐了出去,落到干草垫之间的过道里我试着要活动活动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来我又叫喊开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气,因为我的胳膊不能动弹了。
1.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现在回到自己曾经呆过的学校,为什么还说“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些文字,你能感受到受伤后的“我”情绪怎样?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最后一课(节选)
郑振铎
  十二月八号是一块试金石。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________________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________________、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抄记着,心无旁用, 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留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滴滴答答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十时三十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________________的阖上了书本,以________________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 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每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走去。
  炽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地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在忙碌地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产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
  注:1932年1月28日,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军事侵略,作者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难(    )   泣(    )   踌躇(    )   彷(    )
2.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毅  坚决  镇定  沉毅
B.坚毅  镇定  沉毅  坚决
C.沉毅  坚决  镇定  沉毅
D.沉毅  镇定  坚毅  坚决
3.比较下列各组句子,说一说哪句表达效果好。
(1)A.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B.学生们照常默默无声地笔记着。
(2)A.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真舍不得一旦离别呀!
   B.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全文或文中部分内容评价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位卑未敢忘忧国
③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
④情节、情感都类似都德的《最后一课》
⑤悲愤记国耻,叙议总关情
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④
B.④⑤⑦
C.②④⑥
D.①②⑦
5.请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层含意。
(1)我的表在衣袋里滴滴答答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这句话表明作者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这种精神值得歌颂。
B.本文多处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但语言描写只有“现在下课”四个字,全文笼罩在一片压抑、沉重的气氛中。这样的思想情感在今天仍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每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走去。”这句话含蓄地表明师生们准备在日军入侵后,走向武装抗日的第一线。但这些文弱书生能否适应残酷的武装斗争令人怀疑。
D.“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一句中,既用“慷慨激昂”这样的褒义词,又用“东西们”这样的贬义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那个特定时候矛盾而彷徨的心情。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