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城南旧事》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英子: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事儿。  妈妈(在旁...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城南旧事》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英子: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事儿。
  妈妈(在旁门口出现):什么好事儿?
  英子:您猜。
  妈妈:考了满分啦?
  英子:才考过哪能又考啦?
  宋妈:那就烤糊了。
  英子:你别瞎胡说。
  妈妈:快告诉我吧。
  英子:韩老师说,欢送毕业同学的时候,要开游艺会,得早点准备。她从一、二、三年级选了几个人来表演《麻雀与小孩》,老师今天找了我,说“林英子,你当小麻雀”,我当是做梦,原来是真的,我高兴死了。韩老师还说,“回去叫妈妈给准备一件小麻雀的披风,当翅膀。”妈妈,啊,您不是有块淡色的头纱么?借给我跳舞用好么?
  妈妈:好,好,我找找看。
  英子:现在就找。
  妈妈开抽屉拿出一块纱巾,英子立刻抢过来,披到身上,走到穿衣镜前左看右看。
  宋妈:这可不得了啦,英子要演戏啦,叫我去看么?
  英子:不知道,不知道学校里让不让?
  宋妈抱着小妹妹高兴地欣赏着。
  妈妈:我给你四个角上缀上四个小铃儿,这就更好了。
  英子(高兴得拍手):妈妈真好,好妈妈!
  课堂里。同学们的课桌都堆在一边。
  韩老师踏着风琴,《麻雀与小孩》的旋律缭绕着,夹杂着悦耳的小铃儿的响声。
  英子披着淡色纱巾,装着小麻雀飞来飞去,周围站着几个参加演出的小学生,还有一些看热闹的同学。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
  小同学(望望天):要下雨了,快走!
  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
  韩老师:不要乱,雷阵雨,很快会过去,练我们的。
  课堂里的风琴声又嗡嗡响,“小麻雀呀”的歌声又唱了起来。
  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
  操场上,雨过天晴,天上有条虹。英子昂着头走了过来,后边,韩老师骑着辆女式自行车,微风吹拂着英子的童化型的头发,好漂亮。韩老师的车赶上了英子,英子转过头去喊了声:“韩老师再见!”
  胡同里。英子走进了胡同,她一面走,一面想起了草堆里的人。草堆里地上的包袱在眼前一闪。英子又走进了草堆,草叶还带着水,因为刚下过雨。那个人坐在那根横在地上的大梁上,嘴里咬了根青草。
  厚嘴唇的人:放学啦?(招手让她坐到大梁上)怎么不回家?
  英子:我猜你在这里。
  厚嘴唇的人:你怎么就能猜出来?
  英子:刚刚下过雨,我想你一定会来看看你的东西,另外,我想听你讲故事。
  厚嘴唇的人:你的心真好,故事我一定会讲的,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英子。
  厚嘴唇的人:英子、英子,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么,考第几?
  英子:第十二名。
  厚嘴唇的人: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
  英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厚嘴唇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贪玩,书没有念好,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有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们家吃窝窝头么?(英子摇摇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
  画外,一阵乱轰的脚步声和嘈杂声:“快,快,快去看一一”“来了,已经过琉璃厂了”……
  英子侧着头在听。眼前闪过许多人的脚在石板地上奔过。
1.对这段戏剧节选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场戏一开始,小英子边跳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表现出她因被老师安排在学校游艺会上表演《麻雀与小孩》而高兴、兴奋的心理。   
B.这段节选,运用了成年人的视角,审视了童年生活的无知和无奈。   
C.当小英子在课堂上再次唱起《麻雀与小孩》时,突遇狂风暴雨,让人有一种不祥之感,意在表现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辛酸的本色。   
D.所选部分反映了英子天真活泼、无知无畏,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征。   
E.这段节选以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笔调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
2.“厚嘴唇的人”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是好人?不是坏人?”在英子的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来认识这个“厚嘴唇的人”呢?小英子由于年幼而难以做到,你是怎样认识这个人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E
2.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他是希望小英子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他本性善良、诚实,只是因为社会不合理,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违心的事。
3.“娘儿仨,奔窝头,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对于这些,英子觉得他善良;但又因为自己太小,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4.影片的上半段落,小英子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她感受到的那些残酷的现实只是新奇,那么到了下半段从小英子在病床上苏醒开始,却是一场梦魇的逃脱和突围。从这以后,小英子开始成熟起来了,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从小英子和小偷的几次交谈中,我们知道小偷是好人,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的残酷社会现实才是逼良为盗的根源,“厚嘴唇的人”本意并不想干这一行,只是迫于生计而为之。国家和平了,生活富足了,他肯定不会再干这一行了。(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城南旧事》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英子: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事儿。  妈妈(在旁】;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戏剧节选,完成l~3题。
国  王  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
哈姆莱特 (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  王  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  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节选自王蒙的《启示录》)
1.第一段中的“写实”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从选文看,作者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几项是(     )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的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许行
  女儿家对门住了一户黑人,只有一个老头子叫罗宾森。
  这片100多户人家的公寓里,除了女儿和一家日本人外,住的都是白人。可偏偏就有这么一户黑人,而且黑得瘳人!脸上身上油黑油黑,就好像黑色“奔驰”的车皮,连胡茬子和脸皮都分不出来,通身只眼珠和牙,齿有两处白的。看样子可能是非洲移民中那个最黑的品种。否则,没有黑到这个分上的。他身材不高,却粗壮得惊人,往那儿一站活像只狗熊。不到两周岁的外孙女,见着他连魂儿都没有了,惊惧地边瞅边往女儿身上靠。
  “来,让我们做邻居吧,”罗宾森蹲下来笑着对外孙女说,“怕啥?我又不是只熊!”
  女儿翻译过来,我和妻子都笑了。可外孙女还是直躲。
  从他的眼睛和神态里可以看得出他对孩子的感情,我们抱着外孙女走得老远了,他还是呆呆地望着。
  我们走过公寓的出口处,外孙女见标志牌上拴着几个气球,非常喜欢,盯着不走。拴气球表示公寓里有空房招租,我们当然不好随便摘下来一个给她。就在这当,罗宾森赶了过来,一伸手摘下来一个红气球。他是公寓办公室的工人。他举着红气球在外孙女眼前晃动着,说:“来吧,让我抱一抱,就把它给你。”
  外孙女看着飘荡的红气球,着实喜欢得不得了,可让他这个“大狗熊”抱一抱,确实又有点害怕。
  “让抱一抱吧!”女儿动员外孙女。
  外孙女瞅着罗宾森直摇头。当女儿要把她递过去时,她竟“哇”一下子哭了。看来是宁可不要气球也绝不让抱。
  这真让罗宾森泄气。他一看没办法,只好把红气球递给女儿,无可奈何地笑着对外孙女说:“唉,我真是一只熊。”我们又都笑。
  好像还不太甘心,他又在那儿瞅了外孙女一阵子才走。
  这片公寓住宅是在一片高低不平的林地上修建的,花木环绕,草坪衔链,环境相当幽雅、宁静。住户也多属文雅之辈,很少有高声喧哗的。这天,罗宾森门口却例外地有个女人超常地大声说了一些话。
  我问女儿怎么回事。
  她说是公寓办公室的人,斥责罗宾森把一只室内陈设的瓷瓶给打碎了,骂他是一只不会拿东西的黑色笨熊。
  打这以后,很多天我们再也没有见到罗宾森。待对门搬来另一户黑人工人,我们才知道他已不在公寓打工,搬走了。
  同六市内一家新的儿童玩具商店开张,大吹大擂地宣传开市减价三天。女儿开车拉我们一起去给外孙女买玩具。一到门口,有个一人高的大黑熊模型,立在一个木墩子上。那大黑熊两条后腿站着,两条前腿朝前伸着,做人的形态稳稳当当立在那里,很是吸引人。许多孩子围着观看,笑闹。商店老板也真会别出心裁。
  我们也走过去,细一看,哦,眼珠子还在动弹,原来是个活人化装的。不过,外孙女却把他当成了真熊,又好玩,又害怕,不住用手指着嚷:
  “熊!熊!”
  不一会儿一阵铃声,从:商店侧门走出来一个马戏小丑,替换了“黑熊”。未曾想“黑熊”下来后,竟朝我们走来。
  “哈哆!”他向我们打了个手势,随即对外孙女说,“这回你看我是不是只熊?”
  啊!原来是罗宾森。
  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
1.结合作品,简析罗宾森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这两句话有何意味?从全文来看,这两句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以“熊”为标题,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在授予许行的评语中写道:“许行的小小说来自岁月沉淀下来的记忆,以今天的意识重新洗印和诠释,陡增一种逼人的鲜活和光彩。”一位评论家在读了《熊》这篇作品后也不禁感叹:“看到罗宾森,就如同看到了我们自己。”罗宾森的遭遇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熊》,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来在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39度,不过冻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来,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来了。不光来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
  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虽然是在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D.小说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E.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向来要面子,本文中的九度要不要面子?对“面子”问题,你是怎样看的?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基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乌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葬中,看着白色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基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这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 在作者看来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来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来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2.简要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