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节奏”就是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乃至疾病的开始。此时即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是基本的调整手段,否则会使生物钟过度“错点”,最终导致疾病、早衰、折寿、死亡。健康不能透支,如果不加重视,就会“秋后算账”。
传统的观点是累了才休息,有的甚至累了还不休息,硬挺着,这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了“生物钟养生”的新概念,其核心是主动休息,即在人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为健康充电——休息。
什么是休息?行为变化就是休息。主动休息的核心是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条必须遵守,即工作再忙,也不要太晚睡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免疫专家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说:“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达比教授对28名受试者进行自我催眠训练后的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之后,受试者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科学家同时发现,施行催眠术的受试者在日常压力面前,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处事能力。此外,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加速衰老。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即使次日补睡,也难以挽回损失。俗话“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王均瑶患的是大肠癌,这与睡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大着呢。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是在某种促癌因子作用下细胞异常分裂的结果。人体由60兆细胞组成,随时随地难免会有细胞异常分裂。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监视(是免疫力的一种)完全有能力及时识别,并会调兵遣将把异常分裂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果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麻痹,久而久之,肿瘤就产生了。所以说,“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一种休息,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休息。
除了睡眠休息外,还要学会工作的目标定位要确切,对一时不能实现的目标,万万不可白白地呕心沥血,否则就会累得筋疲力尽。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旦做不到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留出一点“喘息”的时间,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导致亚健康。连续工作一周,周末最好娱乐半天,双休日要强迫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尽情地娱乐半天,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使身体得以调整,也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达到健康境地的第一要素。
1.从原文看以下对“生物钟养生”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人们根据生物钟规律,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主动休息的行为。
B.指人们在自己还不是太累的时候,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调整身体状态的行为。
C.指人们每天根据身体的状况,适时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行为。
D.指人们为了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没有充足的睡眠就没有健康,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B.健康的身心来源于充足的休息和准确的工作目标定位,建立了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你的健康才有保证。
C.人体细胞一旦出现异常分裂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要想避免这些,就要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D.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保证身体生物钟的有序正常的运转,才会减少疾病、早衰、折寿甚至死亡等等现象。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肿瘤就会远离我们的身体。
B.长时间的晚睡或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久而久之,疲劳、亚健康乃至疾病等就会乘虚而人。
C.确立工作目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如果生活节奏有规律,就不会使自己的细胞出现异常分裂。
D.保证睡眠的充足,维持生物钟正常运转,就会不断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案
2.C
3.B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主动休息:“生物钟养生”新概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 “节奏】;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徐怀谦
②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为了告别的聚会》。书中写美国富翁巴特里弗对捷克人的生活有这样一番评价:“在这个国家,人们不会欣赏早晨。闹钟打破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突然醒来,就像是被斧头砍了一下。他们立刻使自己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请问,这样一种不适宜的紧张的早晨,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像样的白天!那些每天早晨伴着他们恰当地称为‘闹钟’的一阵铃声开始生活的人,他们发生了什么呢?他们一天天变得习惯于紧张,而不习惯于快活。相信我,人的性格是由他们的早晨决定的。”
③巴特里弗的话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味道。为了生计,都市里的人有几个不是伴随着闹钟开始一天忙碌的?可是从人的本性来说,谁不想好好地睡个懒觉,让自己的早晨乃至一生都过得从容一些?
④所以当都市人真的抽身出来,来到丽江古城,沿光滑的石板街寻觅当年马帮的足迹;在粉墙黛瓦的古屋前倾听岁月的诉说,看清澈的小溪水流走昔日的繁华与衰落,或者,踅进茶馆或酒吧,在一壶茶或一杯酒中品味友情的绵长,从街上陌生行人的面孔上阅读人世的沧桑,这一刻,你才会卸下生命中的很多重负,感觉到一份从未有过的闲适与从容。
⑤这就是所谓的柔软时光吧?可它只属于有钱和有闲的人。
⑥在丽江木王府驿栈小住一晚,淅淅沥沥的雨声安谧了我漂泊的心。睡得奇好,醒来得就早,心想太阳是晒不到了,那就出去淋淋雨吧。推门出去,是黎明前的黑暗,灯光是有的,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行人也是有的,三三两两,步履匆匆。是些什么人呢?看清了,主要有三类:一是上学的小孩子,二是环卫工人,三是赶早买菜或上货的人。孩子是怕人的,见了我的相机,全都躲着镜头跑开去,硕大的书包在他们屁股后晃呀晃的,让我想起正上小学的女儿。这个点儿,是女儿起床的时间,可是丽江的孩子已经奔跑在石板街上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现代教育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出来当兵打仗,先要报告敌人慢点放炮,说我眼镜还没戴好呢。最近媒体报道成都有个12岁的女孩,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在成都街头替生病的姨妈打扫卫生。时光对于这些孩子和大人来说,是柔软还是坚硬呢?
⑦不错,柔软只属于有钱和有闲的人,而坚硬总是“偏爱”那些贫穷和苦难的人。丽江有大把大把的柔软时光,可是它们是由那过着坚硬生活的人支撑起来的。至于熙来攘往的游客,丽江不过是他们释放心情的一个驿站,要他们以此为家,一辈子就那么柔软下去,也绝无可能,不是财力不济,而是人总要在创造和奉献中体会快乐,实现价值,一味柔软,就变成了颓废。
⑧所以,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得柔软时就尽情享受那片刻的柔软;处于坚硬时光时,也不气馁,不自弃,而是以坚硬的意志去改善境遇,超越自我,像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的人生,才不枉过吧。
1.简要解释“饱汉不知饿汉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柔软时光’四个字,大约是属于丽江古城的专利”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柔软”和“坚硬”分别形容怎样的时光?这样用词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七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李汉荣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采,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楼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选自《南方日报》2008年9月13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 “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④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
①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相关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启宏
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世上只分好人和坏人,且带相,就像《镜花缘》所描绘,好人脚下一朵红云,坏人则一团黑气,望之即知,免得上当。
我于1989年从北昆调入人艺。此前,我正经历着一段人生坎坷路,我当然愿意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如果记忆无误,从问题的提出,到调动的完成,前后不过短短五天!人常说,于是之办事优柔,我要说,谬也!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
是之希望我早日出作品,我则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实现由戏曲向话剧的“转轨”。他问,“多久?”我说,“两三年吧。”“能不能短点?”“努力。”事后偶尔碰面,他又问,“写了吗?”我说,“不是说好……”他狡黠一笑,“哦,忘了,不过,有了构思无妨谈谈,大家帮着出出点子。”我怀疑他的记性,感激他的好心,这叫大智若愚!
转年初夏,我怀揣《李白》初稿,忐忑着轻敲他的办公室,他正开会,我抱歉地说,“只要一分钟……”他走到门外,小眼睛闪烁睿智,“有了?”我点点头。“写什么的?”“李白。”“我来!”他未看剧本就表态,分明是在鼓励我。“就是为你写的!”我也机敏起来,舌灿莲花。半个月后,是之约我共进工作午餐,不是二人,是三人,导演苏民介入了。从迷惘彷徨到云破天开,恍惚转瞬。
一个艺术家的好品德贯穿于艺术行为的全过程之中。当我怀着感激之情回顾人艺对《李白》的经营的时候,我每每为是之的付出所感动。无论是艺术管理的理念,还是艺术创作的思维,都给人启迪。有一天,老于说,“我琢磨《李白》应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反正跟杜甫不一样,应该空灵一些。咳,我也没想好,我这是难为作者了!”啊,空灵……太对了,也太难了!我为此犯晕,辗转反侧好几晚,为了《李白》空灵,我可是一点也不空灵。
反复最多的是全剧的高潮——李白与妻子分手,一种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最后诀别”的必然性与“情投意合”的暂住性形成强烈的冲突,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和导演为这番发现而樽俎交欢。没想到老于看后却不满意。我懵了。又过了几天,老于说他又看了几遍,觉得似乎也只能这么写,他原先的意见收回。我又懵了!——我作剧几十年,遇到文化官员无数,愣是没有听说过哪位说过“意见收回”的话!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老于看第一遍不满意,而后觉得还可以?其间有无直觉与思考的参差?戏剧流程不允许“思维暂留”,观剧自是“一次完成”,怎能奢望观众再看三看?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
啊,是之对我、对《李白》应该不是特殊关照。他有平民意识、平民视角,从来一视同仁。他长期领导创作,言论颇多警策。
他说:“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我觉得这个观念很重要,不好颠倒了。”“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们的劳动。要肯于承认自己不如作者,至少在他所写的题材上,你不如他们懂得多。”
好些年前,我做过一个梦,我的戏上演了,我握着老于的手哭了,哭得很伤心,竟哭醒了。我很纳闷,我发表过近百部剧本,多半上演了,何以“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于是之: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在娓娓的叙述性语言中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语句,使传主的精神风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文章结尾处详写梦境,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艺术地表现了“我”因剧本难以上演,愧对于是之的复杂感情。
C.“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把作者难以言喻的心酸具体化,意在说明于是之舞台形象的渐行渐远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
D.“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语言诙谐中又有赞叹,写出于是之先生性格中勇于担当的一面。
E.为了突出于是之先生深厚的艺术修养,作者详写“我”创作《李白》剧本时,于是之先生给予我大量的指点与帮助。
(2)依据文意,理解下列画线内容在文中所包含的深意。
①“我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请结合传记内容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李白》剧本的修改,作者写道:“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你怎样认识文中所说的“直觉”和“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的形象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是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资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质,记录下大量的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 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板,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1)下列关于“木版年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现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早已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有重要意义。
最新试题
- 1【题文】已知集合,则=( ▲ )A.B.C.D.
- 2给定两个命题,P:对任意实数x都有ax2+ax+1>0恒成立;Q:关于x的方程x2-x+a=0有实数根;如果P与Q中有且
- 3-_______? - It"s a notebook. [ ]A. What"s that in
- 4Which book is much better quality?A.In need ofB.in case
- 5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
- 6反应Cl2+H2OHCl+HClO达平衡时,欲使HClO浓度增大,应加入( )A.CaCO3B.HClC.Na
- 7下表数据是在某温度下,金属镁和镍(Ni)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反应时间/h149
- 8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传播方向,正确的是( )A.B.C.D.
- 9读图15,回答问题。(9分)(1)读甲图判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及图中H河的大致流向。(2分)(2)该市拟在乙图中A、B
- 10已知函数f(x)=t(1x-1)+lnx,t为常数,且t>0.(1)若曲线y=f(x)上一点(12,y0)处的切线方程为
热门考点
-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体现的
- 2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能够保障劳动者一切权利的实现B.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C.既体现了效
- 3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CD切⊙O于点C,且∠DAC=∠BAC.(1)试说明:AD⊥CD;(2)若AD=
- 4综合练习。 “岁月如歌”,三年的初中时光匆匆而过。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
- 5图一: 图二: 价值 价格阅读图一、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____
- 6北京时间2013年3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号决议。该决议要求朝不再进行核试验,放
- 7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不应该 ( )A.正确认识性知识B.沉迷于网络C.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D.把精力集中在学习
- 8【题文】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
- 9写出一个一次函数图像经过点(0,1),y随x增大而减小的函数解析式( )。
- 10图是我国局部政区图。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乡土作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