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
与中国神话相关的几个问题
深化创造的黄金时代在史前时期。中国史前文化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大系统。西部文化朴实,东部文化浪漫;西部勤于人事,东部繁于祀神。中国几支主要的玉器文化,如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都集中在东部地区,绝非偶然。玉器缺乏实用价值,主要用于宗教礼仪。东部地区玉器繁荣,是东部文化宗教发达的物化表现。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史前的大型祭祀遗址,基本上集中在东部地区,又是东部文化宗教发达的表现。相应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著名神话,都出在东部地区。商是东方民族,宗教意识浓厚;周是西方民族,宗教意识淡薄。
中国古代文献缺乏丰富系统的神话资料,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不能说明中国史前文化全都缺乏高昂的宗教热情与瑰丽的神话传说。因为中国现存的先秦文献都是周代所撰,经过周文化的过滤势所必然,故它可以说明周文化的特点,难以说明周代以前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我们不能以中文化代表中国史前文化的整体特征。周公东征以后,重人事、讲实际的周文化开始统治中国。东部民族的原有神话主要残存于《天问》、《山海经》、《淮南子》等南方人的著作中。而仅存的神话残余,还要遭到儒家的扼***于曲解。例如孔子把“黄帝四面”(四个面)的神奇形象改说为圣人垂听四方,将“夔(神话动物)一足(脚)”的神话说“夔这个人很贤良,有一而足(满足)”。焚琴煮鹤,不知泯灭了多少美丽的神话。幸好新中国考古成就辉煌,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的大量玉器与大规模宗教遗址的出土,把我们引进宗教发达、神话繁荣的史前世界。只要我们不固守传世的文献资料,勇于直面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那么,一部分沉默的史前神话,就可能渐次浮出水面。
当我们把发掘神话遗产的主要希望寄托于考古资料时,千万不能对传世文献掉以轻心。中国的传世文献对神话的特别吝啬,唯其如此,片言只语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像考古学家珍惜陶片那样,争取从陶片复原或设想成完整器皿。不要以为今天没能看到某种记载,当时就一定没有这种说法,失载的神话比记载的不知多出多少倍。传世的先秦文献的确没有关于伏羲女娲结为夫妻的明确记载,但不能因此就把它们的婚期定在唐朝,甚至连他们在汉祠汉墓画像上的名字都加以抹***,代之以抽象符号“阴阳之人格形象”。这种思维模式只能使本来就十分稀疏的神话资料飘零入泥。汉代人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已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记载,愿文献中的这些片言只语,像是海面上的片片木板,能引导我们去打捞沉船!
小题1:对中国神话与中国史前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造成“中国古代文献缺乏丰富系统的神话资料”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3:对本文提出的发掘中国神话遗产的方法理解最准确的是( )
小题4: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与中国神话相关的几个问题
深化创造的黄金时代在史前时期。中国史前文化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大系统。西部文化朴实,东部文化浪漫;西部勤于人事,东部繁于祀神。中国几支主要的玉器文化,如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都集中在东部地区,绝非偶然。玉器缺乏实用价值,主要用于宗教礼仪。东部地区玉器繁荣,是东部文化宗教发达的物化表现。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史前的大型祭祀遗址,基本上集中在东部地区,又是东部文化宗教发达的表现。相应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著名神话,都出在东部地区。商是东方民族,宗教意识浓厚;周是西方民族,宗教意识淡薄。
中国古代文献缺乏丰富系统的神话资料,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不能说明中国史前文化全都缺乏高昂的宗教热情与瑰丽的神话传说。因为中国现存的先秦文献都是周代所撰,经过周文化的过滤势所必然,故它可以说明周文化的特点,难以说明周代以前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我们不能以中文化代表中国史前文化的整体特征。周公东征以后,重人事、讲实际的周文化开始统治中国。东部民族的原有神话主要残存于《天问》、《山海经》、《淮南子》等南方人的著作中。而仅存的神话残余,还要遭到儒家的扼***于曲解。例如孔子把“黄帝四面”(四个面)的神奇形象改说为圣人垂听四方,将“夔(神话动物)一足(脚)”的神话说“夔这个人很贤良,有一而足(满足)”。焚琴煮鹤,不知泯灭了多少美丽的神话。幸好新中国考古成就辉煌,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的大量玉器与大规模宗教遗址的出土,把我们引进宗教发达、神话繁荣的史前世界。只要我们不固守传世的文献资料,勇于直面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那么,一部分沉默的史前神话,就可能渐次浮出水面。
当我们把发掘神话遗产的主要希望寄托于考古资料时,千万不能对传世文献掉以轻心。中国的传世文献对神话的特别吝啬,唯其如此,片言只语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像考古学家珍惜陶片那样,争取从陶片复原或设想成完整器皿。不要以为今天没能看到某种记载,当时就一定没有这种说法,失载的神话比记载的不知多出多少倍。传世的先秦文献的确没有关于伏羲女娲结为夫妻的明确记载,但不能因此就把它们的婚期定在唐朝,甚至连他们在汉祠汉墓画像上的名字都加以抹***,代之以抽象符号“阴阳之人格形象”。这种思维模式只能使本来就十分稀疏的神话资料飘零入泥。汉代人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已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记载,愿文献中的这些片言只语,像是海面上的片片木板,能引导我们去打捞沉船!
小题1:对中国神话与中国史前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集中于东部地区的中国史前的大型祭祀遗址,表明中国史前文化玉器繁荣,祭祀繁多,宗教发达,这就为神话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
B.中国史前西部文化朴实,勤于人事,宗教部发达,因而西部文化中不可能产生神话。 |
C.史前文化主要是神话文化,而西部文化宗教意识淡薄,不重视神话,因此它不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一部分。 |
D.中国几支主要的玉器文化都属于中国史前东部文化系统,这表明东部文化宗教发达,浪漫、繁于祭祀的东部文化为神话创作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
A.中国现存的先秦文献都是周代所撰,中国史前文化缺乏高昂的宗教热情与瑰丽的神话传说。 |
B.周文化重人事,讲实际;中国现存的先秦文献经过了周代文化的过滤,难以说明周代以前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 |
C.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儒家,扼***和曲解南方人著作中的神话残余,致使中国古代许多美丽的神话泯灭。 |
D.由于各种原因,研究中国神话的人固守传世的文献资料,而不直面新发现的考古资料。 |
A.不固守传世的文献资料,勇于直面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使沉默的史前神话渐次浮出水面。 |
B.主要从考古资料中去发掘,还有十分珍惜和正确解读传世文献中有关神话的片言只语。 |
C.珍惜传世文献中有关神话的片言只语,用考古资料加以补充,使中国神话复原。 |
D.根据传世文献中有关神话的片言只语,展开大胆的设想,再用考古资料来印证。 |
A.“夔一足”本是个美丽的神话,却被孔子曲解为“夔这个人很贤良,有一而足”,这体现儒家文化对古代神话的利用。 |
B.中国传世神话残存于《天问》、《山海经》、《淮南子》等南方人的著作之中,但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未能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 |
C.中国史前西部文化稍有大型的宗教祭祀活动,而商代应该是一个神话繁荣的时代。 |
D.“伏羲女娲结为夫妻”应该是中国史前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B。
小题:B.
解析
小题:D。“玉器繁荣”等应是东“文化;B“不可能”叙述武断“绝对化;C西部文化应是史前文化的一部分。
小题:B。A否定了东部文化;C不是最主要原因; D答非所问。
小题:B。A归纳不准确,不全面;C研究考古资料应是发掘神话遗产的主要方法;D同C(本题参照B答案,注意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三段第一句)
小题: B.应为“主要残存于”《天问》“《山海经》、《淮南子》等南方人的著作之中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与中国神话相关的几个问题深化创造的黄金时代在史前时期。中国史前文化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大系统。西部文化朴实,东部文化浪漫;西部】;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深海的发现
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深海的发现
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
B."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
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
D.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
B.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
C.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萱、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
D.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
A.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
B.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是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
C.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
D.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庞朴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各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化为明日的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礼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辰,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这种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
小题1:下面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2:对画线的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庞朴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各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化为明日的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礼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辰,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这种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
小题1:下面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遗产,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 |
B.“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祖先创造的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征 |
C.只有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并且能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
D.虽然时过境迁,与现实生活有了距离甚至格格不入的民族文化也是“传统文化”。 |
A.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处处都有陷阱,这陷阱就是死抱着过去不放。 |
B.传统并不是陷阱,轻视甚至无视传统才是未来的陷阱。 |
C.未来的陷阱是不愿意走向未来而只想走向过去的最糟糕的角落。 |
D.要前进总会有陷阱,不管怎样对待过去,是决裂、是砸烂还是妥善利用。 |
A.传统文化都能与时俱进而文化传统是可以传承而不能改变的。 |
B.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是本民族的精神。 |
C.文化传统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中, 既相依相生而又相互对立。 |
D.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的灵魂之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和谐”思想与儒家的政治价值观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子贡评价孔子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这里的“动之斯和”,就是能让公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不独孔子,孟子亦然。孟子的著名论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此“人和”之“和”与孔子“和”的含义完全一致。
“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维持这个政治秩序的稳定,是儒家政治思想的要义。“礼”固然要符合“和”的原则和精神,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的政治价值观。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先秦儒家从政治理论和政治构想和实际的政治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先秦儒家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孔子推崇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他也十分地强调“礼乐制度”。孔子极言“礼”,季氏八佾舞于廷,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他甚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这固然反映了其政治保守的一面,但同时也说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里,在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的背景下,孔子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诉求。孔子还极为重视“乐”。他认为,乐的作用就在于“和”,它体现了一种和谐精神,能感动人心,移化人的性情,进而移风易俗。通过“礼乐制度”来谋求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这是通过制度的手段。
而通过个体道德的自觉和修养来达到这一目的,是思想手段,即“中庸”的精神的提倡。何为“中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极为推崇“中庸”精神,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至高的境界,作为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在《论语》中,“过犹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都是与中庸精神相配合的立场和思想。
中庸精神是思想原则,而礼乐制度是制度创设。但在现实的政治过程中,如何贯彻“和”的原则,同样也是先秦儒家所考虑的问题。第一,即使在严格的“礼”的框架下,也要顾及各个阶层的参与和作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此“和”即是赞和之意,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是一味的顺从,而是提出建设性的见解,要求共同参议、决策政治事务,虑及每个阶层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利益。第二则是与儒学的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关涉。儒家的哲学是“行”的哲学,是“学而时习之”的,他们思想提出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和他人身体力行地实践之。儒家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即“大同社会”,所以,在他们的政治见解中,不断有建设“大同社会”或实现“大同社会”某些标准的动议。先秦儒家都把民本的思想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他们提议给民众以政治的和经济权利,以防止社会阶层分裂和对立,从而引起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解。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是儒家政治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这种社会和谐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前提,顾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强调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和普遍福利。这种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是一种进步的政治理念,对其进行研究阐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题1: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对儒家关于“礼”的价值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3: 对儒家关于“和”的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和谐”思想与儒家的政治价值观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子贡评价孔子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这里的“动之斯和”,就是能让公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不独孔子,孟子亦然。孟子的著名论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此“人和”之“和”与孔子“和”的含义完全一致。
“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维持这个政治秩序的稳定,是儒家政治思想的要义。“礼”固然要符合“和”的原则和精神,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的政治价值观。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先秦儒家从政治理论和政治构想和实际的政治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先秦儒家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孔子推崇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他也十分地强调“礼乐制度”。孔子极言“礼”,季氏八佾舞于廷,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他甚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这固然反映了其政治保守的一面,但同时也说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里,在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的背景下,孔子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诉求。孔子还极为重视“乐”。他认为,乐的作用就在于“和”,它体现了一种和谐精神,能感动人心,移化人的性情,进而移风易俗。通过“礼乐制度”来谋求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这是通过制度的手段。
而通过个体道德的自觉和修养来达到这一目的,是思想手段,即“中庸”的精神的提倡。何为“中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极为推崇“中庸”精神,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至高的境界,作为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在《论语》中,“过犹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都是与中庸精神相配合的立场和思想。
中庸精神是思想原则,而礼乐制度是制度创设。但在现实的政治过程中,如何贯彻“和”的原则,同样也是先秦儒家所考虑的问题。第一,即使在严格的“礼”的框架下,也要顾及各个阶层的参与和作用。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此“和”即是赞和之意,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是一味的顺从,而是提出建设性的见解,要求共同参议、决策政治事务,虑及每个阶层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利益。第二则是与儒学的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关涉。儒家的哲学是“行”的哲学,是“学而时习之”的,他们思想提出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和他人身体力行地实践之。儒家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即“大同社会”,所以,在他们的政治见解中,不断有建设“大同社会”或实现“大同社会”某些标准的动议。先秦儒家都把民本的思想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他们提议给民众以政治的和经济权利,以防止社会阶层分裂和对立,从而引起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解。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是儒家政治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这种社会和谐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前提,顾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强调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和普遍福利。这种政治价值和政治原则,是一种进步的政治理念,对其进行研究阐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题1: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庸精神作为思想原则,用来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也有利于达到“和”的目的。 |
B.先秦儒家认为,在现实政治过程中,在礼乐的制度框架下,为了贯彻“和”的原则,不能不顾及各个阶层的参与和作用。 |
C.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哲学。因为儒家追求“大同”的社会理想,所以儒家的哲学是注重“知”的哲学。 |
D.先秦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主张,包括“礼乐制度”的制度创设、“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关于“和”的思想,孔孟是一脉相承的。 |
A.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 反映了其政治保守的一面,但同时也说明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里,在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的背景下,孔子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诉求。 |
B.孔子之所以重视“乐”,是因为乐有“和”的作用,可以体现一种和谐精神,感动人心,移化性情,进而移风易俗。 |
C.孔子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来谋求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在他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礼”固然要符合“和”的原则和精神,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
D.先秦诸儒的“和”的思想虽有不同,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统一的。 |
A.先秦儒家认为,贯彻“和”的原则,即使在严格的“礼”的框架下,也要阶层的参与和作用。 |
B.儒家关于“社会和谐”的政治价值观,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前提,主张平均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强调底层民众的生存权利和普遍福利。 |
C.先秦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里,充满了政治参与、社会公平、阶层和睦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对强势群体的限制的提议,充分体现儒家民本主义思想。 |
D.先秦儒家都把民本的思想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他们提议给民众以政治的和经济权利,以防止社会阶层分裂和对立,从而引起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解。 |
A.研究阐发儒家的政治价值观,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儒家的政治价值观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 |
B.在儒家看来,道德不是超功利的,因为道德有极大的功用,就是能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
C.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制度”,是想谋求一种政治参与、社会公平、阶层和睦、人人平等的社会和谐。 |
D.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和谐”,其政治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就是社会和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
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小题1:下列对“修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4:从文中信息推断,下列不是有修养表现的一项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
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小题1:下列对“修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修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
B.真正的修养是没有任何目的的。 |
C.真正的修养是一种不断追求而又从不停歇的努力过程。 |
D.真正的修养既具有反思精神又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
A.获得真正的教养这条路不但是艰难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 |
B.日积月累地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
C.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
D.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
A.个性或人格的追求是获得教养的前提。 |
B.获得教养必须尽可能在读世界名著上下功夫。 |
C.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也不提倡一整天埋头读书。 |
D.只要研读世界文学,就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D.饱读名著,博览五经。 |
阅读下面的文章,请完成下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症,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提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小题1: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小题3:“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句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小题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症,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提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小题1: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 |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站起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
最新试题
- 1关于氯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制的氯水中含有Cl2、H2O和HClO分子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
- 2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 ]A.肺泡内充满了痰
- 3We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e print media are usually
- 4坐在车厢内的乘客,发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车头方向运动,这说明 [ ]A.车正在加速B.车正在减速 C.
- 5复数(1-i1+i)10的值是______.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历史文人笔下的居庸关 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
- 7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平面ABCD,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AF=AB=BC=FE=
- 8公元前59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财产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会依据的法律是( )A.未成文习惯
- 9如图,a∥b,∠1=720,则∠2的度数是( ) A.720B.800C.820D.1080
- 102009年9月17日,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4名被告人针刺伤害群众的案件,并作出了一审判决。法院公开审理“针刺
热门考点
- 1Her _______ smile suggested that she was very _______ with t
- 2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______灭夏,夏王______大败,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后人又称商朝为_______
- 3近一时期的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
- 4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图普通电子打火机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选填一种物质的编号,
- 5常温下,向pH=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色,再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的pH=4,此时溶液中溶
-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他 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视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②他们学习了《中
- 7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强下降,空气中的含氧量也随之下降,即含氧量y(g/m3)与大气压强x(kPa)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 820世纪60年代欧洲为促进经济自由交流,实现人员、劳务、资金和技术的流通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欧盟B、北
- 9(4分)解方程:.
-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碱B.CO、SO2均属酸性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酸D.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