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鲍鹏山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是《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文学是塑造精神气质的。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使我们相信人类自己,相信我们自身的高贵,从而,使我们虽然身处不完美的现在,但,相信未来。
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就是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甚至丑陋的世界上,还有高贵。在小人麋集的世界上,还有这样高贵的人。我们还可以拥有一种尊贵的人生。 (《长江文艺·纪实版》2011年第8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智深的精神气质为什么“令人心仪”?作者是怎样来阐述这种气质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智深的“高贵”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因为率性而为而可爱,又因为内心极有分寸而可敬。
(2)对比论证,以《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李逵的可爱而不够可敬和武松的可敬而不够可爱,反衬出鲁智深的“既可敬又可爱”之处。
3.(1)身处混乱复杂的社会,却能以“简单”的心地和方式立身行事,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鲁智深以这一大智慧不仅捍卫了人格的“高贵”,而且坚守住了人格的“高贵”。
(2)增强了人们对“高贵”品性的信心,它让人们相信:①社会尽管不完美甚至丑陋,但还有“高贵”;②世上尽管小人很多,但还有“高贵的人”;③自己尽管身处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但未来还可拥有尊贵的人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鲁智深的高贵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他有一句格言:***人须见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郭爽
(2)百年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上个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包含了一个王朝的瓦解和太空时代的诞生。不过,国际环境的大变迁于钱学森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显得简单而平淡:“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位科学巨擘最终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他的学问与胆识,他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为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开启了另一扇窗。
(3)1989年,钱学森获得当今世界理工界最高荣誉“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人们称他是一个三维科学家,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
(4)在钱学森儿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钱均夫。钱均夫是个业余标本制作家,深谙现代教育之道。他曾告诉儿子,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则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
(5)夏日来临时,年幼的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标本。他学习钢琴、小提琴和水彩画,房间里堆满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
(6)钱学森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7)钱学森之母章兰娟本为杭州富商之女,她家教甚严、多才多艺。每天,她督促钱学森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吟诗诵词。闲时,她为钱学森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血战沙场,以及孔融让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愤故事。母亲的谆谆教诲在钱学森心灵上刻下烙印。
(8)钱学森生前自己总结的两个人生高潮中,除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另外一个则是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的6年。钱学森入学时,校长林励儒领导下的师大附中弥漫着开拓创造之学风,在那个积贫积弱年代,这里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沃圃佳苑。在他的记忆中,“教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我记得他给我一条蛇,让我做标本”;“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画西洋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后来我画得很不错”;“国文老师董鲁安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我对用文言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我们的音乐老师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9)钱学森曾这样告诉他的学生:“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他还曾亲笔手书一份珍贵名单,列出了给予他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的名字,其中7人是北师大附中的老师。
(10)其实在钱学森留美期间,他一直心系祖国发展。1947年,他与妻子蒋英在上海结婚时曾考虑留下为国家效力。但当时目睹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作风后,他失望地返回美国潜心研究。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下定决心要回国。而当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非法扣留钱学森行李和书籍的美国当局咆哮,“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宁愿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11)历经6年波折后,钱学森终于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一偿回国心愿。和钱学森一家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10月1日,大家在船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钱学森奏响长笛,妻子蒋英、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则演唱了中国民歌。
(12)从钱学森回国之日起,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1956年1月,钱学森主持建立的力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第一份绝密报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这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就在这份手稿上,钱学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
(13)随后的日子里,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和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4个月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进行。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14)钱学森一直拒绝重回美国。即便是在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时,钱学森也没有改变主意。
(15)“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些平实而高远的话语,道出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情感和对科学的荣誉感,而它们也正是中国人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以仰望更辽阔星空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2011年12月《国际先驱导报》)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北师大附中的六年学习阶段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是钱学森形成科学创新意识的两个时期,这也足以说明读书深造对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B.面对回国心切的钱学森,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的回国会给美国的对手——中国带去强有力的军事技术,所以依照法律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物品。
C.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钱学森携妻儿返回祖国,与他们一起如愿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而且文中在此处对钱学森一家人进行了细节刻画,将其一家人返回祖国时的喜悦心情展示出来。
D.钱学森在新中国的军事科研领域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亲自领导和参与制定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近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E.作者以平实的叙述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钱学森的求学、回国、研究之路,其中偶用描写,最后作者以议论收尾,借中国的发展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高度评价。
2.钱学森为什么被誉为“三维科学家”?他拥有如此的荣誉都有哪些必然性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第6段和第8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对此有人也曾说过:既然一切都在中国,那你又何必去美国呢,这不是前后矛盾么?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方面,作为个人的信息平台,微博现在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人们,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开始越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其他方式,依赖微博接受信息,因此也深受微博中的报道和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个人直击信息、进行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它既具有媒体功能,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能力和短小精悍的特点都让人着迷。它既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既是虚拟世界的新宠,又正在对现实世界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微博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扩展了中国舆论的空间。人们关注的许多事实都是通过微博播的,让公众更加充分地了解诸多事实。一方面,它通过网民的力量构成众多信息源,可以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最直接的现实,极大地促进了舆论监督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表达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看法。同时,许多传统媒体的记者或媒体人也使用微博作为了解事实、交流信息的平台,这成为他们工作的一个便捷的方式。微博还在更多的领域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如娱乐业的信息发布、企业的商业营销、生活信息的提供和爱好群体的讨论等等。同时,它也是不少公共事务讨论的空间,如转基因、动物权利、同性恋文化等议题都在微博上引发讨论,给了公众更加深入了解这些议题的机会和空间。这些无疑都是积极的,这一点已经为微博的实践充分证实。
当然,像任何新事物一样,微博也是双面刃。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发布者,没有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而且微博的门槛很低,只需要140个字就可以。同时微博里有大量匿名人群,他们发布的信息往往和他们的身份一样无法证实。于是微博从一开始,虚假信息就一直是被人诟病的方面。有些时候,一些人为了博取粉丝或为了商业目的或为了一些难以为外人明了的目的而制造虚假信息。这里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些时候,由于许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愿意选择性地面对信息,因此对于一些适合他们的趣味或想法的虚假信息缺少辨别能力,也会出现辟谣不如谣言走得远的情况。这样的虚假信息让人较为容易分辨,也较为容易被辟谣。问题就在于如何使得辟谣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到个人。而真假难辨或真假混杂的“流言”,最难以分辨和辟谣,所产生的影响也最难以预测。这些流言有时会利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但在叙述中夹杂虚假的信息,这所造成的辟谣的成本往往极高,难度也极大,使得许多“阴谋论”“黑幕论”不胫而走,快速弥散,难以将切实的信息传播,传播了也未必被信任。而且往往一个事情辟谣了,就又会编出另外一个相关的谣言。使得辟谣疲于奔命。同时一些虚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发出,而实名的转发传播,使得对实名者的信任而加速传播。在整个流程中实名者无需负责,匿名者无法负责,而虚假信息经过这样的过程就有了快速的传播。
与此同时,微博因短小精悍,往往需要强化论点而缺少论证。往往会以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尤其匿名者更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它激起了微博里骂声一片,客观理性的意见却受到忽视或蔑视。这就使得整个虚拟社会中的言论趋于不同的极端,而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的状态。于是扣帽子多于作讨论、骂人多于说问题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这些当然仍然是可控的,但也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及关注。
因此,如何在微博建立有效的秩序,珍惜微博的平台,让新的文明和新的媒介一起成长,是大家应该共同关注的。这既需要服务商和社会的努力,也需要所有关心和喜爱这个平台的人的努力。(选自《解放日报》)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微博最近成为人们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80后、90后年轻人现在开始依赖微博接受信息,深受微博中报道和观点影响。
C.微博在娱乐业的信息发布、企业的商业营等各个领域里产生着重要影响。
D.人们关注的事实都是通过微博得到传播,从而让公众更加充分地了解。
E.微博既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它短小精悍,具有弥漫式传播的能力。
2.下列对微博中“虚假信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微博中的虚假信息让人较为容易分辨,也较为容易被辟谣。
B.虚假信息是某些人为了博取粉丝、商业目的等而制造的。
C.虚假信息是微博从一开始就一直被人诟病的一个方面。
D. 一些虚假信息由匿名者发出,实名者转发,传播无需或无法负责。
3.微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何正面影响?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博有何局限性?请简要概括作者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 “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 “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 “被代表” “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A.网络,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 “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铁 凝
刘富随景班长进了天鹅馆,馆中的水池里,果然有一对对的天鹅在游动。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忙,我们的人先要给它做体检,这是规定。说话间两个穿灰大褂的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景班长叫刘富不要客气,说饭就在这个值班室吃,说他在这儿吃了三十多年中午饭了。又不摆席,就是馒头粉条菜。刘富便也不再推辞。
两人说着话,有管理员已经在桌上摆出两副碗筷,两只青花瓷酒杯,一瓶“小二”-- 二两装二锅头,一碟花生米。景班长给刘富和自己斟上酒,刘富说这酒就不喝了,他开着车呢。景班长说两个人喝一瓶“小二”还能叫人开不成车? 说完硬把酒杯塞进刘富手里。两个人真喝了起来。
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大块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
刘富说这是鸡呀? 景班长说是鹅,你送来的那只天鹅。
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的样子。
景班长只好给他解释说,动物园医生已经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结果是它太老了,足有二十五岁了,体内脏器严重老化,基本不再有存活的意义。
刘富说多老算是老啊? 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二十五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
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景班长说我们养这么一只老天鹅所要花费的成本你想过没有?
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眼前一个酒杯。当他出了动物园,开了车门把车发动着之后,才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他把头伏在方向盘上闭住眼,眼前立刻是黑铁锅里被肢解了的白天鹅。
刘富如果不在这时住后看,他就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大半天时间他已经把她给忘了,他原本要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香改的咳嗽,他也同样不喜欢天鹅的咳嗽。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很没有成色。但是就在刚才,当他听见后排座上突然响起的咳嗽声时,竟意外地有了几分失而复得般的踏实感。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节)
A.这篇小说最突出的手法是欲扬先抑,从咳嗽这一日常生活中非常细小的现象人手,反映生态忧思、“人态”忧思的重大问题。
B.小说讲述人和一只飞禽白天鹅的故事,作者的视点聚焦在天鹅身上,天鹅的命运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而人物的命运只是衬托作用。
C.将天鹅肉狗食而烹不仅吞噬掉天鹅本身,同时也吞噬掉了刘富美好向往的内心,也画上了一个让人心酸的句号,发人深思。
D.在天鹅送到动物园,最后成了下酒菜,刘富,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反映景班长的残忍。
E.刘富对待妻子香改从不宽容,但天鹅之死让他震惊,也让他的天性向着自己的妻子敞开,他醒悟到妻子需要得到他的爱惜和呵护。
(2)请分析“咳嗽天鹅”这个标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了咳嗽天鹅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百柯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一桃一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已知函数则为 ( )A.B.C.D.
- 2(1)在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______;血浆的主
- 3(1)-1的立方根是______;(2)比较大小:10______4.
- 4More and more Americans are going to work by bike. Do you kn
- 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Ca+b=[ ]A.﹣8 B
- 6已知直线经过点(2,1),且平行于直线y=3x,则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 )。
- 7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
- 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相比,其显著特征是 ①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9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调查,甲醛污染大部分是由板材产生。甲醛(CH2O)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CH2O的摩尔质
- 10与我国陆上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有( )A.14个、6个B.12个、5个C.15个、6个D.12个、4个
热门考点
- 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1,1)内可导并满足解关于m的不等式
- 2不等式的解集是( )。
- 3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与他带回经书有关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 4下图是某人一次平静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的是( )过程;A. 吸气 B. 呼气
-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占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所指的是[ ]A.注重自我观察B.唯
- 6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
- 7已知,,,,且∥,则= .
- 8 ______ the windows ______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styles
- 9图中气流运动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a、b、c、dB.b、d、c、aC.a、c、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是乙醇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属于放热反应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