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过程逐渐转变和发展起来的,这除了博物学家的观察之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过程逐渐转变和发展起来的,这除了博物学家的观察之外,还有分子生物学展现的一些“证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在研究一种特殊蛋白质时所发现的细胞色素C。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它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它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为多细胞的有机体的产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种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这些氨基酸围绕着一个玫瑰花形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的血红素基团。这些氨基酸的位置可以变化而分子的结构不变:在人和黑猩猩身上相同的,而在人和马身上就有了区别(104个中有12个位置不同),在人和粮食霉菌上则达到了最大区别(104个中有44个位置不同)。两个如此不同的蛋白链为什么能有相似的功能呢?答案是这样的:即大多数的氨基酸是可以相互置换的,只有一些(在我们熟知的所有物种中仅有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其活动时被替代。另一方面,从进化的观点看,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现在分离开的两个有机体的共同祖先距今时间越远,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的改变就越大。
细胞色素C以其古老和易于获得结晶而引起了有关生物学家的极大重视,有助于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的区别,掌握其有关进化的很多信息,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可能时间。这样绘制的进化谱系图与传统方法绘制的谱系图相一致: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对照就成为研究进化过程的一种宝贵的工具和手段。
小题1:下列对细胞色素C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胞色素C被发现后,进化论关于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的观点终于得以证明。
B.细胞色素C在所有的生物有机体中分子结构不变。
C.细胞色素C是生物有机体进行呼吸的基本要素。
D.细胞色素C由氨基酸构成,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大都可以变化。
小题2:对文中加点的“相似的功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促使多细胞的有机体产生。
B.区别开人和马、人和粮食霉菌。
C.在蛋白质活动或停止活动时相互置换。
D.通过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
小题3:下面对“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有细胞色素C。
B.如果缺乏细胞色素C,生物有机体就会死亡。
C.细胞色素C可以给生物有机体供给能量。
D.细胞色素C可以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
小题4: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
A.因为细胞色素C非常古老,所以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可能时间。
B.两个分离开的有机体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排列顺序越接近,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距今距离越近。
C.氨基酸的序列,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变化,尽管有一些位置上的氨基酸在所有的物种中都是一致的。
D.除了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活动时被替换的氨基酸外,其他的氨基酸可以相互置换。

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B
小题:D
解析

小题:A中细胞色素C的贡献只是进化论观点在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证据,而进化论有关“生物都有一个共同起源”的观点,早已得到证明。
小题:A是细胞色素C的贡献,B是性质,C是不同的蛋白链有相似的功能的原因。
小题:A不完整,C、D错在细胞色素只是生物通过他来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它本身不供给能量,也不通过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
小题:D错在应为“在我们熟知的物种中有35个”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过程逐渐转变和发展起来的,这除了博物学家的观察之外】;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北京的小胡同
季羡林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北大与清华各考三天,考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特别可怕的是那些臭虫的空降部队,防不胜防。
但是,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在黄昏时候,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若饴。耳听镪铿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人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人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胡同里: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我住的地方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我是不相信什么鬼怪。我感兴趣的不是什么鬼怪显灵,而是这一所大房子本身。它地跨两个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我最初没有注意是什么树。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缨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小题1:结合语境,分别说说第③段中“悠扬”、“深邃”、“凄清”的含义。(5分)
小题2:第⑤段中“这样复杂的内容”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小题3: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句话的?(6分)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4分)
A.文中几次提到花的幽香,流露出对小胡同的爱和眷恋之情。
B.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C.倒数第二段中的“吞噬”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摩天大楼”的怨恨之情。
D.全文通过对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已经结下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文化的眷恋。
E.文中多次写到“臭虫”,看出作者对这种“与臭虫搏斗”生活的无奈和对北京小胡同生活的淡淡的遗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科学家争分夺秒剖析猪流感
禽流感与非典型性肺炎残酷地提醒世界,暴发新流行性疾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现在,一种貌似更加普通的病毒是否会让世界再次接受考验?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教授、流行病学家保罗•凯利说,猪流感的致死率比禽流感低,但他也警告说,这种流感令人喜忧参半,因为它可帮助病毒加快传播速度。凯利说,禽流感仍能得到相对控制,因为禽流感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而猪流感的传染性极强。
猪流感病毒已在墨西哥导致成百上千的人病倒。这次的猪流感仍是一种神秘的传染病。但我们目前对它的了解也不少了:罕见的是,这种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拥有和禽流感、人类流感病毒相同的特征;新病毒能够在人际间传播;病毒在许多人身上只能引发与普通流感类似的一般症状。
这种病毒目前主要攻击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但此类病毒的恶名在于其进化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代理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26日说:“调查病毒致命性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流感病毒的特性会发生变化——可以从温和变得更加致命,也可以从致命变得相对温和。”
专家们认为,目前的疫苗生产落后陈旧,但发明更新、更有效的技术尚需几年时间。英国莱斯特大学疫苗专家卡尔•尼科尔森说:“显然,如果这种病毒发展成大面积的疫情,在第一波疫情结束前,疫苗都无法研制出来。”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目前被称为“A/H1N1型病毒”的猪流感病毒具有北美猪种、欧亚猪种、鸟类和人类基因序列的特点。病毒表面的H蛋白(血凝素蛋白)原本只在猪之间传播,对人体免疫系统来说属于新事物——这就是流感传播的重要条件。
事先没人知道是否会暴发流行病,或者说流行病将如何暴发。病毒的流行取决于病毒的毒性、人们当前的免疫力水平,以及因过去身患季节性流感而产生的抗体是否对新病毒产生作用。
由于绝大多数人不会频繁接触猪,因此他们体内不会产生可以预防猪流感的免疫力。科学家担心假如人际间传染变得更迅速,目前的猪流感病毒就可能导致疾病大流行。
也有科学家警告说不要对猪流感反应过度。
用大规模接种疫苗来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还是说这种对病毒的过度反应可能产生弊大于利的结果?公共卫生专家对此问题的看法依然存在分歧。布雷西说,对那些正在抗击当前猪流感疫情的公共卫生机构而言,其教训是“过度反应与重视不足都很危险”。作为以防万一的措施,美国有关机构正进行先期准备,希望研究出针对当前猪流感病毒的疫苗。
(选自2009年5月2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有删节)
小题1:猪流感与禽流感有哪些异同?下面论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与禽流感和人类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特性大致相同。
B.我们对禽流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有对付禽流感的经验,而猪流感则是一种神秘的传染病,要对付它就很困难。
C.猪流感病毒在许多人身上只会引发与普遍流感类似的一般症状,致死率比禽流感低。
D.禽流感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因而能得到相对控制,而猪流感在人际间的传染性却很强。
小题2:为什么猪流感病毒的危害性很大?下面论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猪流感病毒目前主要攻击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老年人和身体衰弱的人反而不容易感染猪流感。
B.猪流感病毒的危害性在于它的进化能力,它的特征可能会发生变化,既可以从温和变得更加致命,也可以从致命变得相对温和。
C.猪流感表面的H蛋白原本只在猪之间传播,对人体免疫系统来说,猪流感就完全属于新事物,因此极易感染。
D.绝大多数人不会频繁接触猪,因此人体不会产生预防猪流感的免疫力,如果人际间迅速传染,就会导致疾病大流行。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猪流感病毒看起来是一种更加普遍的病毒,所以同禽流感和非典型性肺炎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新流行性疾病的危险依然存在。
B.普通流感可以用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所以大规模接种疫苗完全能够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
C.由于猪流感病毒极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所以暴发猪流感比禽流感和非典型性肺炎更令人担忧。
D.由于猪流感病毒的进化能力很强,所以目前的疫苗将无法阻止猪流感病毒在全球的蔓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轻轻照耀(节选)
朱浩
冬天的早晨,醒来的时候被窝里还是暖洋洋的。这一刻房间静得出奇。离我不远处的一排窗上布满了水气,阳光无力地投在上面,看得出外面定是个好天气。忽然,这水气蒙蒙的窗上出现一个影子,很快,我辨出那是一只停在窗台上的鸽子,正慢慢地拍打着翅膀,而冬日的阳光把这一组连续的动作映在窗上,这种感觉很有点像是皮影戏。
我一直在寂静中躺着,看着这只鸽子,直到它飞走。而我的心中却泛起了一丝喜悦,甚至可以说是欢乐。我把刚才的这一切都当作是一个梦的延续,是梦幻在现实中的延续。我的这个想法肯定与“人生如梦”的说法有着天壤之别。
就在几天前,与一个朋友坐在房中下棋,有一只蝴蝶飞来,竟然停在窗口的一盆花上,于是我们便谈到了庄周梦蝶。我说,“在认识了这个寓言由于太夸大了相对性,从而引入了虚无这一点的同时,我总在想象这位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在那美妙的一刻,他的心灵是否还有对欢乐敏感的一面呢?”听我这么说,我的朋友笑了。
就东方文化而言,似乎总有一些相通的东西。据说日本俳句诗人松尾芭蕉在一次似睡非睡的坐禅中,偶然听到一只蛙跳入屋外的池塘,那“扑通”的一声,激发了他广及宇宙间的幽思:寂寞古池塘/一只青蛙跳去/那水的声响。这便是俳句中千古的绝唱,芭蕉在日本被奉为“俳圣”,对那乍一看平淡无奇的诗句,如细细品味的话,我想能体味王维、陶渊明诗境的中国读者也自然是会体味它的。
  说起陶渊明,他曾是我最崇尚的诗人,在我看来,他的离群索居和清高飘逸,事实上时刻是与他心灵的欢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他是个欢乐诗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曾不解他何能以如此轻松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为后人视作宝贵财富的东西。不管如何,这首《饮酒》诗充满着在夕阳西下、大自然宁静和谐的气氛中,对自由和欢乐的感悟。
当我照例以这样的习惯躺下,顺手从床头一大叠灰尘覆蒙的书中再次发现陶渊明时,一只极小的、淡黄色的蜘蛛从这位古人的诗集里很快地爬出来,并且在我的手上显得不知所措地左冲右突。我帮它回到了地板上。它在我手臂上飞快爬行时,皮肤上那痒酥酥的感觉,委实让我觉得一阵喜悦。
几年来,我一直置身于书籍间,想探寻中国艺术直到东方艺术的精神实质,几乎在任何时刻我都希望通过任何可能的途径来得到答案而我却从来没有发现,这种精神的所在原来竟离我如此之近,它是活生生的,那样自然而令人欣慰;它是那样不易发现,却又在无意间,在瞬间让你领悟了。这便是那只从陶渊明诗集中爬出来的小蜘蛛给予我的启示,说到底,那便是对一切生命的感悟。
因此我想到了我一个年迈的远亲。年轻时他经过商,而且据说相当成功。而现在整天除了忙于照料满满一阳台的花草,一只芙蓉鸟,在余下的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可以说显得十分幼拙的旧体诗。他乐在其中,亲手用工整地抄录好,并且装订成册。而当这些诗转到我手中的时候,他却已寿终正寝。据说他去世的那天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坐在躺椅里午睡,直到家人发现他已经过世。
齐白石的画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当他感到暮年将临时,他便在许多空白的画纸上预先画好了笔法要求精细的虫鸟,所以当他终于因衰老而眼力不济时,他只须在画纸上稍添几笔花草山石,就可向世人展示他的“近作”了。
这也许是一个艺术家平静的等待衰老和死亡的特殊方式,从中看不出丝毫的恐惧和悲观。那可以说是一种极其坦然的人生态度。
我曾在朵云轩见过一张白石老人的画,画幅不大,但那空空的画面上三尾栩栩如生的虾,却总让我感到生命恬静的欢乐。于是在有一段时间里,只要路过那里,我就要进去看看那幅画,它每次都一样地打动我,并不异于本文开头所述的那窗上的鸽影。
再说说那早晨。在温暖的被窝里,当鸽子飞走后,看着水蒸气开始清融的窗上仅剩下的阳光,我想起了希腊诗人埃利蒂斯歌唱太阳的两句诗:“痛饮科林斯的阳光/读着大理石的废墟。”这是一个典型的地中海诗人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他享有“饮日诗人”的美名,并获得过197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选自《散文》92年第3期,有删改)
小题1:文中引用陶渊明《饮酒》诗并加以评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章的行文思路加以概括。
小题3:作者是如何阐发标题“轻轻照耀”的含义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按要求答题。(18分)
寻人启事
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小题1: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4分)
小题2:第四段说“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请你挖掘一下这“留言”中包含的“报复的快意”。(4分)
小题3:(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2)“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小题4:作为一个鉴赏者,你最欣赏这篇小说的哪一点?请作简要表达。(答案最好不超过80个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陆游》,完成下题。
陆 游
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止住,说,没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
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吗?
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敢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子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陆游说他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
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
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
哪儿有什么杀伐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丝竹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
一记响亮的巴掌掼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
儿子不知所措。突然,陆游猛然跃起。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已经飞向北方的天空。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的歌舞仍然绵绵不断。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小题1:“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中的“抓一把诗解馋”应如何理解?
小题2:⑴如何理解“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⑵小说一再写到西湖的歌舞,这对表现陆游的形象有何作用?
                                                                      
小题3:为什么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小题4:“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⑴你能写出这首绝句吗? ⑵儿子为什么感到一片茫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