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青藏线上的海晏,因为两弹一歌而闻名。“两弹”是指当年的核试验,“一歌”就是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
青藏线上的海晏,因为两弹一歌而闻名。“两弹”是指当年的核试验,“一歌”就是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铁路通车后,“遥远的地方”就不再遥远了。同时交通革新也给当地传统生活带来了现代浪潮的冲击。
一鞭子打出“在那遥远的地方”
14日清晨,原子城外金银滩短暂的静谧被游客打断,他们与-位挂满银饰的藏族少女在张爱萍将军题词自”“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石前合影。游客们笑称藏族少女为“卓玛”。
“卓玛”是谁?据当地旅游部门的宣传材料,1939年,王洛宾来金银滩参与电影拍摄。他晚年提起当时有个非常喜欢的藏族姑娘卓玛,于是哼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说:“这不是传说,是真实的,青海人人知道。”不过.当年与王洛宾一起采风的朋友周宜逵质疑了这一说法。据周宜逵的回忆文章,所谓“一鞭子打出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真实的。“可能是王洛宾后来在某种场合一时陷入遐想脱口而出。即便是出自洛宾之口.我还是要说绝无此事!”周宜逵承认王洛宾说过那住藏族姑娘天真活泼.草原几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仅此而已.那一段神秘的爱情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对待质疑,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笑着说:“要的就是传说。说清楚了谁还有兴趣呢。卓玛象征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古老民歌和传统生活遭遇冲击
青海花儿能闻名全国也是借了王洛宾一臂之力。“花儿”是始于明代,流行于青、甘、宁、新四省区,汉、藏、回、土等民族的一种民歌,又称为“少年”。王洛宾根据青海“花儿”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从此花儿开始传遍全国。
据海北藏族自治州牧区的孔书记介绍.花儿在藏区也叫“拉依”,今年7月20日.金银滩草原将有大型的“拉依”大赛。海北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也说:“到了农历的节日,政府会进行组织。”不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从前传唱口头的“少年”.如今的少年会唱的并不多。
“我可不会唱,老人才会唱。”海北州西海镇的扎多称自己不会唱“拉依”。他的女朋友也不会唱..他们在当地放牧为生向往城市的生活。青藏铁路通车:给了扎多更多的希望.他辛苦打I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对唱歌没什么兴趣。
其实,不止“花儿”,在金银滩边上的金沙湾.一排排白色的帐篷密布河边。“郦有帐篷布这么密的.这里的牧民已经不再游牧了。”青海摄影师孙建军说。这些帐篷只是为了让城里人感受一下而已。真正的牧民都已经定居,“他们都坐在炕上看龟税呢。青诲牧民大多分了草场,各守自家田头了。”
亲见当年歌中女主人公
房东回忆王洛宾与卓玛:老相片讲述“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
金银滩上,施工人员在安放“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女主人公卓玛的塑像。
高高的土墙,飘动的经幡。关却江措老人在海晏县三角城的家是一个典型的藏家院落。
退休前的关却江措是海北州人大副主任.他的父亲叫同曲乎千户.1939年。电影导演郑君里到金银滩拍摄电影时,就住在同曲乎千户的家里,当时关却江措只有七八岁,但他仍记得有个“王先生”.王洛宾当时是西宁的一名教师.参与了电影拍摄。
在金银滩一带,只有同曲乎千户与养女萨耶卓玛能说汉语,所以只有他们能接待摄制组。当时只有17岁的萨耶卓玛亭亭玉立,草原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草原上最美的花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
在拍摄电影以及次年四月的采风中,萨耶卓玛与王洛宾度过一段好时光。人们传说,一次拍摄过程中,萨耶卓玛与王洛宾同骑一匹马,疾驰在草原上,下马时,卓玛用马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这就是现在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满大街都是卓玛
因为王洛宾的关系,在金银滩美丽的草原上,记者也希望能够遇到“卓玛”,倒不是奢望能得到她“一鞭子”,就像领略巍巍高原、碧水蓝天中藏族少女的风情。
一大群西宁来客与身穿藏服的少女合影,有人开玩笑大叫“卓玛,这边看”。那少女果然转了过来。几个游客面面相觑:“难道真叫卓玛?”一问之下,果然正是卓玛。
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介绍,三角城一带叫卓玛的姑娘很多.因为卓玛在藏语中是仙女的意思,所以整个奇藏一带叫卓玛的女子就很多。也因为王洛宾传说的原因,大家都想有个像传说中一样美好的爱情,所以海晏这片儿叫卓玛的就更多了。   .
最后离开西海镇出城的时候,记者看到有人用太阳能反光镜烤饼.觉得新鲜,围上去打听,烤饼的是一个年轻的 姑娘.热情掀开锅盖,给我们看。在请教芳名时,结果又叫卓玛!
1、文章中说“卓玛象征着一些美好的东西”,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一些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分)
2、(1)对于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冢乡”,作者评论为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结合文章,谈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6分)
(2)你对上面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5分)
答案
 
1、(1)指藏族地区少女的天真活泼、美丽可爱,以及纯洁美好的爱情。
2、(1)文章多处流露出对两种文化相互冲击的关注:如游客的涌入打破了当她的静谧;当地年轻人开始向往城市生活、“对唱歌没有什兴趣”.以致当地的传统民歌“花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牧瓦开始定居,生在炕头上看电视,游牧文化现在只成为旅游的“卖点”等等。(2)略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青藏线上的海晏,因为两弹一歌而闻名。“两弹”是指当年的核试验,“一歌”就是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国东部时间6月15日下午4时左右,微软公司正式对外宣布.从2008年7月开始,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将不再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而将精力放在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上。设立两年的过渡期.是为了确保权力的顺利交接,两年以后.盖茨将继续担任微软董事长兼重点开发项目顾问.并依旧是微软的最大***。盖茨当天还辞去了公司首席软件设计师一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微软全球员工都收到了一封盖茨发来的电子邮件。他在信中说:“在过去31年里。我的身心一直投入在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中。我和世界上最顶尖黛热情的同仁们一起创造了这个公司.让全世界无数人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我们仅仅处于软件时代的开端,我很期待看到微软的影响究竟能有多大……在今后的两年中,我还将和你们并肩战斗,实现这些梦想。”
盖茨要引退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美联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突出报道。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盖茨的引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过,对世界慈善事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盖茨曾许诺,将把自己大部分的个人财富捐给他的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国家的卫生与教育事业。而他的3个孩子只能从父亲500亿美元的家产中.得到几百万美元的遗产。拥有291亿美元资金的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截至2005年,这家机构已向第三世界国家捐助了105亿美元.挽救了至少67万人的生命.捐款数额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洛杉矶时报》在社论中称,盖茨要当全职慈善家的决定,将是慈善世界的一个福音。也许几十年后,当提起比尔·盖茨的名字时.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微软和视窗,而是一个慈善家的博爱。一种在个人理想成功实现之后的神追求。《华盛顿邮报》财称;盖茨为数字时代造就的成功企业家们树立了社会责任的新标尺。
对盖茨的崇拜者来说,盖茨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无疑强化了他作为资本英雄的个人魅力。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三年级学生文森特对记者说,他一直对盖茨的所作所为抱着一份羡慕和崇敬,而盖茨此次的举动“会让那些一夜暴富后忘乎所以,醉心于购买飞机、游艇、豪宅供个人享乐的精英们汗颜”。即便是那些一直憎恨微软垄断者形象的批评人士.这一次也似乎找不到指责的理由了。在硅谷一家软件公司上班的程序员马克自称是微软公司的一贯反对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赚钱已经不是盖茨考虑的事情。他的财富可以让他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很显然,他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环球时报》)
1.怎样理解“盖茨的引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过,对世界慈善事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5分)
2.华人世界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就是内心的财富,是真财富。”结合文中盖茨的举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梦 幻 同 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11.第①段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必须得去”同里的原因有哪些?。(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文章以写退思园为主,第②段写同里镇其它建筑的有哪些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探究第⑨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阅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如何”,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2008年 4月 21日《京华时报》)
15、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大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创造较丰。
16、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6—18 题。
在虚无、享乐中迷失的节日(节选)
彭富春
岁末年初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年中盛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人们一般都忙于过节,吃喝玩乐,喜气洋洋。当然也有人借此机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但人们大多不愿去思考节日的意义。
什么是节日自身的意义?节日首先呈现为时间的现象,它是一年中的某月的某一天。但节日并不是一个一般的时间,而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节日是对于一般时间的中断和区分。这个时间的特别性在于,它或者具有自然的意义,如春节作为一元复始;或者具有历史的意义,如圣诞节作为基督的诞生。所谓的节日正是这个特别时间的重复或者轮回。重复是回到同一天去,并回到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中去。重复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庆祝。庆祝具有狂欢的特性,它体现在许多方面:身体的、心灵的、语言的等活动。通过这种种方式,人们陶醉于节日之中,也就是与节日合为一体。对于节日的庆祝是对于节日的纪念。纪念是过去时间的回忆,即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因此回忆也是当下的呈现,是此时此地的人们生活世界本身的意义的生成。同时回忆也成为了期待,也就是让节日过去之后再度来临。在这样的意义上,节日作为时间的本性是回忆、当前化和期待的统一。
虽然我们现代人也依然过节,而且过各种形形色色的节日,但人们感觉到,节日越来越不像节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节日的“非节日化”现象呢?这在于人们庆祝节日时发生了问题。
首先是节日的虚无化。人类的节日都具有自然和历史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与自然相关,并且往往就是自然的节律。但这种自然的节日又被人伦化和准宗教化。如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西方的主要节日大多与宗教相关,是基督出生和死亡的日子。如人们过圣诞节时,在家里和亲人相聚,到教堂去赞美上帝。但这种节日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如现在的春节完全改变了其本性。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事。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人们更热衷的不是庆祝上帝的诞生,而是庆祝自己和亲友的诞生。
其次是节日的技术化。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试图以其万能的作用而控制一切,包括自然、人类和思想。当代的节日也逃脱不了技术的控制。节日的技术化表现为:技术在拼命地“制造节日”。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在宣传各种节日的信息,通知人们去过节。同时各种公共场所,如商场、饭店、剧院、街道等也拼命地装扮自己,给人们营造节日的感觉。各色人等在这种种技术手段的支配下不得不去过节。如果不去过节的话,那么人们好象与时代脱节了。
最后是节日的享乐化。这种没有了自然和历史意义并被技术化了的节日变成了享乐和娱乐的代名词。于是节日成了***的节日,是***的舞蹈和***之时。在节日里,***的刺激和满足主要是身体性,因此是身体的消费和被消费,吃喝穿戴、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等。总之,让身体处于陶醉状态,让感觉处于亢奋和宁静的变奏之中。
这些问题的提出无非要求我们去思考:究竟如何去庆祝节日?同时究竟如何去生活?
16.下面关于“节日”的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节日是一个具有自然或社会意义的特别的时间现象。
B.节日是回到过去的一个特别的时间,让它复活,具有新的生命。
C.庆祝节日是人们通过身心的语言的狂欢方式,与节日合为一体。
D.现实中的人们的生活世界是由节日文化生成的。
17.当今人们热衷于庆祝节日,但作者却认为人们已经“迷失”了节日。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种“迷失”具体表现?
                                                                            
                                                                            
18.以探讨庆祝节日为契机,作者对“如何去生活”给出了怎样的暗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泥地上的野花  
钟淑儿
每天早晨上班,都要经过一片铺了水泥的停车场。这停车场若不是年岁已久,就是当初修建时偷工减料:凸凹不平不说,还有许多裂缝,缝里长了小草,还热闹的冒出许多野花。
  初夏的时候,有些像牵牛花的藤和花,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仲夏以后,有一些叶子细长,枝茎粗细有致,均匀盛开的紫蓝色花。到了秋天,在那几乎看不到泥土的细缝里,竟然长出一丛丛三四尺高的小白花来。这些花,在我们家后园的树林里也有,可是这几棵却长得有点特别:枝茎朱红微带透明,叶子细小翠绿,每朵花直径约四分之一寸,有着深黄的花心和白色的花瓣。花瓣一片片摊平的围着花心,成为一个个像用圆规精心着意画出的圆圈,开得满枝桠都是。
  每次走过,看到这些野花,挤在糖纸、烟头和啤酒罐可乐罐里,开得那么恣意灿然,心中总感到人类渺小而宇宙伟大,自然洒脱。在上下班的路上,常常有许多发胖的中年人在做健身跑。他们流着汗、喘着气,拖着一身上上下下多余的肌肉,一抖一跳地跑着。这情景总使我为文明带来的矛盾感到可笑。现代人发明了洗衣机、洗碗机和许许多多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代替人工的机器,以为从此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日子了,怎料缺乏运动的身体发了胖,反又得把用机器省下来的时间和力气还原出来。自然规律是不能用科技来违反吧!
  每个时代,因为承受了先人的经验,都会创造出一份独特的进步,可是每每因不自觉或不自省而走上极端,人类变得越来越盲目和愚蠢。现代人的愚蠢是太崇信科技,傲视宇宙,睥睨自然。每次看到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人造卫星,心里总怏怏不乐。望着那火箭冒着几里白烟。划破长空而去,就好像看到一个抽烟的人,把还烧着火的烟头,往青绿的草地上一扔,染污了自然
  文明科技,原是人类从观察自然里创造出来的,而今,它却变成一堵墙,隔离了人和自然,而自然,应是生命和智慧的源泉啊!三天前,在朋友客厅坐着时,忽然听到一阵似是音乐,但又不成乐章的声音,转头往那边一看,但见几点红光,在那阴暗的角落里跳动着。再定神一看,才见到她13岁的儿子,跪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像砚台般大的电动玩具,聚精会神地按着控制钮。
  我问他在玩什么,他答道:“我在打足球。”
  突然间,好像看见他的头愈来愈大,身体愈来愈小。不禁想起三年前在纽约看毕加索画展,四五个钟头看了几百张毕氏的方块人像。后来走到街上,只觉得每个纽约人都是不成比例的:有时一只大眼睛生在脑后,有时手脚横长,曲曲折折,像装错了部位的机器人。
  若是电脑再继续发展下去,人类无条件地把它应用到生活的每一角落,那么,毕加索就不只是个划时代的大画家,更是个预言人类将来命运的先知了
  但愿我只是多忧多虑吧。自然也许有着菩萨心肠,不会让人类自暴自弃的,不然,水泥地上怎会开出这么多美丽的野花呢?
1、野花到处都有,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地描写停车场水泥地上的野花?
答:                                                                                    
2、“望着那火箭冒着几里白烟。划破长空而去,就好像看到一个抽烟的人,把还烧着火的烟头,往青绿的草地上一扔,染污了自然!”这句话有揭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答:                                                                                                                                                         
3、“若是电脑再继续发展下去,人类无条件地把它应用到生活的每一角落,那么,毕加索就不只是个划时代的大画家,更是个预言人类将来命运的先知了”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答:                                                                                                                                                                
4、结合全文,分析文明科技、自然、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文章的主题。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