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加州牛肉面  穿过“五月花”广场的时候,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恰好教...
题目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加州牛肉面
  穿过“五月花”广场的时候,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恰好教堂敲响礼拜的钟声,成群的鸽子从喷泉劲射的水柱旁掠过。几位黑人摇滚乐手走过来,向他露出了好看的白牙。
  今天是个美妙的日子。林郁不禁哼着《美丽的加利福尼亚》,找了一家加州牛肉面馆,正经八百地坐在餐桌旁,接受美国女招待的服务。一年多来,他一直在这样的馆子干洗盘子的苦差,至今也没有品尝出加州牛肉面和咱们兰州牛肉面有什么不同。
  好了,总算幸运,他设计的小童凳,终于被一家儿童用品超级商场的老板点了头。美国佬真痛快,看中了,一下就拿出5000套的订单。在加州,成功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同是武汉来的一位电脑工程师,为停车场晒太阳的小汽车设计了折叠式钢丝白布蓬,起了个俏皮的名字叫“汽车太阳镜”,从老美饿荷包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如今开了两家公司呢。
  回到寓所,林郁却不敢陶醉,伏在设计图上精心修改。这是一组竹节、树兜、蘑菇形状的小童凳一个个富有中国园林的山野情趣,又有那么一点点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韵味。或许,这就是美国佬乐意说OK的妙处所在?
  楼道里响起沉重的脚步声,接着响起沉重的关门声。林郁知道,这是邻居——一位著名的台湾流体力学专家回来了。他原来好风光,供职于一家高科技军火公司,年薪让大陆人想都不敢想。偏偏“冷战”降下帷幕,经济萎缩,以高科技军火工业闻名的加州倍受打击。他被炒了“鱿鱼”,这几天正被迫在街头擦皮鞋。皮鞋,也需要流体力学吗?林郁觉得有点开心。
  加州牛肉面真不容易吃啊!林郁为自己庆幸不禁抓起床头的拉力器使劲拉了一下,仿佛要试试自己的力量。在用尽力气撑开最后一个回合时,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一切努力都十分顺利。林郁同家乡的一家工艺品出口公司订了货,还点名挑选著名的星海钢琴厂承担油漆工艺。他要让小童凳闪烁中国国漆的古典光彩,柔和而凝重,体现东方文化的高雅与悠远,征服加利福尼亚和整个美利坚。
  样品很快送来加州,果然出色,宛如一套精致的工艺品。国漆的光泽沉静温润,又拉出了木纹、竹斑……很适合贵夫人们去娇宠她们的小宝宝。美国的童凳太没文化,不是一段粗糙笨拙的原木,就是冷冰冰的钢制组装品。
  林郁特意借了台湾流体力学家的高级轿车,去超级商场送样并确定交货期。他已胜券在握,让国内提前生产了5万套。
  “NO,NO,”一位经销主管连连摇头,“林先生,你为什么修改设计,给这么有魅力的作品穿了一件多余的外衣?”
  林郁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急忙托起一只“蘑菇”说:“瞧,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出这么美妙的工艺品……”
  “NO,孩子们不需要工艺品。他们只需要最原始、最自然、最亲切或者能唤起好奇心而动手去组合的东西。”
  林郁懵了,只顾选择一些美丽的词语,夸耀中国的传统国漆工艺。
  “NO,在我们美国人看来,越是漂亮的东西越不可靠。顾客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怀疑:只有非常糟糕的木料,才用得着刷这么好看的油漆……尽管我个人对你们国漆工艺充满敬意。”
  ……
  林郁又找到了一家加州牛肉面洗盘子。半夜三更,饥肠辘辘扒拉牛肉面时,他依稀觉得味道与中国的牛肉面不太一样。
  抬起眼,窗外一派灯红酒绿。加州不是他的家,但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吃出味道来……
(1)阅读整篇小说,概括标题“加州牛肉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写到了“五月花”广场、教堂晚礼拜的钟声、黑人摇滚乐手以及《美丽的加利福尼亚》的歌声,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经八百坐在餐桌旁,接受美国女招待的服务”以及听说台湾流体力学家被炒了“鱿鱼”,上街擦皮鞋之后“就觉得有点开心”这些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态?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小说,谈谈你对林郁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作为全文情节的眼线,引出情节,结束情节,前后呼应;二世具有象征意义。加州牛肉面象征美国文化,兰州牛肉面象征中国文化,没有品尝出加州牛肉面与兰州牛肉面有什么不同,即没有弄清楚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2)渲染异域情调的特定氛围,暗示美国文化的生活气息,使读者首先从文化氛围上感觉到中美的不同,为下文展开情节揭示全文的主题作铺垫。
(3)表现了人物的浅薄的、盲目的得意心态,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
(4)林郁能吃苦,也富有聪明才智,他的失败主要是不了解美国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特点;林郁与美国某超级市场经销主管的对话,反映出中美两国文化意识的差异。小说最后写林郁打算将加州牛肉面继续吃下去,吃出味道来,表明他打算弄清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别。小说通过想象所经历的“童凳“这件事,反映出重大的文化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加州牛肉面  穿过“五月花”广场的时候,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恰好教】;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傅雷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
  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四岁学钢琴,不久就开始作曲;就是说他写音乐比写字还早。八岁,他写了第一支交响乐;十岁写了第一出歌剧。十岁以前,他在日耳曼十几个小邦的首府和维也纳、巴黎、伦敦各大都市作巡回演出,轰动全欧。正如他没有学过小提琴而就能参加三重奏一样,他写意大利歌剧也差不多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卓然成家的并不多,而像莫扎特这样出类拔萃、这样早熟的天才而终于成为不朽的大师,为艺术界放出万丈光芒的,至此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例子。
  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巴哈、韩德尔、海顿,都是多产的音乐家;但韩德尔与海顿都活到七十以上的高年,巴哈也有六十五岁的寿命;莫扎特却在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完成了大小622件作品,还有132件未完成的遗作。没有一种体裁没有他登峰造极的作品,没有一种乐器没有他的经典文献:在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还象灿烂的明星一般照耀着乐坛。在音乐方面这样全能,乐剧与其他器乐的制作都有这样高的成就,毫无疑问是绝无仅有的。莫扎特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融和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吸收最优秀的外国传统而加以丰富与提高,为民族艺术形式开创新路而树立几座光辉的纪念碑:在这些方面,莫扎特又是独一无二的。
  文艺复兴以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作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划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又以《后宫诱逃》与《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预告了贝多芬的《斐但丽奥》、韦柏的《自由射手》和瓦格纳的《歌唱大师》。
  交响乐在音乐艺术里是典型的日耳曼品种。虽然一般人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但海顿晚年的作品深受莫扎特的影响:而莫扎特的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丘比特)交响乐,至今还比海顿的那组《伦敦交响乐》更接近我们。而在交响乐中,莫扎特也同样完满地冶拉丁精神(明朗、轻快、典雅)与日耳曼精神(复杂、谨严、深思、幻想)于一炉。正因为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对于世界性艺术的领会,在莫扎特心中同时并存,互相攻错,互相丰富,他才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莫扎特的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而寄以极大的同情;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便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象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更沉痛的口吻。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象个美丽的花炮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从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中间他没有固定的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假如说,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侘傺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自终向往的最高目标。(文章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交响乐中,莫扎特融合了明朗、轻快、典雅的拉丁精神与复杂、谨严、深思、幻想的日耳曼精神,使其成为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
B.文章作者傅雷从“独一无二”处落笔,全面评价了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透过他的抒情、典雅的笔调,我们不难体味傅雷对凄苦而乐观的莫扎特那份深沉的景仰之情。
C.莫扎特是多产的音乐家诸如巴哈、韩德尔、海顿中,创作数量最多的,而且任何一种体裁他都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任何一种乐器他都有经典文献。
D.与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不同,莫扎特总是不声不响地忍受着命运的鞭挞,他的音乐使人深切的感受其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
E.莫扎特的歌剧融和了拉丁精神与日耳曼精神,不但创造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还创作了《斐但丽奥》与《魔笛》两件德国歌剧杰作。
(2)结合文本,概括莫扎特之所以在艺术史上的“独一无二”体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文本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文中曾多次写到音乐家贝多芬,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书法这一概念,尽管目前没有最为权威的概括,但是,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还是为人们所承认的。那么,书法创作也应该遵循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比如说,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经历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多呈现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的走向;单个汉字的书写多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至于章法,则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排列等等。这些规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并且必须遵循的创作程序,以至于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的习字者,只要参与其中,便必须遵循而不是违背它。
  从表面看来,这个创作程序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仔细追究,则大有不同。我们看到,书写的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毛笔在纸面上写出笔画的环节,因为我们写完一个笔画之后,假使右手操控毛笔的运动就此停止了,留在纸面上的将是“ー”“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的笔道。为了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毛笔离开纸面之后还需要向下一个笔画过渡,以求得顺利书写下一个笔画,在这个环节中,毛笔无法在纸上留下痕迹,也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当我们将这两个环节链接起来的时候,书写过程就表现为连续的、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因而,书法创作看起来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甚至好像一团麻线,但只要揪住一个合适的线头,就可以从头一直顺到尾;或者好像走迷宫,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就能到达目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更表现为线性的特征。在书法欣赏时,我们的目光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再现一遍创作的过程。至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美术,先画这片云,后画那只小船,抑或再补几棵小树,大概主要在于画家的创作习惯和临事从宜,并没有像书法这样的严格的创作程序;再如篆刻,尽管也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可以先刻完某一个相同趋向的线条,再刻另一趋向的线条。那么,在欣赏美术或者篆刻作品时,也不会出现书法欣赏时的情景。由此看来,我们毋宁说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它们都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形象。
  应该说,书法的线性特征与造型艺术之类属是错位的,因为它揭示的是动态的创作过程。甚至与所谓艺术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它是由汉字的日常书写衍生出来的。但是,由于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它充分注重并应用了这一特征,将优秀的作品变成一个整体,使之前后联系、上下贯通,乃至血肉丰满。书法创作中的诸多技法规定,诸如方圆、藏露、曲直、俯仰、疾徐等等,便可以在线性的运动中找到产生的根据,进而可以解释节奏、行气、血脉等更高层面的概念。因而,我们由此可以探讨静态观察不能得到的书写规律,不但可以告诉学生每一个环节是什么形态,怎么去写,还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形态,为什么这样去写,从而为书法启蒙教学设置一个更为坚实的理论平台!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是人们所承认的,而“什么是书法”,还没有比较一致的公认的概括。
B.汉字书写都应当遵循由左向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中间后两边等书写规则。
C.书法创作也遵循着汉字书写的章法.大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来排列。
D.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也是书法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习字者都不能违背。
2.下列说法不属于“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理由的一项是(   )
A.书法创作的过程与其他造型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并不仅仅是毛笔在纸面上写出“ー”“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环节的过程?
B.书法创作是连贯的,每个笔画都有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写完一个笔画,为了使书写流利,还有不易被人察觉的向下一个笔画的过渡。
C.书法创作具有线性的特征,无论其如何纷繁复杂,都可以找到一个贯通始终的脉络,书写过程表现为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
D.书法也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形象,而书法欣赏有时也是循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像欣赏舞蹈一样欣赏其动态的创作过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的特殊性,使书法与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相并列是不甚适当的,因为它揭示的书法创作过程是动态的。
B.书法与美术、篆刻同属造型艺术,但书法艺术的线性特征决定了对它进行欣赏的情景与对后两者进行欣赏的情景不同。
C.书法艺术注重并应用了线性特征,这使得优秀的书法作品前后联系,上下贯通,血肉丰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D.按照方圆、曲直、疾徐等技法规定,书法创作必须作线性运动,否则就无法对书法作节奏、行气、血脉等高层次鉴赏。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选做题)大 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你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你们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讲《西游记》,施教授语出惊人,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教室顿时沉寂。那时称工人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这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还摆出根据:“钉耙不是农民翻地的铁搭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较笨,农民的脑筋不是没城里人转得快吗?” 周围有些骚动,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但猪八戒最可贵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这下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了。他又补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在那种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而他为何给自己脸上抹黑呢?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亲眼目睹,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文汇报》2011年7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D.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E.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文学创作历史观遭遇困境
邓 楠
  当代文学创作所体现的历史观历经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表现为英雄创造历史观,文学中出现大量的革命英雄,他们普遍被“神化”,在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时,强调用阶级斗争的历史观来诠释和解读历史。同时倡导“二元对立”,处处彰显革命与非革命、善与恶、美与丑、先进与反动等元素。
  新时期的作家改变以往的政治文学模式,构建起“多元复合的历史观”和“诗性历史观”。多元复合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多种力量与多种因素相互冲撞、相互交织的结果。它既注意政治因素,又注意经济文化因素,既注意历史的必然性,又注意历史的偶然性。总之,不把历史当成人主观设置的某种模式的假想物。诗性历史观强调的是“诗”和艺术性。强调历史是人创造的文化史、文明史,突出人性内涵,注重历史中人的命运和心灵的变化。同时,不但重视“常态”的经验写作,而且也关注“非常态”的超验写作,将艺术审美元素拓展到客观事实的抽象世界或幻象世界,打破传统常规的写法,把艺术描写推向荒诞变形。
  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观,不仅使文学创作的内容得到了拓展,而且使艺术性得到了提高,但历史意识多元化的驳杂,已经使文学中的历史观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主要体现在——
  部分作品把普通老百姓挡在历史门外,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命运及民族悲剧史的揭示与表现极其缺乏。这样一来,为民倾诉的作品难觅踪迹。而追求高档消费、出入豪华楼堂馆所的俊男美女充斥在作品中,各种道德伦理观模糊、淡化真挚的爱情与正确婚姻观的文艺作品纷纷出笼,“三角恋”、“婚外恋”等恋情作品闯入读者的视野。文学作品历史价值观的错位,直接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品位。
  有些作品热衷于伪造和篡改历史、戏仿与愚弄历史。文学创作愈来愈受到大众商业文化的影响,过分满足与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再加片面强调诗性历史观,有意篡改甚至歪曲历史,抓住历史的某些碎片泡沫来编织艳情故事,强化突出感官刺激,结果是思想内容不健康,艺术格调低下。 
  历史评判的集体失语成为一些作品的病症。作品以描写零碎杂乱的生活为要务,把艺术真实性与历史观对立起来,这种所谓的艺术技巧,恰恰剥夺了文学的可为性。因此,有意隐匿和消解历史价值观亦成当前文学创作的乱象。
  上述这些问题的确影响了当前的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说导致了文学质量的下滑。
  必须明确,文学创作切忌将某一种历史观绝对化,避免走向新的极端。如“英雄创造历史”,就有对其历史作用的评价问题。把英雄改变历史的作用绝对化,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历史不是平面,历史是立体交叉的多种力量合力的结果。同时,文学创作中要避免作者对描写的人和事一概不予历史价值和道德价值评判,甚至今天反对的东西,明天可能予以赞美。如果以这样的姿态来表现生活,作家就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会因价值“失语”而动摇文学的地位。文学创作要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观,这种丰富不是取消价值判断,而是贯穿历史美学原则。        (选自《 光明日报 》2012年2月28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学创作历史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创作历史观在本文中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英雄创造历史观,二是多元复合的历史观,三是诗性历史观。
B.英雄创造历史观,神化了革命英雄,强调用阶级斗争的历史观来诠释和解读历史,倡导善恶、美丑等元素的二元对立。
C.多元复合的历史观不同于英雄创造历史观,它注重多种力量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不把历史当成人主观设置的某种模式的假想物。
D.诗性历史观强调“诗”和艺术性,突出人性内涵,强调非常态的超验写作,把艺术描写推向荒诞变形。
2.有关“文学创作历史观遭遇的困境”,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创作内容仅仅反映上层社会模糊的道德伦理观,淡化真挚爱情,将普通百姓的生活排除在写作内容之外。
B.由于片面强调诗性历史观,有些作品过分满足与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热衷于伪造和篡改历史、戏仿和愚弄历史。
C.作品以描写零碎杂乱的生活为要务,把艺术真实性与历史观对立起来,有意隐匿和消解了历史价值观。
D.文学创作历史观的困境就在于对历史的认识不够全面、具体,平面化的看待历史,从而导致了文学质量的下滑。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思的一项是(     ) 
A.诗性历史观下的作者为了让作品更具艺术性,将艺术审美元素拓展到客观事实的抽象世界或幻象世界,打破传统常规的写法,甚至改造史实。
B.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应放弃英雄创造历史观,要相信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C.文学创作历史观要突破困境,就不能将一种历史观绝对化,不能过分强调一种力量对历史的作用,忽视历史应该是各种力量交叉合力的结果。
D.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应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观,要对描写的人与事做出合乎道德与历史价值的评判,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