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①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②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③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④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⑤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⑥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⑦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⑧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一个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1.①②③段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叶猴、北极渡鸦、露脊鲸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共有8段,说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⑥⑦⑧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自由自在,那么战斗游戏有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第④段是对①②③段的总结,是由上述三段的举例引出说明的对象。第⑤段和⑥⑦⑧三段构成了总分关系。
3.分类别:三种基本类型的游戏分别说。举例子:说明单独游戏时举马驹、猴类为例,说明操纵游戏时举北极熊和野象为例。打比方:猴子荡秋千,野象“踢”草球。
4.战斗游戏的特征有:由两个以上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双方配合要默契,攻击要有分寸,对伙伴要十分信赖,能严格地自我控制,不会引起伤害。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苇 川
德国种老鸟那时还年轻,可能是目睹了兄弟死去的惨景,从此除了吃喝一声不响,我们怀疑它是不是得了忧郁症。为不让它太寂寞,我又领回了现在这只日本种小黄鸟。它像个傻乎乎憨厚的小伙子,到了家就直着嗓子大叫。老鸟对它的出现毫不理会,一年半中老鸟没有正眼看过小鸟,如果放在一起,老鸟就会狠狠地啄咬小鸟,尽管小鸟用各种啼声对它献媚,老鸟仍然深深地沉浸在对老伙伴的思念中。
小鸟会回应我们的呼叫,老鸟不会。我们一直以为它哑巴了。
妹妹从美国回家时认为我们冷落了老鸟,在我们热情地叫“小鸟、小鸟”时,她总是蹲在老鸟的笼子旁,一遍遍地叫着“老鸟、老鸟”。一天,老鸟用沙哑的嗓音,“叽”的一声回应了妹妹的呼唤,打开了封闭一年半的喉咙。我们欢呼雀跃,每天鼓励它、叫它,它的声音越来越响。结果,当它开始歌唱时,是那么娴熟,那么舒展,特别是用舌的颤动让气流滚动发出的一串串的颤音,简直是美妙难言。就这样老鸟与小鸟开始了西洋美声与传统戏曲的结合。这一对“断背山”似的好兄弟,当一个见不到另一个时,就会焦急地相互呼唤,宛如隔山对话。
一年年过去,老鸟老了,小鸟成年了。老鸟歌唱的声音越来越低,歌唱次数越来越少。小鸟却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调皮。老鸟已经老到除了吃点喝点什么都懒得做,有时早早地就站在鸟笼里的水缸上睡觉(它永远睡在水缸上,而小鸟睡在米缸上),我时常对它说:“老鸟啊,你好好地活着,你不会唱了也没关系。”
老鸟每天安逸地过着,“聆听”着小鸟的大呼小叫。昨天傍晚我照例给两只鸟喂菜,老鸟见了我又热情,又激动,我能感觉到它从未有过的高兴,就像人高兴起来双脚紧促地踩地。它欢快地吃菜、吃米、喝水,跳啊,飞啊,而且面对我不停地唱。我对妈妈和先生说:“老鸟很兴奋,很反常,可能要死了。”晚上妈妈叫它,它也回答妈妈,妈妈也奇怪:“它平时是不理我的,是不是回光返照?”
今天一早我就去看老鸟,好好的,就又给它菜吃,它站在菜叶上使劲地吃(很长一段时间它是吃不动菜了)。中午再一看,它站在横杆上缩成一团,头埋在翅膀下,像刺猬一样,浑身发抖。我急忙叫它,隐约听到它翅膀下发出的叽叽声。我感觉不好,忙叫妈妈。但我又怀疑它是不是睡着了在打呼。一会儿再看,它移位到笼子底部中央,还是蹲在地上发抖;再过一会儿,它又移位到紧靠笼子边的地方。
妈妈要我拿小棍碰碰它,我说:“它要去了,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去,不要打扰它。”妈妈又要我把它拿出去晒太阳,我说:“虽然太阳很好但气温很低,它受不了的。”但不到一分钟,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一幕:老鸟突然双翅展开,头猛地向后一仰,然后慢慢地依在笼子边的横栏上,就像斜放在枕头上安详地睡去。它身没有倒地,而用双翅和尾巴支撑着,做出了一副飞翔的造型。我差点流出泪来。
我至今想不明白,老鸟怎么会在那种浑身发抖缩成一团的状况下,从凌空的横杆上移位到笼边?它一次次换位置难道就是为了把头斜放到横栏上,与双翅尾巴一起形成支点,以一个凌空展翅的美丽造型飞向它的天堂?
老鸟飞去了,小黄鸟是知道的,昨天它一声不响,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看不见老鸟时一声声呼叫,并等待老鸟的回应。当我收拾好老鸟的笼子后,小黄鸟才开始大声地歌唱,声音是那样的凄厉。我到这时才理解了小黄鸟的痛苦,可见它也是有情有义的生灵。(选自《文汇报·笔会》2007年2月,有删改)
1.当“我”领回做伴的小黄鸟时,褐色芙蓉鸟为什么“毫不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使用对比的手法写褐色芙蓉鸟,请认真阅读文章,从中选出两处,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分析题目“动人心弦的绝唱”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主张将结尾画线句改成“当我收拾好老鸟的笼子后,却发现,耳边从此消失了小黄鸟的歌声”,你认为改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由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促进一切科学工作是达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个目标的要求。
B.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理智和艺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
C.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对于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法律的保障和全体人员的宽容精神对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E.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就完全能够达到。
2.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工作之余还有可能从事个人的活动,属于第二种“外在的自由”。
B.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二个目标的基本前提。
C.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相辅相成,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D.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
3.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中华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一定是自觉自愿的,“复礼”不过是“克己”的结果罢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的实现。“仁”属内,“礼”属外,它们互为表里。“仁”实为“礼”的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从道德人格养成的顺序来看,一般是须先懂得规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虽然《中庸》说“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终究还需要“诚意正心”的自觉。
孟子拿射箭打比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为风的干扰或者别人的打扰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来检讨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这就是儒家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内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态,这归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这是说,东、西、南、北,加上天、地,这六个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问,而是应该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所以,孟子有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说法。
中国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证成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证成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异。夏天热了,中国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并不致力于改变生态,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西方人则偏好发明电风扇、空调机之类的物件,通过改变生态来适应自身。这些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
追根溯源,应该说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着一种发生学关系。其实,鸟瞰中国的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型文化,而是农耕型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对于欧洲民族来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然而,“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比较了中西空间意识的不同,指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
中国文化的这种内敛性格和取向,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或许正因此避免了因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节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12月16日)
1.下面对“克己复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克己”就是“去私”,“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言语举动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
B.“克己复礼”要求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礼”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为回到“礼”的行为规范上来。
C.“克己复礼”的实践方式一般是先遵“礼”而行,再领悟其中的道理,但习“礼”而无内省,仍无法达到“仁”。
D.“克己”的内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检讨自己,反躬自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从外在找原因。
2.下列对“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形成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孟子的“仁者如射”就是说仁德君子要“求诸己”。至于外在的“六合”,圣人不考究、不追问。
B.“仁”和“礼”一内一外,显示中国文化人格重视“修身”、重视伦理道德的一面,至德的“圣人”理想的目标就是征服自我。
C.它也受到中国地理环境的根源性的影响,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在农耕文化看来,海是陆地的边界,陆地处于中心。
D.中国文化的内敛性格和取向,虽然比较难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可能也避免了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克己复礼”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这种“内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内在”的自觉。
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不同,他们分别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
C.农耕文明有封闭性,它以陆地为中心,是自足性的;海洋文明有开放性,它以海洋为中心,具有征服性。
D.西方人对待无尽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重视实践;中国人的态度是敬仰和向往的,重视想象和心灵寄托。
方叶
(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做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地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髻,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勤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都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木热水,掺合这飘柔香波。轻轻搓揉,洗去发髻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髻上每一粒沙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他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三岁丧父,九岁失母,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淘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眼睛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的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就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顿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我轻轻地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地揭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的面前,蜡黄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吃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的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贡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有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矻矻(kūkū:勤劳不懈的样子)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9)段写为母亲洗身,段末的问句实际上表达了希望能再次享受母亲的温存、抚爱的愿望。
B.第(11)段通过“跪下去”“泪水滑过她的胸脯”的细节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眷恋与负疚,深化了文章主旨。
C. 文章不事张扬,不事浮华,语句流畅,语调轻快;但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怀念。
D.文章所说的母亲“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指的是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作,却能吃饱穿暖,且到平平安安的生活境地。 E.唐代诗人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这篇文章所记所叙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孟郊这两句诗的诠释。
2.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第(2)段“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一句所蕴含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巧妙地勾勒了母亲的生命轨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母亲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组织材料的线索、顺序方面对文本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光潜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第⑤段提出,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1)精神上的残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神上的中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神上的短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Restoring the quakehit ecosystems is a question of balancin
- 2加在某段导体两段的电压变成原来的13时,导体中的电流就减为0.6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
- 3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古代阿拉伯国家的君主称为[ ]A.法老B.素丹C.国王D.天皇
-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城市的改革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行,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1)错误:
- 5听小对话,回答问题。1. Where is the family going for vacation? A. Amer
- 6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江苏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经调查发现与患儿适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
- 7如图,直线轴于点,直线轴于点,直线轴于点,…直线轴于点.函数的图象与直线,,,…分别交于点,,,…;函数的图象与直线,,
- 8如图,已知直线AB∥CD,BE平分∠ABC,交CD于D,∠CDE=150°,则∠C的度数为( )A.150°B.130
- 9反应2X(g)+Y(g)2Z(g) △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 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
- 10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A.都是多细胞生物B.都有细胞核C.都是分裂生殖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热门考点
- 1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45°,在轴上的截距为2,则此直线方程为( )A..B.C.D.
- 2关于简谐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B.加速度、速度方向永远一致C.在平衡位置加速度、速度均达到最大
-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1)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2)抛物线y=(2x+1)2的对称轴是直线x=-
- 4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力图发展,“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各民族、各地区的团结是稳定的体现又是发展的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5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g取10N/kg)
- 6设函数f(x)=xex,则[ ]A.x=1为f(x)的极大值点B.x=1为f(x)的极小值点 C.x=-1为f(
- 7如图所示为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的原理图,P为金属球,悬挂在一细长金属丝下面,O是悬挂点,保护电阻为R0,CD是水平放置的光
- 8《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
- 9同时抛掷两枚硬币,每次出现正面都向上的概率为[ ]A、B、C、D、
- 10“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山河”“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等是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