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17题。牛的写意李汉荣  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③牛的眼...
题目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17题。牛的写意
李汉荣
  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③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④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⑤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  
  ⑥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
  ⑦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⑧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⑨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1.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义?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从牛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
2.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是诚实美丽,由此看出牛的善良善良、仁慈、有灵气;牛的角是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牛不制造秽物,干净,是圣洁的。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予以否定。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能像牛一样去写作,表现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这种本质作者称以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4.(1)比喻  侧面描写
   (2)从这些描写中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17题。牛的写意李汉荣  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③牛的眼】;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拯救汉字教学
  ①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等单位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他们还联名拯救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拯救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为此,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的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现象。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大、中、小、幼的各个学段都被削弱: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⑦"识字成败是汉字教学成败的第一关,识字教材对语言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就为汉字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编写启蒙教材作者更是呕心沥血,传说《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曾为写此书熬成白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田若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教材。“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搞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但是,这批人大多数被边缘化,实在不应该。”
  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则指出,目前还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他说,如果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动发展?如果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与汉字毫不搭界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如果在尚无母语基础的情况下,大搞双语教学、 提倡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以至于“粉丝”、“梅地亚”之类司空见惯,何谈错别字不泛滥?(《北京青年报》)
1.造成现在汉字教学“恶性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拯救汉字教学,专家们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识字教材对语言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那么应如何加强识字教学?请加 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近年来哪些因素造成"语文下滑、母语降温"这种汉语在教学中沦为弱势语言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遗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 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璞遗璞。
        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包括老贾在内的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兴起背后的基本论点是:在过去五年间,曾经存在着集中的市场激励的奇特结合,导致了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并已开始孕育经济组织和政府按未来将要据以行使其职能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高技术和高技能服务以及由它们创造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里的突然和不断加速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对自19世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某些更为深远和出乎意料的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反映了这一显著的转变。自60年代起,服务价格以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在这些服务业中,63%被认为属于高技能服务类型。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现在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最近由麦肯锡公司完成的一项研究推断,到下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属于“脑力”工作。
        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也不只限于服务部门。知识工作兴起的程度甚至在日益缩小的制造业和物品生产部门也是显著的。这些部门在最兴旺的1950年至1980年间,大多数需要的只是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技能(“做”和“移”)。这些技能很容易获得,并可无尽重复。但是今天的现代企业由知识劳动者统治着,甚至在装配线上也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人。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以知识为基础的转变的第 二个重要指标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随着过去五年里计算技术的重点从做帐转向高速通讯、收敛式发展,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 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在其中,不但全球市场,而且目前全球劳动力的蓄积库也开始出现。在许多情况下,电子公司的全球化已经产生。例如,超过100家的美国公司,将它们软件的“代码切片”外送往印度,在那里由熟练的项目员完成工作,并在一夜之间用电子手段传回美国。事实上,估计超过400万“事实上的外国人”属于直接受雇于美国的劳动力。这些美国劳动力居住在国界之外,不用付税,只通过电子通讯网联系。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展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在其中,跨越边界的运作日益伸展到由买主、资源外输代理人和全球分发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摘自DaleNeef《知识经济》1998)
1.下列对“知识经济”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勃兴于20世纪90年代。
B.“知识经济”也可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C.“知识经济”在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就是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是农业社会,20世纪是工业社会,21世纪是知识社会。
B.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主要是因为服务价格以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C.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数从事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劳动(“做”和“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则大多数要从事“脑力”劳动(“想”)。
D.知识经济时代的跨国公司可以将产品分发到国外,由国外的工人加工,然后再用电子手段传回,这样就不必缴纳税款。
3.下列各项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在生产与服 务部门高技术与高技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
B.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无法生存。
C.计算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D.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无国界”组织。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 深夜搭便车的女人
约翰·西曼
        20年前,我开出租车为生,这是一种适合我这种不想有一个老板管着的人过的生活。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其实那也是一种责任。
        我开夜班车,于是我的出租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忏悔室。那些不知姓名的乘客们坐上车,就在我身后讲述他们的人生。我遭遇过各式各样的乘客,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一个搭我便车的女人。
        凌晨2:30,我开车到一座大楼下,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一楼的一个窗户射出微弱的灯光。这种情形下,多数司机都是按一两下喇叭便开车离去。但我曾见过许多虚弱无力的人,坐出租是他们唯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除非我确实感到了危险的气息,否则我都要去敲敲门。我告诉自己,那个乘客可能是需要我帮助的人。
        “等一下。”屋里传来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经过好一阵等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女人站在我面前,身着一件印花裙,头戴一顶帽子,帽子上别着一层面纱,活像20世纪40年代电影中的人物。
        她身旁放着一个很小的尼龙手提箱。
        “你能帮我把箱子搬到车里去吗?”她问。我把手提箱放到车上,然后返回去扶那位老人。她挽住我的手,慢慢走向了车子,嘴里一直不停地感谢我肯帮助她。
        “这没什么,”我告诉她,“我只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地对待我的母亲。”
        “噢,你真是个好男孩。”她说。
        我们坐进车后,她给了我一个地址。然后问道:“你能开车经过市中心那里吗?” “那不是最近的路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噢,我不介意。”她说,“我不着急,我要去一个养老院。”
        我看了看后视镜,她的眼里有什么在闪烁。“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了,”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的日 子不长了。”
        我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问她:“你想走哪条路线?”后面的两个小时里,我们驱车穿过了整个城市。她指给我看一座大楼,她曾经做过那里的电梯管理员。我们经过了一个社区,她和丈夫新婚时就住在那里。她还让我在一个家具仓库前停了会车,那里曾经是个跳舞场,当她还是个女孩子时,曾在那里翩翩起舞。
        有时她会叫我在某栋楼房或者某个街角减速,然后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盯着窗外的一片黑暗。当太阳的第一缕光芒穿过地平线时,她突然说:“我累了,我们走吧。”
         我的们沉默地驶往她给我的那个地址,那是家养老院。“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她一边问,一边伸手掏钱包。
        “一分钱都不用付。”我说。
        “你也得过日子呀。”
        “我还会遇到其他的乘客。”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
        “你为一个衰老的女人带来了片刻的欢乐。”她对我说,“谢谢。”
        我握了握她的手,走向了那朦胧的黎明阳光。在我身后,门“嘭”的一声关上了。寻阳一个代表生命结束的声音。
        那天我没有再载别的乘客。我漫无目的地行驶在大街上,陷入深深的思索:假如那个女人碰到一个脾气糟糕的司机,或者一个因为夜班即将结束而显得不耐烦的司机呢?如果我拒绝载她,或者当时只是鸣了一次喇叭就扬长而去呢?
        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习惯于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那些精彩的时刻。但精彩的时刻总是带着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外表,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试简析他三个主要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前后文,说说划线处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小说的两个关键情节。
(1)我为什么“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临别时两个人的拥抱表达了各自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说结尾处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试结合全文,从两个角度探究故事所蕴含的 意义。(每个角度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数字化时代的闲适艺术
苏珊娜?拜雅     
  德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过一位因遗失了手机而陷入虚脱的管理者的事例。手机一丢失,好像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也随之丢失了,他全身发冷,最后不得不被送去医院接受镇静剂注射。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将“手机依赖症”列入疾病之列。
  从一项研究来看,美国60%的手机拥有者早上刚一起床就会查看手机短信,10%的人在晚上睡觉时把手机放在床头,甚至还会在凌晨三四点答复别人发来的消息。我们创造的工具改变了我们自己。我们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去适应数码电器的节奏,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手脚越来越慢,反应越来越迟钝。仅在美国每年就因此浪费掉280亿小时的工作时间,合计损失5880亿美元。
  【要想集中精神好好思考一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外面的世界总是不自觉地促使我们去参与其中。谁在等我的电话?这一问题远比人们现在是不是真有打电话的***更重要。我们的精力全都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
  家长们依然会教育孩子不要在大人谈话时插嘴。可正是这些家长,在孩子们眼前就中断和他人的谈话,仅仅因为他们的手机响了。研究表明:在被打断之后,再想集中精神.回到之前的事情上,就要比被打断的时间花费更长时间。被打断的时间加上在那之后人们重新集中精力所需的时间就占到了每天工作时间的28%。
  现在,我们可以在上班时间离开办公室而毫不影响工作进程。因为在今天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处在一张巨大的网络之中,几乎能够随时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到。家长可以在上班时间去幼儿园接送孩子,等晚上回家后再将耽误的工作时间补上。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可真是太棒了!但这同时也是一场灾难】:如果能让人随时随地联系到的话,那这个人就不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空余时间,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闲适生活。     问题并不是出在我们创造的工具’上,我们无法放弃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进步科技,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问题出在我们对待机器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欣赏忙碌的人却对全心享受闲暇的人心存猜疑。著名作家奥根?罗斯就把这一结果用诗句描绘了出来:“他满怀骄傲地说/要把自己完全献身于他所应尽的义务/可是没过多久/他就不再活泼不再开心/他逐渐消失在自己的义务之中。”
  今天,我们生活在不断工作的压力之下,已经不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或许,我们反倒应该向动物们学习。和人类基因有98%相同的黑猩猩即使是在饥荒年代也只会每天用7小时去寻找食物,剩下的时间它们都在和同伴互相捉虱子、互相爱抚或者懒洋洋地打瞌睡。按自然科学家的观点,进化论会让那些能很好地处理付出与收获之间关系的动物受益。举例来说,生活在东非热带草原上的鼹鼠每天用来觅食的时间非常少,但它们却能活30年左右。而整日忙忙碌碌的家鼠平均生存期限不过短短3年。
  闲适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状态,但它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是一个和无聊、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聊所代表的是对事情提不起任何兴趣,而闲适则意味着在完全平和的心态下不抱任何目的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行为可以给你带来全身心的快乐。在古希腊语中,闲适才会有多重意思:既意味着安静平和,也代表着进修学习。当我们买下手机时,店员曾叮嘱说,不要经常关机,那样对手机不好,会让蓄电池耗电过快。对手机不好,没关系。我们的心灵比它更需要安慰。现在就关了它。     
1.下列对这篇科普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对美国手机使用者的调查研究说明手机的使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和人们的生活已形成密切的联系,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家长们教育自己孩子不要在大人谈话时插嘴,可是这些家长有时在孩子们眼前就中断和他人的谈话,因为他们的手机响了,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C.我们无法放弃给我们的生活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进步科技,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某些时间段放弃使用一些数码产品,还自己一段安静的生活。     
D.闲适是一种值得人们去追求的生活状态,它是指人们在完全平和的心态下不抱任何目的地去散漫地生活,它会带给你安静平和和全身心的快乐。     
E.这篇科普文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其作用就是使说明更准确、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表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2.文章开头引述德国《经济周刊》曾报道的一则事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要想集中精神好好思考一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可真是太棒了!但这同时也是一场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我们生活在不断工作的压力之下,已经不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请结合本文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去享受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