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小院
罗荣
一株亭亭如巨伞的柚子树,遮盖了苍老的小院。树下,用断砖和麻石垒砌的花台,爬满了苔藓。砖缝间,森森然伸出了铁青的凤尾草和面绿背白的猪耳朵菜。花台中没有花,在铁锈色的百年老土中,艰难地伸出一株枝干虬劲的葡萄。古老的葡萄早已不结果实,只在每年春天从衰迈的身躯上抽出几丝藤蔓,漫不经心地从厨房顶的瓦缝间钻过,向主人展示几片绿叶。
小院的确老了,苍老的断砖卵石拼砌的院坪刻印出了几代人的脚迹。这些长满绿绒般苔藓的地方,是长角蜗牛繁衍生命的地方。
当我第一次迈进这个小院的时候,柚子花以它浓烈的芬芳迎接了小院的女婿。在这棵馨香醉人的树下,我闻到了美丽的妻子柚花般的气息。、
从此,我成了小院的常客。我爱在春季里来,谛听甘霖敲打柚叶的天音,看浓密的墨绿钻出丛丛鲜嫩的鹅黄;看葡萄从疤痕累累的光杆上爆出一粒粒嫩绿;看铁灰的砖缝中蠕蠕爬动的长角蜗牛,看蒙茸的绿苔从卵石的罅隙竭力地漫上砖道。我爱在夏季里来,在柏树下捡拾一片片雪白花瓣;仰望花骨朵中吐出的乳头般圆润的小绿果;循着葡萄藤找它终端的卷须;或者,摘一片风尾草贴在妻子丰腴的手背上印一页倔强的生命。我爱在秋季里来,白天看秋阳射在柏叶间的七彩的光斑,晚上看朗月撒向小院的点点碎银;躺在树下凉塌上,开眼见硕果琳琅,闭目闻天风过耳。葡萄架上,萤火点点;砖石缝中,草虫唧唧。我也爱在冬季里来,品尝一番晶莹的玛瑶,甜润似蜂蜜的柚瓣,看经过了四季变化而显得疲累的小院如何振作起精神来抵御呼啸而过的寒风。当第二场雪降临到小院时,柏树、葡萄、绿苔、蜗牛、草虫都休息了,我默默地塑一个没有灵性的雪人为它们守候。
后来,我有了儿子。又后来,我的儿子也扎进了它们中间。他像我妻子的过去一样,一年四季不知疲倦地在小院中忙碌,从蹒跚树下直到跳跃于花台。再后来,一只书包开始噼噼啪啪地敲打他小小的屁股。
当今年的柚子长到拳头大的时候,小院中要建房子了。花台要拆除;葡萄,要挖去;卵石坪,要翻掘。那么柚树呢?从此,是别了!
啊,我是多么可怜那些长角蜗牛,唧唧草虫和闪动着绿光的萤火虫们呀!
但我又渴望,小院中耸起一座新房。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苍老的小院” 中的“苍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列条说明。(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四自然段写作者一年四季在小院中的欣赏活动,请各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和景物的特点。(即描述重点)。(4分)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小题:①花台老 ②土老 ③植物(葡萄)老 ④院坪老 ⑤房老
小题:心情:闲适。景物特点:充满生机。
小题:①对小院的喜爱和眷恋。②对小院因建房而改变原貌的惋惜和无奈。③对新房代替旧屋的渴望
解析
小题:前四项2分,第五项 1 分
小题: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
小题:意思对即可,6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小院》,完成文后各题。小院罗荣一株亭亭如巨伞的柚子树,遮盖了苍老的小院。树下,用断砖和麻石垒砌的花台,爬满了苔藓。砖缝间,森森然伸出了铁青的凤尾草和面绿背】;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他,独自一个,在这黄昏的沙滩上踟蹰。
什么都看不分明了,仅可辨认,那白茫茫的知道是沙滩,那黑漆漆的是酝酿着暴风雨的海。
远处有一点光明,知道是灯塔。
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
猛地,天空划过了锯齿形的闪电。他看见不远的前面有黑簇簇的一团,呵呵,这是“夜的国”么,还是妖魔的堡寨?
他又看见离身丈把路的沙上,是满满的纵横重叠的脚迹。
哈哈,有了!赶快!他狂喜地跳着,想踏上那些该是过去人的脚迹。
他浑身一使劲,迸出个更大些的心火来。
他伛着腰,辨认那纵横重叠的脚迹,用他的微弱的心火的光焰。
咄!但是他吃惊地叫了起来。
这纵横重叠的,分明是禽兽的脚迹。大的,小的,新的,旧的,延展着,延展着,不知有几多远。而他,孤零零站在这兽迹的大海中间。
他惘然站着,失却了本来的勇气;心头的火光更加微弱,黄苍苍地像一个毛月亮,更不能照他一步两步远。
于是抱着头,他坐在沙上。
他坐着,他想等到天亮;他相信:这纵横重叠的鸟兽的脚迹中,一定也有一些是人的脚迹,可以引上康庄大道,达到有光明温暖的人的处所的脚迹,只要耐守到天明,就可以辨认出来。
他耐心地等着,抱着头,连远处的灯塔也不望它一眼。他相信,在恐怖的黑夜中,耐心等候是不错的。然而,然而,隆隆隆地,他听得了叫他汗毛直竖的怪响了。这不是雷鸣,也不是海啸,他猛一抬头,他看见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从海边的黑浪里涌出来,夜叉们一手是钢刀,一手是人的黑心炼成的金元宝,慌慌张张在找觅牺牲品。
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媚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上,唱迷人的歌曲。
他闭了眼,心里这才想到等候也不是办法;他跳了起来,用最后的一分力,把心火再旺起来,打算找路走。可是,那边黑簇簇的一团这时闪闪烁烁飞出几点光来,飞出的更多了!
光点儿结成球了,结成线条了,终于青闪闪地排成了四个大字:光明之路!
呵!哦!他得救地喊了一声。
这当儿,天空又撒下了锯齿形的闪电。是锯齿形!直要把这昏黑的天锯成了两半。在电光下,他看得明明白白,那边是一些七分像人的鬼怪,手里都有一根长家伙,怕就是人身上的什么骨头,尖端吐出青绿的鬼火,是这鬼火排成了好看的字。
在电光下,他又分明看到地下重重叠叠的脚迹中确也有些人样的脚迹,有的已经被踏乱,有的却还清楚,像是新的。
他的心一跳,心好像放大了一倍,从心里射出来的光也明亮得多了;他看见地下的脚迹中间还有些虽则外形颇像人类但确是什么只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而且他又看见旁边有小小的孩子们的脚印。有些天真的孩子上过当!
然而他也在重重叠叠的兽迹和冒充人类的什么妖怪的足印下,发见了被埋藏的真的人的足迹。而这些脚迹向着同一的方向,愈去愈密。
他觉得愈加有把握了,等天亮再走的念头打消得精光,靠着心火的照明,在纵横杂乱的脚迹中他小心地辨认着真的人的足印,坚定地前进。
小题1:在文中找出三个关键词,概括作者的行迹。
小题2:文中写到闪电,为什么说它是锯齿形的?
小题3: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选取其中一二个意象做具体分析。
我们为什么淡忘了端午节
韩浩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自2006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7年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和清明、中秋一样,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今年,在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未止的时候,很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害、永远平安。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
我们为什么淡忘了端午节?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系。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内容,和农事活动密不可分。但随着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的高度现代化,农村持续的城镇化建设,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成了必然结果。城市中除了大厦就是街道,自然龙舟无处可划,城市建筑除了钢筋就是水泥,防盗门没有缝隙可以插艾草、挂菖蒲。这样看来,吃粽子成为最便利、最快捷的过端午方式。
端午节的被遗忘和其他传统节日的没落,还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节日的娱乐化程度不够。除了清明等一些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曾有过它狂欢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惜大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
大多数人知道端午节,愿意过端午节,但对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却没有多少想法——端午节所固有的文化符号,反而限定了端午节被发扬光大。比如,想到端午节便会想到纪念屈原,但实际上在更古老的时代,便已经有不少关于过端午节的记载。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政府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
(选自《中国青年报》)
小题1:下列对“淡忘了端午节”原因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端午节的诞生本与农事活动密不可分,农事活动的改变和进步必然导致端午节的内容与形式发生改变。 |
B.端午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农耕文明日益被工业文明取代,端午节原有内涵也逐渐丧失存在的土壤 |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再需要通过借过端午节来驱邪避疫,护佑摆脱灾害。 |
D.由于受到纪念屈原说的广泛影响,端午节被人们赋予了过于庄严的文化内涵,缺乏娱乐狂欢的色彩。 |
A.端午节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而诞生的。 |
B.端午节作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2005年被韩国抢先申报成功。 |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造成了需要靠大空间来举办纪念活动的端午节无可挽救的没落。 |
D.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相关习俗的改变,使得端午节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日益单调。 |
A.端午节产生于粗放经营的农耕文明时代,其纪念方式原本也带有大活动空间和慢节奏为主的特点。 |
B.端午节要想得到真正的复兴,除了应从娃娃抓起,大人们也应在诸如挂荷包、制弓箭方面以身作则。 |
C.端午节的原有的纪念形式与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与时代,所以应该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
D.端午节要重新焕发活力,不能仅靠民众的自发行为,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多管齐下。 |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张居三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朱熹云:“《国语》使人厌看。”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周、齐、郑等语,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鲁语》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楚、吴、越之语,则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选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有关“经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经书”,是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从历代儒家著作中挑选并且认可的经典之作。 |
B.成为“经书”的条件,必须受孔子“真传”、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
C.“经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并作为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 |
D.“经书”的入选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封建帝王的行为、心理以及统治需要的左右。 |
A.《国语》的思想未能定于儒家一尊,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都有分布和体现。 |
B.《国语》中对于孔子有关事迹的一些记载,有损孔子在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形象。 |
C.《国语》的作者不通晓《春秋》,无法对《春秋》内容的内容进行充实和阐发。 |
D.《国语》辞采浮艳,多受学者诟病,前后内容风格不统一,遭史家批判质疑。 |
A.从“经书”的挑选认定过程来看,最初只有一部,然后依次扩到“五经”,再到“十三经”。 |
B.从“经书”的入选标准来看,凡得不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批准和孔子的认可的儒家著作,都无缘“经书”。 |
C.凡未能列入“经书”范围的其他儒家著作,其思想内容方面,都存在和封建正统思想的某种相悖之处。 |
D.在封建社会,“经书”依仗其合法的地位得以最广泛的传播,其他许多经典、书籍,往往要依附于“经”才能够流传。 |
精神分裂症之谜
张田勘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就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状况。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类型,如紧张型、偏执型、抑郁型等,而每一种都会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并且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遗传的原因是专业人员比较认可的。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1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4570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患病率高达6.2倍。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重要内因之一。加拿大研究人员对一个家族的3代8个人患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第5、11、22和X性染色体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北京安定医院研究人员对510例精神分裂症与240例正常人的对照研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中的重复分布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明显不同,患者组两次重复的基因型显著少于正常人。这提示D4受体两次重复是一种让人免患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大脑脑室的扩大和大脑体积的减少有关,而大脑的颞页受到损伤是患病的重要原因。在单合子(单卵)双胞胎中,患精神病的双胞胎与未患病的双胞胎比较,患病者的大脑中都呈现有较大的脑室和较小的颞叶。而且即使不是双胞胎,患病者的大脑总是比未患病的同胞姊妹的脑室大。更有意味的是,即使未患病者(患病者的同胞兄弟姊妹)其脑室也比健康者的脑室要大。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也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具体到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发病诱因所起的作用比例是不一样的。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生物医学因素可能占70%左右,而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则占30%左右。相反,比较轻的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则是生物学因素占30%左右,而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占三分之二左右。
外界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也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看成是应激源,而不良事件(不良应激源)对心理的刺激最大,因此常常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多次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便会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者就是精神分裂。
预防患精神分裂症,最基本的做法是要学会自我调适,只有善于自我调适或接受调适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精神健康或较少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节选自《奥秘》)小题1: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因素的一项是 ( )
A.患者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 |
B.患者的第5、11、22和X性染色体与常人不同。 |
C.患者的多巴胺D4受体两次重复分布高于正常人。 |
D.患者的大脑脑室较常人为大而颞叶较常人为小。 |
A.每一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
B.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98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6.2倍。 |
C.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频繁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才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
D.在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中生物医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大,比较轻的精神疾病则社会、环境因素起的作用大。 |
A.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事件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应激源,而一些喜事乐事带给人的是喜悦幸福,则不能算作应激源。 |
B.精神分裂症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减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要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努力。 |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步,我们将逐步揭开精神分裂症的面纱,最后一定能够达到彻底消灭精神分裂症。 |
D.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罪魁祸首,一个人如果家族中没有致病基因,就可以远离该病的困扰了。 |
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
高 洪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字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现在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其他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
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概念。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所以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
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
B.“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 |
C.“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 |
D.“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 |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观点,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 |
B.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有了人类这一观察者的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
C.“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 |
D.有的 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二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 |
A.“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 |
B.“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 |
C.“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 |
D.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更令人莫衷一是。 |
最新试题
- 1京沪铁路全线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建设。“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 ]A.大量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 2陆地上的水在不断流动,互相转换.下图中图1是河流横断面,虚线为潜水位。正确反映河流洪水期水体之间补给情况的是A.①③B.
- 3如图,在直线l上摆放有△ABC和直角梯形DEFG,且CD=6cm;在△ABC中:∠C=90°,∠A=30°,AB=4cm
- 4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 5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9,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那么折痕EF的长为( )
- 6There ____on the table just now the big egg ___by our hen th
- 7甲、乙两地相距s km ,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 km/h ,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
- 8A plant makes its own food in its leaves . Water comes to th
- 9下列二次根式中与18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2B.3C.5D.6
- 10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x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Rx的阻值,第二步用伏安法测量
热门考点
-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狗B.向日葵C.岩石D.空气
- 2计算
- 3On November 19, 1863, Abraham Lincoln went to Gettysburg to
- 4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这种措施是( )A.切断传播途径B.控制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D.增强免疫力
- 5读下列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述四地中,终年寒冷干燥的是______地,该气候类型名称是__
- 6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回答1~2题。1.“
- 7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 8鲸鱼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类______.
- 9函数的最小值是 ( )A. 2B.C.D.
- 10一组数据为:2,2,3,4,5,5,5,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B.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