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寻找生命的磨盘 陆寿铭
我十七岁时在乡下,村上人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小X光机”,这个绰号其实是夸我为人搭脉搭得准。我家是祖传中医,我父亲在世时为人看病,常用一句“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的根源”的话来说明搭脉的作用。其实,父亲比我搭脉还要神奇,我幼时跟父亲学医,看父亲给人搭脉,一般都是双手齐上,双目微闭,那时四周很安静,似乎能听见父亲的心和病人的心一齐跳着。
父亲为人搭脉时,一般都坐在院子里的瓷石鼓上,如果此时遥望父亲,就会觉得瓷石鼓和搭脉之间存在某些必然的关联,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就像夜晚站在院子里遥望茫茫宇宙中的星星,看不清时只能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一度时期,我曾饶有兴趣地怀想大自然中的石头和中医似乎也存在一些神奇的关联。以前听父亲说,他年轻时在石鼓路口的一处老宅中跟随名医施今墨先生学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施老先生家中全是石桌,石凳,父亲就在石桌上帮施老先生抄了几年药方,父亲感觉医术长进了许多。后来父亲自己也买了几只瓷石鼓当凳子放在自家的院子里,每天黎明,瓷石鼓会在晨曦中发出一种迷人的光芒,我相信这是智慧之光。等到我也能像父亲一样为人搭脉时,早已下放到了农村,那时我住在生产队的养猪场,自然没有美丽的瓷石鼓当凳子,甚至连一张桌子也没有。有一天我偶然在仓库里发现有一个青石大磨子,圆圆的磨盘正好用来当桌面,当时真的很高兴。从此,只要有人来找我搭脉,我就会把来人带到这石磨前,好在乡下人见惯了石磨,并不觉得吃惊,但是等到把手臂卷起,把手腕枕在冰凉的石磨上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有些粗糙,我觉得粗糙的磨盘正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只要坐在石磨旁,许多灵感就会突涌而来。说来也奇怪,在石磨上为人搭脉的日子里,我不但每次为人搭脉都搭得很准,而且名声也渐渐地传了出去,连三十里外的东坝镇也有人来找我搭脉。记得那年春天,因为找我的人多,竟然把屋后的那片苦麻菜也踩平了许多。
但是人的命运安排往往身不由己,我从农村返城以后,曾经辗转换过好几种工作,年轻时一直想当一名出色的中医,但始终未能如愿。前年12月28日是知青下放三十周年纪念日,我随朋友又回到了当年的乡村,一下车我就直奔养猪场,想去看看那个大青石磨盘,谁知养猪场的房子早就拆掉了,我怅怅地回到村子里,却见队长家的长凳上坐了一排人都在等我,全是找我搭脉的熟人。三十年不见,有许多话要说,但是那天我因急着赶车,最终也没顾上问一问养猪场石磨的下落。再想想那个青石磨盘或许也有生命,既然流落到人世间,尘埃就不会永远将它湮没,有可能还会再见。
1.文章的题目为“寻找生命的磨盘”。作者为什么把青石磨盘称为“生命的磨盘”?请分点阐述。(6分)
2.根据下列要求,分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⑴“瓷石鼓会在晨曦中发出一种迷人的光芒”——为什么说瓷石鼓会发出“迷人的光芒”?
⑵“我觉得粗糙的磨盘正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为什么说磨盘“是上天送给”的?
3.文章最后一段,⑴“我”未能看当年那个青石磨盘时,心里为什么“怅怅”的?⑵接着写到在队长家见到那些等我的人全是当年找我搭脉的熟人,文章记叙这个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从施今墨先生到“父亲”到“我”,文中的人物都和石头相关联,都对中医有着石头般倔强不懈的追求。 |
B.从考究的石桌、石凳,到瓷石鼓,再到粗糙的石磨,既表现了其主人在从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嗜好,也暗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 |
C.“我”用磨盘搭脉时,乡下人并不觉得吃惊,但是石磨有些冰凉和粗糙,毕竟是个遗憾。但由于当时生活的艰苦,只好因陋就简。 |
D.“我”对青石磨盘流落到人世间感伤而不沮丧;“我”相信它有可能还会再见,表现了“我”的“未能如愿”的从医愿望终有实现的一天。 |
答案
1①中医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通过传承而延续下来的,“石磨”是文化遗产的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②作者从施老先生家的石桌、石凳写到“父亲”使用的瓷石鼓和自己为人搭脉的青石大磨子,仿佛是一代代人生命的延续。
③“我”年轻时想当一名出色的中医而未能如愿,“石磨”是“我”人生愿望的寄托。
每一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⑴因为瓷石鼓和搭脉之间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关联对“我”来说有着一种神秘感;同时也因为“我”对中医的“智慧”十分崇拜的心理。
⑵“我”用石磨为人搭脉,石头和中医又一次具有了神奇的关联,这似乎“上天”的安排;坐在石磨旁,“我”的灵感就会突涌而来,这灵感的神奇是无法解说的,似乎是“上天”赋予的。每一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⑴当年想当一名中医而未能如愿,如今连作为这个愿望的寄托的石磨也见不着了,所以心里“怅怅”的。⑵石磨见不着,但是当年找我搭脉的熟人还记着“我”,毕竟是个安慰。同时也为文章最后的那句议论作铺垫。每一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A D
解析
1.
2.
3.
4.A.“都……有着……倔强不懈的追求”有误。文中叙述施今墨先生和“父亲”的部分并没有写到他们的“倔强不懈”。D.“从医愿望终有实现的一天”有误。文中的青石磨盘作为一种象征物,“尘埃就不会永远将它湮没,有可能还会再见”,说的是它的象征意义。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寻找生命的磨盘 陆寿铭我十七岁时在乡下,村上人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小X光机”,这个绰号其实是夸我为人搭脉搭得准。我家是祖传中医,我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女教师的特异功能 张玉庭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
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
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就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 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
可她想想,又笑了。
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能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有水,怎么板书?
没有水,怎么上课?
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
水!
水!
有水就能上课!
女教师猛然地转身,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地写起来。
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
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天!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奇异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的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报载,在七届人大召开的一次分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山区的小学教师,曾含着泪讲了这样一件事:因为没有经费,买不起粉笔,他们曾用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
(选自《小小说选刊》,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偏僻贫穷的村庄学校,女教师以虔诚的态度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她发明了“以水代笔”的“奇怪的上课方式”。 |
B.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灵感,女教师就是在艰苦环境里发明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从而神奇般地造就了一批神童。 |
C.作者用“亭亭玉立”和“仙女般的纤纤玉指”来刻画女教师的美好形象,她用女性的纤柔承担起振兴贫困山区教育的责任。 |
D.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就像那个漏水的杯子,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遗漏了太多的机遇,它让女教师有了沉重的使命感。 |
2.女教师就“以水代笔”为学生上课。可是有一天,女教师“哭了”,后来又“笑了”。分别分析这一“哭”一“笑”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4分)
⑴“哭”:
⑵“笑”:
3.简述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6分)
⑴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的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答:
⑵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答:
4.“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小说的情节从这里开始发生了奇异的变化。请指出作者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
陌上花开缓缓归 忍 冬
①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这是何等的一种意境:“三月风情陌上花”,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舒畅。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人痴,恍惚人的骨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②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③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过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④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⑤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⑥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⑦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1.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钱镠产生了
,苏东坡产生了 。
2.⑴作者为什么强调苏东坡是“秋天”踏上临安陌上的?⑵作者说:“我心已是陌上花开。”请指出作者这句话的含义。(4分)
3.在文章倒数第⑤段,作者将自然(陌上花)与人类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思索,有哪些收获?请用简要、明白地叙述作者的思索所得。(分点陈述)(6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从陌上花开的景色入手,由陌上风景所引发的人对景的情感推及到人对人的情感,进而推及到对历史乃至文化的感悟,意蕴十分丰富。 |
B.“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舒畅。”这里面既包含了人对景的赞美,也包含了景对人的回应,表达了人与景(自然)的亲密关系。 |
C.钱镠疏于国家治理,身在朝中却惦记着临安陌上的爱妃,作者对他颇有微词,但对“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中的柔情给予了充分肯定。 |
D.作者认为对自然美的欣赏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但只有像苏东坡那样的睿智者才能从对自然美的欣赏中生发出的对人类历史感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
谜样的性格
契诃夫
头等客车的单间车房。
一个俊俏的小女人在蒙着深红色丝绒的长沙发上半躺半坐着。她手里使劲攥紧一把贵重的毛边扇子,扇得沙沙地响。她那夹鼻眼镜不时从好看的小鼻子上掉下来。她的胸针在胸口起伏不定,犹如波涛中的帆船。她心情激动。……她对面小长沙发上,坐着一个省政府的特任官。他是新进的青年作家,在本省报纸上发表些取材于上流社会生活而又篇幅不大的小说。
“啊,我了解您!”特任官说,吻一下她手上靠近镯子的地方。“您那敏锐善感的灵魂,正在迷宫里寻找出路。”
“您描写我吧,沃尔杰玛尔!”小女人说,忧郁地微笑。
“我的生活那么丰富,那么错综复杂,那么五光十色。……不过主要的是我身世不幸!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种受苦受难的女人。”
“我生在穷苦的文官家庭里。我父亲是个善良的人,头脑聪明,不过……时代和环境的风气啊,……他喝酒,打牌,……受贿。……还有我的母亲。……可是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无非是贫穷,为一小块面包而挣扎,自己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总之,我得为自己打开一条路。……可是我只受过贵族女子中学那种不健全的教育,读过愚蠢的长篇小说,犯过青年人常犯的错误,有过胆怯的初恋。……我期望幸福,而且是什么样的幸福!我渴望做自由人!对了!做自由人,我认为就是我的幸福!”
“美妙的性格!”作家喃喃地说,吻她手上靠近镯子的地方。“我吻的不是您,好女人,而是人类的痛苦!您记得拉斯科尔尼科夫(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的男主人公)吗?他就是这样吻的。”
“啊,沃尔杰玛尔!我要赫赫的声名,……要轰轰烈烈,要荣华富贵,就像每个(何必假装谦虚呢?)不平凡的性格那样。我渴望一种不平凡的……不是女人所想望的东西!可是后来,……后来,……我在生活道路上碰到一个阔绰的老将军。……您要了解我,沃尔杰玛尔!要知道这是自我牺牲,这是放弃个人利益,您要了解我!我不能不那样做。我总算使得家里人富裕了,我能出外旅行,干点善事了。……可是我多么痛苦,我觉得将军的拥抱多么难受,多么卑贱庸俗。那种日子,……那种日子可真难熬!可是有一种想法稳住了我的心:反正老头子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总要死掉,那我就可以要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把我自己献给我所爱的人,那就幸福了。”
小女人用力摇扇子。她脸上现出要哭的神情。
“后来老头子死了。……他给我留下一点财产,我自由得像那个鸟一样。现在我总算可以幸福地生活了。……幸福来敲我的窗子。只要推开窗子就可以把它放进来了,可是……不!现在我总算可以把我自己献给我所爱的人,做他的伴侣和助手,为他的理想奋斗,生活幸福,……可以有个归宿了。……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情是多么庸俗,恶劣,愚蠢!一切事情是多么卑鄙,沃尔杰玛尔!我真是不幸,不幸,不幸呀!我的道路上又出现一个障碍!我又感到我的幸福遥远,遥远了!唉,我多么痛苦,要是您知道才好!多么痛苦啊!”
“不过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拦住您的去路呢?”
“又是一个阔绰的老头子。……”
那把断裂的扇子盖住她俊俏的小脸。作家伸出拳头支住他那苦苦思索的脑袋,不住叹气,带着精通心理学的行家气派开始沉思。这时候火车头拉响汽笛,嘘嘘地放气,车窗上的帘子给西下的夕阳照红了。
小题1:主人公“俊俏的小女人”说“我得为自己打开一条路”,你认为她要为自己打开一条什么样的路?(6分)
小题2:小说多次写到小女人手中的那把扇子,你认为那把扇子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契诃夫的小说,常通过小人物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请紧扣文本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节选)
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旁坐了,慢慢的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弟兄几个,学名唤什么。秦钟一一答应了……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忽然宝玉问他读什么书。秦钟见问,因而答以实话。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一时摆上茶果,宝玉便说:“我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省得闹你们。”于是二人进里间来吃茶。秦氏一面张罗与凤姐摆酒果,一面忙进来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倘或言语不防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他虽腼腆,却性子左强,不大随和此是有的。”宝玉笑道:“你去罢,我知道了。”秦氏又嘱了他兄弟一回,方去陪凤姐。
一时凤姐尤氏又打发人来问宝玉:“要吃什么,外面有,只管要去。”宝玉只答应着,也无心在饮食上,只问秦钟近日家务等事。秦钟因说:“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再读书一事,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正是呢,我们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我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呢。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家祖母因说:一则家学里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反不好,二则也因我病了几天,遂暂且耽搁着。如此说来,尊翁如今也为此事悬心。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敝塾中来,我亦相伴,彼此有益,岂不是好事?”秦钟笑道:“家父前日在家提起延师一事,也曾提起这里的义学倒好,原要来和这里的亲翁商议引荐。因这里又事忙,不便为这点小事来聒絮的。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宝玉道:“放心,放心。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二人计议一定。那天气已是掌灯时候,出来又看他们顽了一回牌。算帐时,却又是秦氏尤氏二人输了戏酒的东道,言定后日吃这东道。一面就叫送饭。
小题1:宝玉见了秦钟,为何有“心中似有所失”的怅惘?
小题2:秦钟见了宝玉埋怨自己生在“清寒之家”,这与宝玉埋怨自己生在侯门公府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
小题3:如何理解“‘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4:本选段重在写宝玉初识秦钟,可情节中穿插上秦钟姐姐秦可卿的叮嘱与凤姐打发人来问宝玉饮食,这有什么作用?
小题5:选文末段,宝玉与秦钟大谈如何上学读书之事,这与宝玉向来因厌恶经济仕途而不喜读书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节选)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
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龟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小题1:贾宝玉将落花撂进流水中,林黛玉却要将落花埋起来,他们二人在对待落花的感情上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林黛玉在读《会真记》时“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但当贾宝玉背诵书中戏词“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她却嗔指宝玉“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你如何认识林黛玉这样的矛盾心理?
小题3:贾宝玉在学着《会真记》里的戏词逗林黛玉时,作者写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你觉得这段神态描写中哪些词语最传神,为什么?请找出一两处试作简要赏析。
小题4:宝玉被袭人叫走后,作者又写了一段林黛玉梨香院外听戏文的文字,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写林黛玉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林黛玉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戏文时,又想起来了“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等诗句来时,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些诗句从诗意上说,都有些什么共同之处?这些诗句对刻画林黛玉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最新试题
- 1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 2若是实系数方程的一个虚根,且,则 .
- 3正方形的识别: (1)(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定义) (2)( )的矩形是正方形;
- 4“It’s just a planet, It’s home.”这句话是对地球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它表达了A.保护地球环境
- 5梅雨、伏旱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A.南部沿海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 6材料一:1955年9月17日,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饱经折磨的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
- 7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1,AA1=2,∠BAC=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节能减排”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维生素C具有
- 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A.物质的颜色变了B.物质的状态变了C.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D.分子分解
- 10开关日光灯时,我们可以看到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机屏幕上出现断断续续的横的亮条干扰,这是因为日光灯发射出 _________
热门考点
- 1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不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5cm、7cm、2cmB.7cm、13cm、10cmC
-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可口可乐C.牛奶D.澄清石灰水
- 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______分离,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
- 4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B.何可胜道也哉C.予
- 5利用动物做 ,制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认为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
- 6当对自行车的轮胎充气时,轮胎中气体的密度和质量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和密度都不变B.质量和密度都变小C.质量和密度都增大D
- 7书写方程式: 镁带燃烧 ; 磷燃烧
- 8在25mL 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CH3CO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 9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同情是
- 10当b≠0时,比较1+b与1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