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我10岁那年,有一天,在县城钢铁厂上班的三叔回村,我在村口看到他拎个提包直奔后奶家。我猜想,提包里一定有不少好吃的。如果他手里没有那个提包,我也许会上前喊他一声叔叔,但我担心落个馋嘴坏孩子的名声,没有那么做,远远地躲在了一棵大杨树后面,等他身影远了,我爬上树撅了一些枯树枝跑回家。
③刚进家门,瞧见后奶手里拿着两个小苹果在和娘嘀咕着啥,见我进屋,后奶迅速地把苹果塞进娘的围裙兜里。我假装没看见,走到水缸边“咕咚咕咚”喝了半瓢凉水。后奶看了我一眼,若无其事地往外支我:“大小伙子了,就捡那么点柴,还不再去多捡点。”娘也随着说:“还不听奶的话快去。”我抹了一下嘴边的水珠,转身走了。其实我没走远,而是藏在门后偷听。
④“他三叔回来,拿了几个小苹果,二叔那边还有一帮孩子呢,给你们两个。”这是后奶的声音。我心里想:“真偏心眼儿。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都是后爹亲生的,显然两个苹果没有我的份儿。”
⑤“大的不用给,两个小的也不能一次给他们。”这是娘的声音。
⑥我从门缝看到娘把一个苹果用菜刀切成两半,和后奶进屋哄弟弟妹妹去了。苹果的丝丝香甜气息钻进我的鼻孔,我的心太寒冷。
⑦天黑下来,全家人关灯上炕睡觉,我在隔壁的小北屋听着南炕的动静。弟弟妹妹吵闹着还要吃苹果。“好东西一下子吃了会死。”娘生气地下炕走到外屋,切苹果的声音使我咽了一大口口水。我好奇怪,娘的脚步声怎么离我越来越近,很快就来到我的炕沿边,我仰脸一看,没等看清娘的脸,一长条苹果塞进我的嘴里。这条苹果是苹果的中间部分,因为苹果的小尾巴还在上面。我眼睛一热,喉咙发紧。我不忍心马上嚼碎嘴里的苹果,含在嘴里吮吸着它的汁液,好让幸福的母爱久留一会儿。
⑧苹果堵住了弟弟妹妹的小嘴,他们也不闹了,后爹叹了一声:“没给老大留一块?”娘回应:“他睡了。”后爹咳嗽着下地,这是他到外屋马桶撒尿的前奏。我把头缩进被窝,赶紧把嘴里的苹果嚼碎吞下,以防止后爹看到我,拆穿娘的谎话。果然,后爹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我紧闭双眼,还发出睡熟的呼噜声。
⑨突然,一只粗糙的大手往我怀里塞进一个圆圆的苹果。后爹离开后,我把苹果贴在胸口怎么也睡不着。
⑩第二天,我凑到娘跟前,炫耀着拿出那个苹果:“这是爹昨晚给我的,娘,你咬一大口!”娘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娘的嘴角颤抖着,眼泪像雨滴一样滴落在我的脸上。(摘自《天池小小说》)
1.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苹果的丝丝香甜气息钻进我的鼻孔,我的心太寒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娘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娘的嘴角颤抖着,眼泪像雨滴一样滴落在我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①段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后爹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涩的苹果”的寓意是什么?它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娘看到后爹对“我”如此疼爱,感到很欣慰;娘俩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2.(1)开门见山,交代故事的背景。
(2)为下文写后奶的偏心、母亲的分苹果、后爹为“我”留苹果埋下了伏笔。
(3)与结尾形成照应,突显出后爹慈爱的一面。
3.后爹是一个话语不多,却有一颗火热的爱子之心的人。
(1)当后奶唠叨“我”是外姓人时,后爹虽没有用语言反驳,却从“变得铁青”的脸上看出,后爹对后奶话语的不满,表现了后爹不忍心,也不愿“我”被说成“养子”。
(2)从“没给老大留一块”的话中,感受到后爹视“我”如己出,时时把“我”放在心中。
(3)后爹塞给“我”苹果,让“我”看到了后爹对“我”的父爱。
4.“青涩的苹果”象征了“我”童年苦难的经历,以及所感受到的人间的冷暖和后爹对“我”的关爱。 在本文中“苹果”是一条线索,它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我”通过“苹果”事件,从对后爹有偏见到真切感受到父爱。(意对即可)
吴老太爷进城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像一枝尖针刺入吴老太爷迷惘的神经,他心跳了。他的眼光本能地瞥到二小姐芙芳的身上。他第一次意识地看清楚了二小姐的装束;虽则尚在5月,却因今天骤然闷热,二小姐已经完全是夏装;淡蓝色的薄纱紧裹着她的壮健的身体,一对丰满的乳房很显明地突出来,袖口缩在臂弯以上,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他赶快转过脸去,不提防扑进他视野的,又是一位半裸体似的只穿着亮纱坎肩,连肌肤都看得分明的时装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然而还不止此。吴老太爷眼珠一转,又瞥见了他的宝贝阿萱却正张大了嘴巴,出神地贪看那位半裸体的妖艳少妇呢!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喉间是火辣辣地,好像塞进了一大把的辣椒。
此时指挥交通的灯光换了绿色,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海,冲开了红红绿绿的耀着肉光的男人女人的海,向前进!机械的骚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直到他的刺激过度的神经像要爆裂似的发痛,直到他的狂跳不歇的心脏不能再跳动!
1.“吴老太爷进城”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如何表现上海街景与吴老太爷的思想冲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选段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志强
他豁不出去,既没有去过草原,更没见过骏马,直到年老病卧不起。整天,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欣赏壁上那静立或奔腾的马。他恍惚觉得死亡之神即将降临。我多么虚弱、衰老呀!他想。他遥想了意气奋发的少年时代和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
一天,他对在一旁照料他的儿子说:“院子里进来一匹马。”
儿子说:“哪儿可能?城里没有马,有也是公园里的马,驯服得再老实不过了。”
他说:“你上院子里去看看。”
儿子回来说:“院子里空空的,恐怕是风吹梨树发出的声音。”
他固执地说:“我分明听到马蹄声,像踏在我的心里。”
儿子倒出砂锅内的药汁:“该吃药了。”
喝了苦涩的药汁,他像是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疲乏不堪,垂下眼皮。
儿子问他晚餐的蔬菜,他说没有胃口。于是,儿子告辞。可是,他认定院子里有匹马,甚至在撞击门,欲闯进他的卧室。他担心门没上锁。闯进居室多麻烦,他想。他甚至想象室内践踏得乱糟糟的情景,他受不了。他一向讲究清洁、整齐。只是,现在,他身不由已,无力起来阻止那匹野性勃勃的马了。他甚至想象得出那匹马像红绸缎一样的皮毛。
这种担忧持续到钥匙在锁孔内咯噔一声,他说:“那匹马折腾了一个下午,它要冲进来。”
儿子诧异地说:“门关得很牢。”
他说:“你去把马赶远点,我心里很不舒服。”
儿子出去片刻,说:“我已把它赶出院门外了。”[甲]
他舒了口气:“一下午,它又是叫,又是撞,它闯进来,我还真拿它没办法。”
“怎么可能?”儿子说,“爸爸,你可能太乏了,以往,你那么喜欢马。”
“我讨厌和马一道,它太喧闹。”
“爸爸,你先喝药还是先吃饭?”
“我嘴里发苦。”他想撑起身子,终于没起来,他指指壁上的画,“揭下来。”
“这……”
“闯进院子的那匹马可能有什么感应,我这儿有这么多马,马喜欢合群……”停了片刻,他又说,“对,全部揭下来,你带走。”
“怎么处理?”
“随你。”他说,“我曾经想抛开一切,去牧场,我连这也没勇气,现在……”隔两日,他咽了气。
送葬时,儿子将他搜集了一生的马的图片点燃。儿子默默看着火苗渐渐大起来,形成很猛的火势,最旺时,仿佛一匹辉煌的火驹脱颖而出,原地挺立、嘶鸣,似乎一只无形的手在扯拉缰绳,那是爸爸。[乙]儿子想。末了,火驹离去,留下纸烬,翩翩飞舞,儿子看着父亲的遗像,默默地说:“爸爸,你安息吧!”
1.小说写他“独爱马”,所以他的居室贴满了马的图片。在年老卧病不起时,他唯一的乐趣就是欣赏壁上的马。可是,他后来又要求把画都“揭下来”。看似矛盾的描述中,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中甲、乙两处画线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处:儿子并不相信院子里进来了一匹马,但他为什么要说“我已把它赶出院门外了”?(30字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这时儿子心目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30字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吃药”的细节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宗旨上,她既以为这没有什么下不去的地方,那么在方法上她就得厉害一点,不能拿钱打水上飘;干什么说什么。这需要眼光,手段,小心,泼辣,好不至都放了鹰。她比银行经理并不少费心血,因为她需要更多的小心谨慎。资本有大小,主义是一样,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像一个极细极大的筛子,一点一点地从上面往下筛钱,越往下钱越少;同时,也往下筛主义,可是上下一边儿多,因为主义不像钱那样怕筛眼小,它是无形体的,随便由什么极小的孔中也能溜下来。大家都说高妈厉害,她自己也这么承认;她的厉害是由困苦中折磨中锻炼出来的。一想起过去的苦处,连自己的丈夫都那样的无情无理,她就咬上了牙。她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她也劝祥子把钱放出去,完全出于善意;假若他愿意的话;她可以帮他的忙:
“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她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祥子用不着说什么,他的神气已足表示他很佩服高妈的话。及至独自一盘算,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也稳当。不错,这么着是死的,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把这两三个月剩下的几块钱——都是现洋——轻轻地拿出来,一块一块地翻弄,怕出响声;现洋是那么白亮,厚实,起眼,他更觉得万不可撒手,除非是拿去买车。各人有各人的办法,他不便全随着高妈。
1.“骆驼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意?祥子的梦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妈虽不是主要人物,作者却把她塑造得形象生动。请问: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高妈喋喋不休地与祥子谈论,而样子一语未发,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与鲁迅《祝福》的对比可加深赞赏之情对批判旨意的淹没。从对比中分析如何体现此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那只是来去匆匆,真正勇于生活的那地方能有几个?大地也是守口如瓶的,对于只想来此搞点儿学术本钱的人,它绝不会向他们吐露什么。
只有一个年轻人在三十年前毅然前往,直到今天还留在那儿,如今已是研究成果卓著的老教授。年轻人是被那片土地迷住了。
三十年后的今天,有个临近毕业的女大学生也想去,她曾听过老教授的课,她非常想去接他的班。女大学生是被老教授迷住了。
老教授确也想物色一个传人。他自己驾车,带着女学生在那片他无限热爱的土地上奔驰了整整一个月,试图唤起她对这片土地的同样的情感。他曾以为自己成功了,因为女学生已决定留下来。然而他很快又发现这不过是个海市蜃楼,因为女学生根本分不清她所热爱的究竟是这片土地,还是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教授。
一个月的考察之后,教授特意带女学生去了自己的家。他的家就安在那片土地的边缘的小镇上,一个现代文明远未到达的边陲小镇。她认识了师母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
她看到师母高大而粗悍,模样及脾性都是狂风飞沙历练过的。教授说,当年跟着自己来到这儿的是一个柳叶般纤弱的写诗的女孩,在此安家后,环境的艰苦及生活的磨难消蚀了她所有的温柔、甜蜜与浪漫,唯有这样她才能伴着他在这个地方待到今天。
她看到教授的两个均已成年的孩子,很明显是因为自小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变成了与父辈完全不一样的人。儿子买了车跑运输,跑累了回家喝酒吃肉倒头大睡。已出嫁的女儿,从外表到内里已与当地女人无异。
只有教授本人,尽管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他仍如刚来到这里时一样,激情满盈,精力充沛,面对永远开掘不尽的宝库,始终睁大了天真而好奇的孩童般的眼睛。
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说牺牲了什么。如果说战争年代最大的牺牲是为祖国和平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那么和平年代一个人最大的牺牲便是,为祖国建设事业牺牲了深爱着他的、同时他也深爱着的亲人。
战争年代的牺牲轰轰烈烈,和平年代的牺牲了然无痕。谁又会说教授妻儿这样的生存一定不好呢?边陲小镇上的人不都这样活着吗?
战争年代的牺牲在瞬间完成了,和平年代的牺牲却要人承载一生。
当女学生看到这一切后,理智完全战胜了情感,她再也没有勇气接老教授的班,确切点说,她怀疑自己能否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权衡再三,她离开了这片被深深诱惑过的土地,回到出生的沿海城市,坐进了现代化的写字楼。
和平年代的牺牲,谈何容易!
1.文中说老教授“年轻人是被那片土地迷住了”,说女大学生“她离开了这片被深深诱惑过的土地”,说说“迷住”和“诱惑”这两个词的含义。(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老教授这一人物的形象。(最少写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和平年代的牺牲,谈何容易!”?(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老教授扎根荒凉的土地,研究成果卓著,而那些来去匆匆的人,大地对他们守口如瓶,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来不得半点花巧。
B.“女大学生被老教授迷住了”,是被他的学识和成就所迷,进而对他产生了爱情,要做他的接班人;后来看到他有妻子儿女,于是清醒了。
C.老教授的牺牲,一方面是牺牲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是使妻子消蚀了温柔、甜蜜和浪漫,使后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D.“谁又会说教授妻儿这样的生存一定不好呢?边陲小镇上的人不都这样活着吗?”这句话说明教授妻儿并不认为这是牺牲,表现了他们生活上向下层人民看齐的崇高境界。
E.本文歌颂了和平年代为了祖国各项事业贡献青春、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F.本文构思巧妙,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衬托,把老教授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写得震人心魄,感人至深。
不久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中国翻译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中国的历史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理应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
王晨所谓的“文化赤字”,是指中国人在世界上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化产品及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仍然有限,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他认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提高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紧迫。在他看来,中国缺乏翻译人才是造成“文化赤字”的关键因素,因为翻译是对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不论是对于中国尊重文明多样性、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还是对于介绍中国发展、中国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翻译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是,中国翻译界目前却面临着突出的人才问题,特别是对外传播事业中亟需的高水平的中译外专业人才,相当匮乏。
王晨所言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翻译确实是沟通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桥梁”,但是他可能忽略了这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翻译工程或翻译事业,并不是由“文化输出方”进行,而是由“文化输入方”承担的。
以世界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规模最宏大的翻译事业——汉传佛教译经事业为例,作为“文化输出方”的印度几乎很少主动把佛经翻译成汉文,再“输出”到中国,反而是作为“文化输入方”的中国,既有朝廷迎请梵僧、胡僧入华译经弘法.也有华僧远赴天竺求法,把梵文佛经带回国翻译。
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是否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比,也有可议之处。能海上师和法尊法师等汉地僧侣,在民国年间去学经求法的藏地,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当时的西藏还是农奴制社会。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生产力极其落后的雪域高原上诞生并发展的藏传佛教,仍然能够成为向汉传佛教补充养分的“文化输出方”。由此可见,中国能否尽快摆脱“文化赤字”并实现“文化盈余”,与中国是否有“高水平的中译外专业人才”之间,其实关系不大,关键是在中国文化本身。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中国文化原创者方面存在问题。内地文化机构以国有机构为主,“国”字号有两大缺陷:一是缺乏适合创新的宽松环境,人员思想受到束缚,甚至思想僵化,不敢大胆创新;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人员的创造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人才流失严重,而无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还是对现代文化的发展,都是需要创造力的。其二是文化传播者方面也有不足。中国不是没有文化精品,而是缺乏传播力。传播文化离不开文化载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电影等。载体是物,其拥有者是人。而文化载体拥有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其价值观、市场眼光和文化素质,决定其是否具有出色的文化价值识别能力。(摘自《联合早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赤字”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晨认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中亟需的高水平的中译外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巾国缺乏 翻译人才是造成“文化赤字”的关键因素。
B.本文作者推翻了王晨“缺乏的翻译人才是造成‘文化赤字,的关键因素”的论点,认为中 国之所以会产生“文化赤字”,关键在于中国文化本身。
C.中国文化原创者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文化载体拥有者的价值观、市场眼光和文 化素质,决定其是否具有出色的文化价值识别能力。
D.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还是现代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力,而政府资金投入严重 不足,导致人员的创造积极性不高,人才向外流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翻译,不论是对于巾国尊重文明多样性、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还是对于介绍中国 发展、中国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围际影响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B.在本文作者看来,中国是否有“高水平的中泽外专业人才”,与中国能否尽快摆脱“文化 赤字”并实现“文化盈余”之问,其实并没有联系。
C.汉传佛教译经事业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翻译事业。期间,作为“文化输出方”的 印度几乎很少主动把佛经翻译成汉文。
D.作者认为,生产力极其落后的西藏能够承担“文化输出方”的角色,由此看来,“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传播”不成正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存在严重的“赤字”现象,这种现象并没有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 快速增长而减少。
B.如果中国翻译界能有效解决对外传播事业中亟需的高水平的中译外专业人才问题,“文 化赤字”问题就会发生改观。
C.能海上师和法尊法师到藏地去学经求法,与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没有多大关系, 很可能与藏传佛教本身有关。
D.即使中国的经济地位再高,对外交往再密切,如果不从“中国文化本身”找原因,也很 难改变“文化赤字”现状。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甚至像陈独秀这样曾给党
- 2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NO(g)+ O2(g)2NO2(g) △H>0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
- 3如下图是某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④代表相关物质与结构。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转录的模板是[ ]___
- 4晶体硅可用作制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下列流程图是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 5生物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A.门B.种 C.纲D.界
- 6在相似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是3、6、8,另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是2,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 7细菌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过程应注意①无菌操作 ②做好标记 ③规划时间 ④无菌观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
- 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
- 995. One man shouted at the boy, “Be ________, boy! What’s th
- 1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可以构
- 1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与化学制备无关的是( )A.石器B.青铜器C.铁器D.高分子材
- 22000年初,在广州举办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全国禁毒展览.毒品大麻(主要化学成分是C21H30O2)在空气中
-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3H2↑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 4方程x(x-2)=0的解为______.
- 5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属于台湾省的是A.十三陵B.大三巴牌坊C.青铜坐佛D.赤嵌楼
- 6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合理用水 C.修建水库
- 7正△ABC的边长为1,设,则=( ) A.B.C.D.
- 8某班主任对全班50名学生进行了作业量多少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认为作业多认为作业不多总计喜欢玩电脑游戏18927不喜欢玩
- 9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A.地形、气候B.人口、资源C.工农业发展水平D.科学技术
- 10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C.有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