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延续了一千多年。一方面,书院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这是一种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书院在长期办学的历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并且受到宋以后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书院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具特色、最有地位的教育机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恰恰在于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紧密结合。书院具有十分成熟完善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它继承了古代私学教育制度的优长,古代社会中,那些执著于以道为志的儒家人士表现出一种独立学术、自由讲学的需求,体现出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统一的精神,故而他们又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自己精神追求的组织制度。从孔子创立的私学到诸子百家的争鸣,从汉儒的精舍到魏晋名士的清谈,无不表现出这种私学教育制度的优长。书院的出现,就是中国传统私学制度发展的结果。书院作为一种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组织,不依靠朝廷的正式诏令而建立,其主持者、管理者都没有纳入朝廷的官学教职之中,故而在聘任山长、选择学生方面有着独立自主权,可以完全依据书院自身的标准。一方面,书院能自主聘任山长或教职人员,山长往往是一些名师大儒,在学术界、教育界的声望很高,能够制订一整套合乎书院精神的教学方法和制度,这些教学方法和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聘任山长的依据是道德修养境界和学术水平。此外,学术大师还可以自由地到各地书院讲学,更加强化了书院自主办学的特点。另一方面,书院生徒也能较为自由地流动,往往是择师而从,来去自由,使独立的学术追求更为便利和频繁。正是这种相对的独立性,使得书院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书院,以便能体现出自己追求的书院精神。
但是,书院又和以前的私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体现出制度创新的特点。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制度。譬如,为实现“讲学明道”的办学理念,书院可以邀请不同学术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会讲”是最为典型的“讲学明道”制度。为了体现出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统一的书院精神,书院形成了师生之间、生徒之间“问难论辩”的教学制度。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徒之间可以平等参与学术讨论,这对学者的学术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生徒也能在参与中得到启发,甚至有可能因此而走上学术研究与传播之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大多数书院都制订了作为生活与学习准则的学规,这些学规能鲜明地体现出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统一的书院精神。
(选自2012 年4 月《新华文摘》A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院是我国存在于唐中叶至晚清时期的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文化教学组织,它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B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书院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相统一。
C .书院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育体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如“会讲”制度、“问难论辩”制度等。
D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具有完全自治权的教育组织,是我国教育史上最具特色、最有地位的教育机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孔子创立的私学到诸子百家的争鸣,从汉儒的精舍到魏晋名士的清谈,这些都对书院制度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B .书院的出现是我国传统私学制度发展的结果,它既继承了古代私学教育制度的优长,又和私学有很大的不同。
C .山长由书院自主聘任,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很高的学术水平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名师大儒才有可能被聘任。
D .学规是生徒生活和学习的准则,书院制订的学规体现了我国古代书院在继承古代私学教育制度方面创新性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而形成的精神和十分成熟、完善的制度紧密结合,是书院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B .执著于以道为志的儒家士人要创造有利于自己精神追求的组织制度,是因为他们有独立学术、自由讲学的要求。
C .在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学组织的一千多年中,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书院,而创建的书院则体现了个人追求的书院精神。
D .“问难论辩”的教学制度不仅对学者的学术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让生徒都积极地走上学术研究与传播之路。
答案
2.C
3.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 题。 书院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延续了一千多年。一方面,】;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三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音乐会上,钢琴演奏者的手指,像急骤的雨点般敲打着琴键,而琵琶演奏者那只拨弦的手,由于动作太快,在水银灯下看上去成了一团白色的虚影。
在体操表演时,一个运动员擎起另一个运动员,那只手是何等健壮有力。
邮递员用手飞快地分信。
纺织女工用手在一眨眼间打好断纱的一个结头。
玉雕工人用手巧夺天工地雕出精美的玉石花篮。
战士用黑布蒙着眼睛,用手迅速地把拆散的零件装成一挺机关枪。
击剑运动员用手挥舞着银闪闪的利剑,刺向对手。
……
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手,那将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痛苦和损失!
1963年1月2日,一个工人被送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室。他的右手在腕关节以上一寸的地方被冲床完全切断了。按照惯例,医生对于这种外伤病人,只能把伤口包扎起来,手断了也只好断了,无法挽回。
然而,三十四岁的外科医生陈中伟却和其他几位医生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了断手再植的奇迹!一年后,这个工人的右手恢复正常。
1929年陈中伟出生于浙江宁波。他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医学之家”:父亲是县医院院长,母亲是药剂师。他的姐姐、姐夫、太太、岳父、岳母以至女儿,也全都是医生!
陈中伟小时候,常常好奇地从父母那里接过显微镜观看,他开始明白什么叫细胞,什么是红细胞。本来,他以为脓那么脏,一定是病菌,后来从父亲那里知道,脓是白细胞与细菌打仗牺牲后的“尸体”。
陈中伟学着父亲的样子,拿着解剖刀,解剖青蛙之类的小动物。他甚至不放过家中宰鸡剖鱼的机会,借机解剖动物、了解动物构造。
不久,陈中伟考上了宁波第一流的中学——效实中学。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童第周就毕业于这所学校。
在中学时,陈中伟很喜欢体育运动,是学校的篮球队员、网球选手。高中一年级时,他曾获浙江网球双打冠军,单打亚军。在铁饼、标枪比赛中,他获宁波市第一名和第二名。
陈中伟从小把学问当做“桑叶”,认为只有不断吃进“桑叶”,将来才能“吐丝结茧”。在中学时代,陈中伟的生物课成绩一直在九十分之上。他也很喜欢英语。
中学毕业后,陈中伟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在大学里,他特别注意学好解剖学。他认为,侦察员要对地图了如指掌,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解剖图就是地图。他亲自动手解剖了十几具人的尸体,从此脑中有一张立体的解剖图,为医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秋天,陈中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开始在第六人民医院担任骨科医生。
1963年,他创造了断手再植的奇迹之后,在8月7日晚上,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伸出手,紧握陈中伟那双灵巧的手。
周恩来总理鼓励他,要再接再厉!
要再接再厉!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断指再植、断管再植、拇指再造、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
要再接再厉!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手把着手,把断手再植技术教给外国友人,使这朵奇异的花开遍全球。
笔者在陈中伟教授家中采访,据他的夫人告知,陈中伟常在家中飞针走线,用他那双手巧妙地缝制衣服,做得比他夫人还好。陈中伟还用他那双手切肉剖鱼,也十分在行。因为他连在做家务的时候,也始终没有忘记——把手锻炼得更加灵活,以便能做好手术。
在动手术的时候,陈中伟的心比绣花女工还细,手比绣花女工还巧。如今,他采用新技术进行断手再植,这新技术叫“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因为手的小血管非常细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手术。由于采用了显微外科新技术,现在,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
人们常用“明察秋毫”来形容精细,显微外科手术无愧为“明察秋毫”的手术。陈中伟所用的针、线,只有头发的三分之一那么细,一掉在地上就找不到了!那针往布上一插,针尖也会碰断!
为了使双手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如此精细的手术,陈中伟不论在挥汗如雨的炎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每天坚持用大白鼠做试验,缝合那纤细如丝的小血管。练着,练着,手越练越灵活,越练越细巧。
医学界有句行话:“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狮子般的心、鹰般的眼睛和女人般的手。”陈中伟正是从无数次手术和试验中出色地磨炼出这三项本领的。
美国作家赫纳汉为美国《科学年鉴》撰写的《显微手术》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陈中伟的成就:
毫无疑问,断指、断肢再植成功病例最多的还是在中国内地。中国的显微外科医生在1964年首次成功地再植了断指。最早在一只手上再植上四个断指的也是他们……最近访问过中国的原美国医学学会主席托德说:“他们(指那些外科医生)的本领比我们在美国见到的高超得多。”
他们的技巧之所以精湛,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中国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些显微外科中心,每个中心都为千百万人服务。世界上最大的这样一个中心就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那里,中国最早的显微外科医生之一的陈中伟,从1966年以来,再植了三百多个手指。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千手观音”。如今,陈中伟成了真正的“千手观音”。
不过,神话中的“千手观音”,她的一千只手长在她自己身上;而陈中伟却是用自己的双手,使成百上千人的手失而复得!
为陈中伟扼腕而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陈中伟出身医学世家,在父母的教导和影响下,对医学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确定了职业方向。
B.中学时的陈中伟不仅各门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十分突出,是一个综合素质突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C.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毫无保留地把断手再植技术传授给外国友人,是为提高中国医学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D.文章引用了外国专家对陈中伟的评价,高度赞扬了陈中伟精湛的外科手术技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E.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正、侧两方面塑造陈中伟这一外科医生形象,材料详实,语言生动,是传记文学中的佳作。
(2)文章开头作者为读者描摹了各种各样灵巧美妙的手,这样的描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一句医界行话,“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狮子般的心、鹰般的眼睛和女人般的手”,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丰富的知识,也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反复的实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它是大众的,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为民众而生存。它多是口传的、新鲜的、粗鄙的。、它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并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但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后,从20年代那一帮进步文化战士们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论述了民间口传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和流传存在的价值,不仅在资料占有上无与伦比,而且在观点上自成一说,发人所未发,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
1958年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一文写道:“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它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中国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民间文学史应该是现实主义发展与斗争的历史,而《中国俗文学史》却成了某种文学形式的延续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的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没有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涉及得也很广。
八十年代初,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特别是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1984年2月)以来,全国有志于俗文学研究的学者以民间的方式集合起来,尽管还没有被主流意识和机构所采纳,没有进入中文系的课堂,但关于变文、宝卷、子弟书、唱本等俗文学的研究著作已多有出版,即使有的著作不被大陆出版机构采纳,台湾和香港的出版机构也接纳出版,关于俗文学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辑录,也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总之,郑振铎开创的俗文学研究逐步地进入全面繁荣阶段。(节选自 吕微的《中华民间文学史》)
1.下列关于“俗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俗文学是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B. 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所以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都被升格了的,成为正统文学的作品和文体。
C.俗文学的地盘愈来愈大。差不多一些重要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都归属于俗文学。
D.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俗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俗文学是为民众而生存,为民众所创作。产生于民间。
B.俗文学多是口传的、粗鄙的。它也有种种坏处,如黏附着许多民间的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C.俗文学的想象力往往是奔放的,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并非正统文学所能梦见。也非正统的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
D.20年代一帮进步文化者所信奉的进化论的世界观,进到以唯物史观的治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文学史的进程与演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文学史》的根本点在于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
B. 被批判者与批判者的分歧点很多,民间文学史应该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反映,而俗文学史没有反映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C.民间文学史认为:《中国俗文学史》是一些地主阶级、小市民的庸俗作品的堆积,不能够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史的真实面貌。
D.今天,俗文学研究开始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关注,因此,俗文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卞毓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的悲壮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真实感。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2)下列对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写法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作者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原文分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穆
古砚微凹聚墨多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灯下草虫鸣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1.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2.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3.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最新试题
- 1用适当方法解方程:(2x-7)2-5(2x-7)+4=0
-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中的“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
- 3细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
-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现行《选举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没有任何限制条件,都是中国公民B.我国
- 6若某同学把英语单词“”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写法共有 种(以数字作答).
- 7隆安县布泉乡中心小学是个比较特殊的学校,全校学生1241人中留守生有838人,大多数寄宿学校。每天早晨,学生起床,沿着操
- 8当你的手握住一重物做屈肘动作时,收缩和舒张的肌肉分别是( )A.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C.肱二头肌和
- 9骑士是欧洲中世纪一个特殊的阶层,骑士精神成为欧洲社会的一种重要道德规范并对各种文学作品起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在《机器、自
- 10— Why not have a new machine designed? —__________. I’ll hav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树和草 B.鸟与蝴蝶 C.水和石头 D.细菌和病毒
-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 3若点M(1+a,2b-1)在第二象限,则点N(a-1,1-2b)在第______象限.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烜赫精兵减政踯躅前赴后继B.口风一傅众咻执著坚苦卓绝C.弥笃仓惶失措暮蔼
- 5In Nanjing, there are many going around the city, and t
- 6已知:如图,三个半圆依次相外切,它们的圆心都在x轴的正半轴上并与直线y=x相切,设半圆C1、半圆C2、半圆C3的半径分别
- 72011年的“两会”,人大代表提出了“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买房贵”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
- 8观看图片,图片中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加课外活动的情景。请你思考,这副图片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①一种互相教育、互
- 9下面实例中,属于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B.把一壶水放在炉灶上加热C.用锯锯木头时,
- 10小明同学的父母都是惯用右手,而他是惯用左手,如下图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⑴(4分)填出图中子女的基因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