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建筑审美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建筑审美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 ,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蒙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1.在西方,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C.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 ,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2.第二段中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指的是
A.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的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里更多的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二段从俭住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演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B.第二段画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说明了人们对建筑的感受是具体的。
C.文章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学法则入手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C.建筑美感终究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答案

1.C
2.D
3.D
4.B
解析

1.注意“演变”“一代社会”等词语。
2.注意题目中强调的“某些”二字。
3.本文不是阐述课题缺陷的。
4.A“历史悠久”没有涉及;C“明确具体”不符合实际,参考第二段最后完整的一句;D“必将”不对,文中第二段只是说“有可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建筑审美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答苏武书   李陵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①,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②;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选自《文选》卷四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韦韝(gōu):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cuì脆)幕:毛毡制成的帐篷。②鲸鲵(qíngní):鲸鱼雄曰鲸,雌曰鲵。原指凶恶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此处借指被牵连诛戮的人。
小题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8分)(   )
A.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依依:满含深情。
B.终日无睹,但见异类异类:指禽兽神鬼之类。
C.每一念至,忽然忘生忽然:恍惚之中。
D.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自爱:爱惜自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
 
A.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
B.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
C.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D.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使作者产生“悲”的原因的一组是(8分)(   )
①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
②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③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④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⑤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⑥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书信开篇,李陵赞扬苏武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李陵对自己的投降事实“供认不讳”,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在匈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C.李陵对自己的投降之举深感内疚,认为有负国恩,背弃君王和父母的恩情。
D.李陵给苏武写这封信,是希望苏武能够谅解自己并能在汉王面前为自己开脱罪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9分)
译文:                                                                       
⑵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9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①在全球化浪潮中,事实已经证明,单靠美国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和造成更多的人死亡。因此必须寻求另一种全球化,即一种多极均衡、文化多元共生、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全球化。
②如何建构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保护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文化霸权和文化单一化等问题,其核心是一个文化自觉问题。因为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是“以人为本”,而人又离不开一定的文化。
③没有文化自觉,就谈不上不同文化的多元共生。什么是文化自觉呢?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种子就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这种能延续下去的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文化也是一样,要是脱离了基础;脱离了历史和传统,也就发展不起来了。因此,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因此,文化自觉就是主动自觉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
④要延续并发扬光大,只有种子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让种子开花、结果。费孝通认为传统和创造的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自觉应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向,这样的文化自觉就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必须面对现实。费孝通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机械文明”和“信息文明”这两个在西方分阶段发展的文明,在我们这里,却重叠在一起了,甚至这二者之间的变化比过去的从人力到蒸汽机到电动机的变化都要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经验,还应该走自己的路。
⑤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当前的外在环境,这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曾面对的。全球化的现实需要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我们应该精通并掌握之,并在此语境下反观自己,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知道在这一新的语境中,中华文化存在的意义,了解中华文化可能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做出什么贡献。
(选自乐黛云《多元化世界的文化自觉》,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试图单靠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的事实证明:只有运用文化的手段才能统治全世界。
B.作者认为,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因此,建构多元化的世界,核心问题就是文化自觉。
C.作者认为,多元化世界赖以实现的前提就是要让各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
D.由于我国文明的发展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情况不同,因此作者提出,不能照搬西方经验,应该走自己的路。
E.作者从不同层面对文化自觉的含义作了阐述,表达了各种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看法。
10.第③、第④自然段引用费孝通的原话,分别为了论证什么问题?(4分)
答:                                                                                   
1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就我们要关注当前的外在环境的问题阐述了哪些观点?
请根据原文作简要概括。(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完,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国学就是我们古人对他们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其中有的只有历史价值,但也有的有永恒的价值,具有相当的现代相关性。人类今天生活在现代性危机之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我们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的危机。”这并不仅仅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全体毁灭的手段,更是因为现代性已经将毁灭的价值固子渗进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性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它自身的逻辑是无法跳出它的毁灭进程的。好在我们的古人(并不只是中国古人,而是所有人类的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的逻辑,提供了今天人们需要的思想和智慧。
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舍失去生命。宋儒在佛学的刺激下,借鉴了佛学的某些固素更新了儒掌。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其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放学、文学等。   
B,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摆脱现代性危机,是“国学”重新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之一。   ‘
C.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明确的发展方向,反而将毁灭的价值因子渗透进人类的生活。
D.人类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种种问题,古人对问题的思考逻辑,为当今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另一种智慧和思想。
E.本文探讨国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中国国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0.研究国学有哪些意义,请根据原文作简要概括。(3分)
答:                                                             
11,简要谈谈你对“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这句话含意的理解。(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短文,完成:
湖南“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历史上曾是一块“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的“荆蛮之地”。那么,这块“四塞之地”上,如何会形成以中原文化为主要源泉的湖湘文化呢?
我们知道,两宋之时,中国文化发生了三项重大演进。继秦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文化思潮。理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综合。一方面,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致力重新解释儒学经典,力图使儒家文化切合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大量汲收和综合了佛、道两家的宇宙哲学和思辩方法,将儒学发展为一种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体系。正因为这样,理学很快成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魏晋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均在北方。但自东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战火不绝,加之受到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不断***忧,中国政治、经济的重心开始南移,作为中国文化主体的中原文化也随之南移。到两宋之时,南方经济、文化已十分发达,远远超过了北方。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逐渐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两宋时期,中国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现象——“儒学地域化”。一批批立志于重振儒家信仰、重建儒家知识体系的儒家学者,集聚于各个地域的不同书院中,潜心著述,授徒讲学,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各自学术传统、思想特色的地域学派,如北宋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兄弟的洛学,南宋朱熹的闽学、胡安国父子及张栻的湘学、陆九渊的象山学等等。中国文化的上述三重演进,促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地方学术形态——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
湖湘文化的另一个源头是唐宋以前的湖南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两大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在思想学术层面,湖湘文化体现着儒学正统,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即昭示了中原儒学在湖湘文化中的正统地位;而在社会心理层面,湖湘文化主要地承传了本土文化传统。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学的学术思想总是透露出湘人那种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而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表现出一种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曾国藩人格修炼理论所追求的“血诚”、“明强”,就体现了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来自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湖湘山民质直、刚劲的性格与儒家道德、文化的焠炼,铸就了“无湘不成军”的神话。
湖湘文化是湘人永远的骄傲。在她的熏陶、洗礼下,一代代湖南人走南闯北,演绎出了一曲曲光彩照人的人生乐章,为国人瞩目,受世人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化早已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1.下边不属于第二段中加点的“三项重大演进”的一项是
A.两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文化思潮  B.中国文化的主体文化重心南移
C.湖南成为以儒学为正统的省区  D.出现“儒学地域化”学术现象
2.关于“湖湘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湘文化是一种具有自己的学术传统和思想特色的地域性文化。
B.湖湘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南移的中原儒学在其中居正统地位。
C.唐宋前的荆楚文化和两宋时的理学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两大渊源。
D.周敦颐、胡安国、张南轩、王船山、曾国藩等,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
3.对文中涉及的一些文化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楚文化是湖南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于唐宋以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
B.秦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两宋理学,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思潮。
C.理学既承传了儒学文化,又汲纳了佛、道文化,使儒学思想体系更博大精深。
D.湘学升华了湘人的人格魅力,湘人性格特质又造成了湘学的独特风格和精神。
4.下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南历史上曾是“荆蛮之地”,所谓“道南正脉”湖湘文化在两宋时期已经形成。
B.中国文化的演进、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受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湖湘文化的二重性,即儒家正统和湘学特质,曾国藩的“湘军神话”是二者巧妙的组合。
D.湖湘文化最终将走出古老的湘楚大地,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文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吴超忠
⑴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著关于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已经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他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已成为风靡全球的科学经典。
⑵1979年冬,我在剑桥大学第一次参加霍金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教室的后门打开了,只见一个骨瘦如柴、全身瘫痪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自己驱动着轮椅的电开关,缓缓而进。尽管在此之前,我读过霍金的论文和他的传记,仍不禁为眼前的情景大大吃惊。霍金要很努力才能抬起头,他不能写字,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语言进行交谈。他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
⑶面对这样的一个执着追求科学真理而意志坚强的灵魂,人们不能不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
   ⑷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三百年前的同一天。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62年被诊断得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这种不治之症的患者平均只能活两年左右。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计算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 身患绝症的霍金,却从未停止在量子引力和宇宙研究领域的攻关,思考着宇宙的起始,时间的开端。
  ⑸霍金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者,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我有幸在他的指导下于1984年初获得剑桥博士学位。与霍金教授相处的岁月非常令人留恋。医生曾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他之所以能支持至今并取得卓越成就,皆因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极其坚强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
  ⑹霍金在剑桥大学担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一职,这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教席,因为他的前任包括伟大的牛顿和狄拉克。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影响深远。
  ⑺黑洞是一种奇异的天体,它的引力场极其强大,任何物体甚至光线都无法从它逃逸。霍金证明了在经典理论中黑洞的表面积不会减小。但是,霍金在考虑了量子效应之后,发现黑洞会像黑体那样辐射,并在一次极其猛烈的爆炸中终结。这一发现是引力物理在爱因斯坦之后的最重大进展。
  ⑻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无边界设想,霍金对宇宙学的发展作出了最基本的贡献。他的目标是解决从牛顿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第一推动”问题。他的宇宙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无边界的有限的四维时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动,宇宙的演化完全取决于物理定律。
  ⑼耐人寻味的是,虽然霍金的宇宙论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教皇保罗二世两次会见他,为后世留下了佳话。世俗的偏见和神学的权威,都不能阻挡科学的力量。
⑽霍金相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数学来陈述,而且没有受过专业科学训练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讲里,生动地向听众解释“利用光速,从‘黑洞’进去,从‘白洞’到宇宙另一区域去作时空旅行”的设计,是有趣的科学幻想,而现实却是难以做到的简明道理。1982年,他决定针对没有科学背景的读者写一本有关宇宙之谜的通俗读物。经过数年的辛勤写作和修改,终于完成了《时间简史》,于1988年4月正式出版。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引导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探索。
⑾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物质的形体,人类可以享受到生物所具有的任何乐趣,并且由于技术的发达,可以使用更多更有力的手段,本世纪人类能在月球表面上留下几个脚印即是明证。但是人类与一般生物最大的差别却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囊括整个宇宙。宇宙的时间方向箭头给我们带来追求生活的刺激,而乐趣又在探索之中,宇宙对于我们总是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这就是为什么宇宙论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能如此地牵动着历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原因。宇宙学历来是孕育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摇篮,它的每一个新成果都会对人类的传统产生震撼,这种现象将会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历程。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
19.“霍金的宇宙论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为什么“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 联系全文回答。(4分)
20.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哪些表达作用?(5分)
21.“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著关于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已经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