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2000年3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已与癌症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与世长辞了。同五年前逝去的丈夫——著名生物学家曹天钦一样,她遗嘱中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是中国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谢曹两家是世交,谢希德与曹天钦青梅竹马,抗战爆发前,谢家从燕京迁往福建,两人鱼雁传书,联系不断。
谢希德从小体弱多病。1938年,17岁的谢希德患了股关节结核,她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每天都坚持学英文、读书。病愈后,谢希德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右侧的股关节已损坏,右腿从此不能弯曲。
不久,这个纤弱的、行走艰难的东方女子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扎实的英语基础,考入了厦门大学物理系。
1946年春,曹天钦赴英深造。走之前,他前往福建看望恋人,并正式向谢希德求婚。尽管她因病留下了残疾,可在曹天钦的眼里依然美丽如初。1951年,这对有情人双双学有所成:谢希德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曹天钦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学位。
当时,美国已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准许返回新中国!曹天钦和谢希德认为,学成归国,报效中华,是义不容辞的使命。谢希德以结婚为由,从美国去英国,并在英国举行婚礼。
婚后,这对年轻夫妇决定返回祖国。当时已在南洋的谢父极力反对他们回国,希望女儿女婿留在国外从事科研。一边是谢父的反对,另一边是祖国的召唤,面对两难抉择,曹天钦和谢希德最终选择了祖国。1952年秋天,他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没料到,此次与老父亲一别,要再相见已绵绵无期。几十年后,她曾对一位朋友说:“我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父亲一直不满意我的婚姻。但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拥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美满温馨的家庭。”
谢希德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复旦校园里度过的。1966年,她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当时“文革”已经开始,手术后不到一个月,“造反派”就强令她出院,回学校接受批斗。“造反派”给她规定了每天到校的时间。一天,在拥挤中上汽车时,她伤口破裂,疼得她大汗淋漓。为了准时到校,谢希德不再乘车了,每天拖着残腿步行到校。
即使如此,她依然牵挂着科研,也就是在那时,她的科研方向开始由“固体物理”转向了“表面物理”。
1977年8月,谢希德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随后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尽管她身居高位,但在复旦人的心目中、她依然是一位平等待人的良师益友,是可敬可爱的老太太。她不厌其烦地为许多学生和同事纠正论文及信件中的英语拼写错误;她每次去北京开会,总要给爱集邮的同事寄首日封;她喜欢看足球,世界杯赛刚开始转播,她就把儿子班上的球迷请到家里来看电视……
如今,谢先生走了,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是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小题1:此文开头写谢希德先生的辞世及遗嘱,这是什么记叙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4分)
小题2:作者称谢希德先生为“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作者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5分)
小题3:谢希德先生的事迹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请你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自己获得的一个方面的启示。(6分)
答案
小题:倒叙手法(1分)。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对读者的震撼力,吸引读者注意(2分);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1分)。)。答出“突出了谢希德先生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加1分,直至本题满分。
小题:①一生都在与病魔作不屈不挠的抗争。②患病残疾仍刻苦攻读并最终学有所成。③冲破政治和家庭的重重阻力,回归并报效祖国。④事业上敬业爱岗。⑤生活中待人和善,关爱周围的人。⑥死后捐献遗体,一生无所保留。(每答对1点得1分;答对4点即可得5分)
小题:从她与病魔抗争的角度,从在学业和事业上的不懈追求的角度,从她的人格魅力角度,待人处事角度,只要能联系谢希德女士的经历并结合自身来阐述即可。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2000年3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已与癌症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与世长辞了。同五年前逝去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清欢
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3)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4)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5)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6)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7)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8)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9)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10)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11)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12)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13)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4)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15)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第(3)段和第(11)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分析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渴望苦难
马丽华
①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藏北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有乌鸦和狼高兴得发昏,它们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
②山那边的重灾区多玛,正处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长江的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古往今来,洁白无瑕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藏北高原,几乎在每一个冬季!
③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④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人生!
⑤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说,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响、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
⑥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
⑦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所具特殊魅力的注解。
⑧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
⑨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⑩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1、作者在第1段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藏北高原的苦难的?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4分)
答:
2.如何理解第5段“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3.根据文中作者对苦难的描写和渴望,分析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6分)
答:
4.认真阅读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赏析性文字。(6分)
答: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玩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沃,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沃,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竞还处处葱笼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这生的风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玩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元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
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站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元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和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关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
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
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憧憬。 |
2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沉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
3.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
事常是湿的"?(6分)
答:
4.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沉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答:
火中取栗的人
周晗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地震撼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一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惟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的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决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本文有删节)
1、第一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1)隐士的某种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火中取栗”是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词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的个人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护理……
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鹅,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使烟和火……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坑,为破环,为***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1、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
答:
2、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火焰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6分)
答:
3、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6分)
答:
4、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
答:
最新试题
- 1美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________化和________
- 2直线y=﹣x+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 _________ ;若直线y=﹣x+3平移后经过点(3,1),则
- 3已知与之间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则与的线性回归方程必过 [ ]A.
- 4________ you promise to buy her a present, you can"t break i
- 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
- 6进入中学,我们正准备扬帆起航,开始人生旅途中的重要航程,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 ]A、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
- 7观察下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
- 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请从“干冰、钛合金、熟石灰、活性炭”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①可用于制造人造
- 10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0.第2 min时只改变一个
热门考点
- 1Her mother works at __________ hospital. She is a doctor.A./
-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2cm、1cm,若该长方体的各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则球O的体积为
- 3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涨过了100美元/桶,并还在不断上涨,石油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和导致局部战争的重要因素.下列叙述错
- 4Which sport has the most expense _________ training equipmen
- 5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冬天利用热水流过暖气片来取暖C.两手相互
- 6Whenever you are in trouble ,don’t hesitate _____us for help
- 7一线圈电阻为4Ω的电动机接在220V的电源上,正常工作时电流强度为5A,求:(1)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2)电动机的功率
- 8【题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一直面临着三个基本矛盾:
- 9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花香引蝶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
- 10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这一成功需要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