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珍惜愤怒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愤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喜小悲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见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那一瞬痛苦的火花 ,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元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指的是什么?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为什么要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请根据文意,说出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愤怒对人有着诸多不利,作者为什么要呼吁“珍惜愤怒,保持愤怒”?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法,先写愤怒对人不利,后写人应当珍惜愤怒。
B.“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一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只有愤怒才能使生命充满活力。
D.文中写“喜”、写“愁”、写“快乐”、写“孤独忧郁”的目的是为了反衬愤怒的“真实”,“赤裸而新鲜”。
E.结尾段“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一句是作者向人们发出呼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当珍惜和保持愤怒的权利。
答案
1.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见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作者对此持否定(或不满)的态度。
2.愤怒容易暴露“赤裸裸的内心”,容易暴露真实的自己,不利于在复杂环境下的对敌斗争,故需要“制怒”。
3.作者认为,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愤怒,愤怒可使生命充满活力,是生命的一种壮美之举;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这体现了作者对高品质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完美情感生活的呼唤。因而,即使愤怒有对人不利的一面,人也应当珍惜愤怒的权利。
4.CE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珍惜愤怒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①那天下午,连指挥员把我叫了去。我抬头一看,他的旁边坐着一个我不认识的炮兵中校。我走进房间,他也站了起来,好像看到一个军衔比他高的人。我的连指挥员说:“索科洛夫,找你。”说完,他自己却向窗口转过身去。一道电流刺透我的身体,我忽然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中校走到我的跟前,低低地说:“坚强些吧,父亲!你的儿子,索科洛夫大尉,今天在炮位上牺牲了。跟我一起去吧!”
  ②我摇摇晃晃,勉强站住脚跟。现在想起来,连那些都像做梦一样:跟中校一起坐上大汽车,穿过堆满瓦砾的街道;还模模糊糊地记得兵士的行列和铺着红丝绒的棺材。(A)我看到阿拿多里,唉,老兄,就像此刻看到你一样清楚。我走到棺材旁边。我的儿子躺在里面,可他已经不是我的啦。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 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而望着我所不知道的很远的远方。只有嘴唇角上仍旧保存着的一丝笑意,让我认出他就是我的儿子小多里……我吻了吻他,走到一旁。中校讲了话。我的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B)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③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不久我复员了。上哪儿去呢?难道回伏罗尼士吗?决不!我记得在乌留平斯克住着一位老朋友,他还是冬天里因伤复员的,曾经邀我到他那儿去过。我一想起他,就动身到乌留平斯克去了。
1.第②段画线(A)处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B)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处表明了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我环顾这间宽大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人取下来了,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术教室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足,这里有一排窄长的高窗户。从这些凳子和高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小天地里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 、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
  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我记不清是怎么受伤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听使唤了,右腿也动不了了,只有左腿还能动弹一下。我想,他们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这么紧,使我动弹不得。  我把第二个烟头啐了出去,落到干草垫之间的过道里。我试着要活动活动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来。我又叫喊开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气,因为我的胳膊不能动弹了。
1.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些文字,你能感受到受伤后的“我”情绪怎样?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到中条山,正是槐花开的季节。
  巨大的树干下飞舞着乳白色的小花,使得嫩绿的矮树丛连鲜艳的红实都为之减色了。山蝉喜欢在它那浓阴里聒噪,天空里有一种薄薄的淡淡的香气。
  这槐花季节点缀着敌人的残暴,是七次围攻恰好结束了的时候。
  农人们回来了,在一片瓦砾里寻觅着往日的园地,不见了房,也不见了墙,仅破瓦残铁还勉强给家主留下了标记。——敌人溃败以后放了火,这是他们最好的成绩。
  农人们露宿在槐阴下,尽那些乳白色的小花温暖着自己的身体。
  火焰烧着的地方,树也焦了。但根却未断,心还未死。剥掉那焦煳的皮,还可以看见表青的肉。并且,我意外地发现了几枝新芽。那么明年春天,这新芽还要生长起来吧!
  未焦的树,还挺立着那巨大的树干,被火烤枯了的叶子簌簌落落地倒挂着,像秋天的落叶似的。——但真是秋天吗?既然焦了的树还发新芽,枯了的叶更容易转绿的吧!
  ——是这样的中国。
  过不了几天,农夫清除了地上的烟火,又在垒着新墙了,这一次,他在山里选择了特别坚固的石头。很多人帮助他,最显眼的,是那些穿着草绿色军服的兵。
  ——旧的毁了,新的却在生长着!(作者宋之的曾率作家战地访问团,在1938年到斗争激烈、环境残酷的晋东南访问,次年完成此文。)
1.文中“露宿”一词和哪些语句内容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用象征手法歌颂了像石头一样坚韧沉着、充满必胜信念的中国农民。
B.本文用象征手法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C.本文用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手法点明了前线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
D.本文用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手法控诉了日寇的罪行和人民的不屈斗志。
3.适合做文章的标题的一项是(  )
A.槐花
B.旧的和新的
C.绿
D.新芽
4.文中“是这样的中国”中“这样”指什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鸟  语
耿林莽
  (1)我听过一次鸟语。
  (2)那里是一条山野间的河谷。河床低低的,塞满了石头。只剩下一点浅浅的水了,却清冽见底。流淌着的水声唤起许多歌声的记忆。又如弦,诱引着那些鸟儿们飞来飞去。
  (3)河谷的上方,远山低垭成一条弓的背了。上面长着绿的短松和野樱桃林。密叶低垭,想那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如鸟的歌声滚出河谷。
  (4)而现在,色彩是寂寞的。雾像一件尚未睡醒的衣衫,覆盖着如梦的沉睡。
  (5)这时候我听见了鸟语。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听见了鸟语,却看不见她们的飞翔。这是真正的鸟语。她们是被泉水洗净了的。她们躲在那些高高的树枝密集的叶丛中间,经过苍翠的绿色的过滤,一滴滴垂挂着,淡淡地淌下了山壁。这便是鸟语,这才是鸟语。只有在无人倾听的时候,只有在无忧无虑的山野,有一点野花的香气,有雾,有流水从石间穿过,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她们才开口说话,自由自在,说她们想说的,人是听不懂的。但是却有人要冒充她们的知音。每天我都看见养鸟人提着他们的笼子到公园里去“放风”。一位驼背的老者,挑着两只高大的鸟笼,笼子边上还围着深蓝色的幛帷,他将鸟笼子挂在树 上,揭去幛帷,这时阳光照进笼里,鸟儿却盲目似的并不睁开眼睛。有水,有沙子,有金黄的粟米,甚至还有一两只主人特意抓来的小虫子。驯养者给鸟的待遇是优越的。
  (6)然而她们并不歌唱,不想说一句话。
  (7)那个驼背老人眯细了眼睛,在打盹。他想听鸟语吗?囚者的告白、供认、诅咒,还是喃喃自语呢?
  (8)什么也没有。鸟儿保持沉默。
  (9)我忽然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阴森的百万亡灵蒙难的牢狱,毒气室与焚尸房前面,一个人在拉提琴。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
  (10)这个不幸的囚者奏出了魔鬼的音乐。
  (11)我在想: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能唱出什么好听的歌儿来呢?
  (12)成了游手好闲的绅士们之宠物的哈巴狗除了摇摇尾巴还会干什么呢?
  (13)假如每一个人都提一只金丝鸟笼,假如每一只鸟笼里都关一只沉默的鸟,假如世上所有的鸟儿全从山林进入了市场……
  (14)我还能听到一次真正的鸟语吗?(选自《中国散文精选·鸡鸣鸟语》)
1.文章2、3、4段描写了鸟语的背景,请概括这个背景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放风”一词表现了鸟儿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鸟语》这篇散文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是本文中鸟语出现的一个真实的背景。
B.鸟儿所以不对养鸟人歌唱的根本原因是养鸟人并不是鸟儿的知音。
C.如果所有的鸟都失去了自由,那么,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鸟语就会绝迹。
D.山野间的美景,是鸟清丽婉转的鸣叫的 一个自由而轻灵的背景。
E.本文采用对比手法,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物象入手,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6.本文作者从鸟语中听出了自由的重要,而课文作者则从鸟啼中听出了生命的赞歌,你认真聆听过鸟儿的鸣叫吗?你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 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 ,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 ,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