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蜇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蜇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置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蜇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用冷水冲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⑧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⑨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⑩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从未有过的柔情。
⑾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8年第2期)
小题1:文章开头为何要从故乡的秋景写起?(4分)
小题2:文章中间④―⑦节花了不少笔墨描写被蜜蜂蜇了的情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
小题3:作者自己被蜜蜂蜇后非但不记恨,反而对蜜蜂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为什么?(4分)
小题4:一般来说,黑暗是人们贬斥的对象,而作者却会对黑暗产生柔情,这是为什么?你是否认为作者故意标新立异,有意颠覆人们对黑暗的看法?并阐明理由。(5分)
答案

小题:写故乡的秋景,意在交代大自然的花季已经过去,而居室的花季还在,(1分)为蜜蜂飞入书房埋下伏笔(1分);然后引起下文,(1分)引出了蜜蜂蜇“我”的情节(1分)。
小题: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2分)写“我”被蜜蜂蜇的情节,突出了蜜蜂虽小,蜇人能量却大(1分)。蜇后“我”疼痛难忍,彻夜难眠,百般折腾后,疼痛仍未消除(2分)。
小题:作者被蜜蜂蜇后,开始是因疼痛而懊恼,最后却对蜜蜂产生了感激之情。这是因为①蜜蜂蜇过人自己也就会死,作者认为蜜蜂是勇敢的,这是壮烈的牺牲;②正是由于自己被蜜蜂蜇了,才唤起了疼痛感;③也正是有了疼痛,才让自己关注起黑暗,对黑暗产生了柔情。
小题:第一问:因为①作者感觉到黑暗有着处子般的鲜润,为之感动,泛起暖意;②作者认为黑暗是洁净的,是干干净净的,而人为文明则亵渎了黑暗的圣洁;③正是由于有了黑暗,才能使我们拥有梦想。如果没有梦想,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单色调的世界。
第二问:不是标新立异。因为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黑暗。作者眼中黑暗是干净的,圣洁的,黑暗是产生梦想的温床。这是相对于那种人为制造的喧嚣,制造糜烂的光明而言。这样看来,作者对黑暗的柔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解析

小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内容及表现手法,C+F级。注意踩点得分,按要求步步作答。交代(1分)埋下伏笔(1分);引起下文,(1分)引出(1分)。
小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C+F级。注意表述中要点要全,还要注意表述中核心词的使用问题。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2分)突出了能量大(1分)。蜇后的感觉(2分)。
小题: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级。注意题干信息“感激之情”,注意本文最后议论句、主旨句的提示作用,答案要条理。
小题: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丰富意蕴,进行个性话解读,F级。
一要尊重原文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二要从正面作答,三要分层作答,四要联系现实。注意以下几点:
1、读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总纲。前后都要读题目,始终不离开题目去读全文,紧紧扣住题目,抓住了题目,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读有意蕴的词句。思考词句所蕴涵的深意、真正用意。
3、调动自身的感情积累,读出作者的感情波涛,用情感去沟通情感。
4、快速读,慢速读;全文通读,局部研读;快慢相济,总体感受。
5、作答注意看清要求、从主旨、结构、手法、作用等角度思考,注意踩点得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软实力”这个词最早由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的解释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为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与制度的能力,都是它重要的来源。”相对于“军事和经济实力这类有形力量”,即硬实力,他将这种“重要的力量来源”称为“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等等,其核心就在于价值观的表达。通常而言,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实力,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威胁,所谓大棒;一种是利诱,所谓胡萝卜;一种是吸引,这就是软实力。大棒加胡萝卜的方式,有时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太硬了,相反,一些软性的东西反而容易被人接受,像文化影响力、外交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都是软实力,它所起到的作用,有时比硬实力更大。通过输出一种影响力,从而把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推广出去,并由此影响别国的人,这一点,美国做得最成功。
有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由此证明美国国力.影响力开始走向衰落,美元的强势地位很快就有可能被人民币或别的货币所取代。网络上有很多民族主义者持这个看法。他们为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而欢呼,并由此开始暴露出一种明显的民族自大的情绪。我对这种网络情绪一直充满警惕。为什么?因为与我们的民族自大不同的是,我在美国政治人物最近的一些言辞中,反而看到了一种谦卑和反思的精神。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整个美国政界的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你关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就会发现,美国在那个会议上突然变得谦虚起来,不仅姿态放得很低,而且还前所未有地充满反思和认错精神。拉美国家对美国的这种谦逊姿态,普遍反应积极。
一个傲慢多年的超级大国,一旦放下身段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贪婪和***,包括反思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具体问题,开始变得谦逊,愿意承认错误,并想重新开始一段旅程时,她后面所蕴藏的力量是多么的可怕。美国有一种能力,总能把自己国内的金融危机或海外战争的费用,来使她这个超级大国重新出发,就像上世纪后期,她成功地通过互联网,再一次让全世纪都必须和她做生意。那这一次呢?很多专家都预言,很可能金融危机后,美国又将在某一种技术上领先世界,进而继续领导世界,或许是新能源,或许是别的。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美国这样一个军事强国和文化大国,她除了应用自己的“硬实力”之外,也开始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应用。反思.认错,这在缓解反美情绪上,用的是一种巧劲,因此,我们讲到“软实力”的时候,不要总是只想到文化产业,只想到功夫熊猫或者杰克逊,“软实力”也可能是一种精神,一种姿态。
小题1:对文中“软实力”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软实力”最早由美国前国务部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来,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国家的价值观表达。
B.文化影响力、外交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都是软实力,所引起到得作用比硬实力更大。因为它把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推广出去,由此影响别国。
C.一个国家的能力来源,包括国家的各种文化全球普及性和国际行为规范的支配能力,还都有利于本国的准则和制度,其核心在于价值观的表达。
D.把自己国内的金融危机或海外战争的费用,迅速转移到其他国家头上的技术革命或文化发展。
小题2:对“一个傲慢多年的超级大国……她后面蕴藏的力量多么可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开始注重以反思精神和低姿态产生对别国的影响,这种做法反映了美国国力在国际社会中仍然不失强大。
B.其反思和认错精神,在缓解反美情绪上用了巧劲,更易获得以往关系紧张国的好感,有利合作交流,这是以往靠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所达不到的效果。
C.很多专家预言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很可能又将在某一技术上领先世界,进而继续领导世界,或许是新能源,或许是别的。
D.这种反思精神和低姿态,也是美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本质上都会有利于美国自己的准则与制度,同样能起到主宰国际行为规范的作用。
小题3:结合全文,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通过输出一种影响力,从而使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推广出去,并由此影响别国,这一点,美国不论在最近与拉美国家的交往态度上,还是在文化产业上,都做得很成功。
B.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其实力证明的方式上,吸引力往往比威胁或利诱更容易被人
接受。
C.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有人为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欢呼,作者却以美国为例,指出一部分中国人盲目的民族自大情绪很值得警惕。
D.这次金融危机虽然肇始于美国,美国国力影响力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但美国的种种软实力表现仍然能引领美国走出困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四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二回就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叛逆者的典型,对爱情生活有自己的追求,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兄弟离家出走。
C.《边城》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D.在骗女儿的继承权并要女儿签字时, 葛朗台“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这里的“转”和“抹”深刻地揭示出葛朗台贪婪、自私、焦虑的心理,反映出他爱财如命的本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的梦想是什么——假如有中国梦的话。事实上中国是多梦的,但什么是“中国梦”,却是个困难而尴尬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愿意讨论一个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梦想,这就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现代化梦想本身并不奇特,但落实在中国身上却成为一个沉重的梦。这个梦想本身就具有自相矛盾的性质,一方面,现代化梦想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一个西方概念,在文化和精神上说,现代化就是去中国化,现代化梦想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否定,按照东方学的逻辑,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西方;另一方面,现代化梦想又是百年来几乎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按照中国的“民心所向”原则,中国人人喜欢的就是中国的梦想,而且,中国所以选择现代化梦想又是因为只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才能够反抗和摆脱西方的霸权支配,就是说,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才能够抵抗西方而重新成为中国。
  中国的现代化梦想甚至还有更复杂的性质,中国在构思“中国式的西方”时往往希望能够综合西方各种现代化模式的优点,而且还特别希望能够综合中西文化的优点,在这两种超级综合的原则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总是重新创作了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把中国变成西方的同时就是把“西方”改造得似是而非,貌合神离。以中国方式重新创作过的中国现代梦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能理解“中国的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中是一个灵活多变的概念,就不能理解中国。
  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理由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因此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变成在物质上强大的中国,这一基本要求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要的要求。当然,“强大”不仅要求物质强大而且还要求精神强大,但在“精神强大”方面却有不同意见,许多中国人相信中国传统精神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足够好的,于是把现代化梦想局限于物质现代化;但有至少同样多的人认为需要精神的现代化,否则物质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成功发展,至少不可能被正确地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质现代化在改变社会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改变了物质水平,而是同时改变了精神风格,因为物质从来都不单纯是物质,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风格,一种迷恋物质生活的精神,于是,由物质直接扶植的现代化精神就比传统精神更有力量,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传统精神的不利地位,以至于中国传统在谋生存的时候也要去迎合西方的观念。
小题1:关于中国的现代化的梦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梦想不是一个中国梦,而是一个西方概念。
B.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西方。
C.现代化梦想是百年来全部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D.中国现代化梦想的意义在于反抗和摆脱西方的霸权支配。
小题2:中国人在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
A.综合西方各种现代化模式的优点。B.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C.把中国变得非中非西。D.现成的模式可供选用。
小题3:下列各项属于作者观点的是
A.中国的现代化不利于中国传统精神的生存发展。
B.中国传统精神虽好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
C.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主要是要求物质现代化。
D.没有精神的现代化,就没有物质的现代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简字回繁,公众经不起折腾
李振忠
  近来,有关恢复使用繁体字的意见引发了广泛争议。中国社科院昨天上午举办的第五次国学研究论坛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权威专家透露,有关方面将对汉字规范进行新的调整,新规范汉字表将很快公布。
  汉字的演化历史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其大体历史进程是这样的:甲骨文时代,汉字相对要简略,因为在龟甲上刻字是个力气活。金文、篆书出现之后,汉字出现了繁化现象,篆书用毛笔书写,有了繁化的书写条件。而当隶书出现之后,实质上是一种书写的简化,起码是由曲笔而偏向直笔,楷书则比隶书更要简化。这是从书写的方法等方面说的。
  从以上书法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出,古人并没有刻意排斥繁,也没有过于排斥简,而是随着书写材料、书写工具以及文化需要而演进的,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合乎文化需要的、合乎民众需要的,就应当大力推行。这与当初出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是一个道理。同理,对待今天的汉字演变过程,也没有必要在繁简之间进行不必要的反复折腾。
  汉字简化的过程,并非只是书斋里的产物,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这一点人们可以从唐宋明清诸代古人书法原件中得到认证。一些现在流行的简化字,早已经在文人甚至官方文书当中通行,此部分汉字简化只是将这些古人创造的简化字固定化。当然,简化字还有民间流传使用的一部分,也被汉字简化的过程拿来固定。因此说,汉字简化并非拍脑门工程,而是有其时代的需要、文化的需要。并且,实事求是地讲,汉字简化给当代中国带来了一场文字革命,其具体的好处并不仅仅限于好记好认。
  孔乙己会写四种不同的“回”字,从这一点上看,繁体字本身就有一个需要简化的过程。不仅“回”字有四种不同的写法,众多的繁体字的异体字甚至比回字的四种还要多,因此说,见繁就喜,见简就恼,本身就不够科学。
  登载此消息的网络调查显示,60.4%的网友反对由简回繁,3.8%认为不好说,可见大多数民众认可简化字。但是,35.8%的复繁派的声音之大也不可小觑,这告诉有关文字专家,对于此等关系文化根基的大问题,切不可盲目从事。汉字回繁,文化经不起折腾,民众经不起折腾。
(选自2009年4月《扬子晚报》)
  1.下列关于“简字回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目前,有关恢复使用繁体字的意见引发了广泛争议,但大多数网友却反对汉字由简回繁。
  B.中国社科院已在第五次国学研究论坛上对恢复使用繁体字的意见进行了专题讨论。“简字回繁”的汉字表将很快公布。
  C.汉字回繁,文化经不起折腾,民众经不起折腾,所以我们要谨慎处之。
  D.目前虽有35.8%的复繁派的声音,但“简字回繁”是关系文化根基的大问题,我们不应盲目从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汉字的演化历史大体经历了一个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的过程。
  B.汉字简化的过程,其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这一点人们可以从唐宋明清诸代古人书法原件中得到认证。
  C.汉字的简化因其好记好认,所以给当代中国带来了一场文字革命。
  D.不仅“回”字有四种不同的写法,众多的繁体字的异体字甚至比回字的四种还要多,因此繁体字本身就有一个需要简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因为在龟甲上刻字是个力气活,所以甲骨文时代,汉字相对要简略些。
  B.古人并没有刻意排斥汉字的繁或简,认为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合乎文化需要的、合乎民众需要的,就应当大力推行。
  C.在唐宋明清时代,一些现在流行的简化字,早已经在文人甚至官方文书当中通行了。
  D.从书写的方法这一方面来说的,当隶书出现之后,实质上是一种书写的简化,起码是由曲笔而偏向直笔,楷书则比隶书更要简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变。此前世界处于相对隔绝状态下的国家发展传统模式将被彻底打破,从此,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在参加普遍交往和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愈来愈多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间的闭塞或半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一幅全新的世界图景“呼之欲出”。
在这一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头,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采用全球化视野来考察历史和现实。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化观点的主流,认为15、16世纪西方大航海以后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从此中国卷入了世界大潮。
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以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系统论为指导,采用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分析方法和素材,对16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世界体系论。这一理论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整体的发展规律,并从整体发展过程中审视作为部分的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现象。沃氏认为,在16世纪以前,“世界性体系”表现为一些“世界性帝国”,如罗马帝国、中华帝国等。这些“世界性帝国”有单一的政治中心,但却没有“世界性经济”。即使有也不稳定。到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才形成了“世界性经济体系。”他提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并据此把世界分为中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各自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
事实上,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已展开了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为了求证,他们转向研究中国。国此,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遭到了多方面的质疑。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美国明史学会第一任会长范德(Edward L Farmer)所说:“明史研究在西方学者努力创造一个更平衡的历史观上起了重要作用。”西方学者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是反对者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在他的《白银资本》一书中,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了宏观的论述。与世界体系论的现代世界围绕资本主义中心地带产生和发展完全不同,他提出在现代早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中心地位的不是欧洲,而是亚洲,是欧洲被吸收在一个早已存在的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之中,而不是相反。他认为,在公元1500—1800年,中国是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的中心,而白银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虽然中文译者将书名改成《白银资本》,但是原作者却不是从白银货币本身开始论证的,他甚至完全没有注意到,明代中国的白银有着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弗兰克的理论不仅使我们思考16世纪以前世界中心区域定位问题,而且使我们加深了对晚明中国社会加强实证研究必要性的认识,更使我们了解实证研究对晚明社会定位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中国学者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必须是建立在本土经验的实证基础之上的。那么,中国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可能就会与以往所认识的大不相同。
(摘自万明《全球的视角:一个整体概念的确立》)
小题1:下列对于“世界体系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体系论”是建立在各民族、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一个统一的历史整体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学说。
B.“世界体系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率先提出,但这一理论诞生后遭到了全面质疑和批判。
C.“世界体系论”的特点是用体系的观点看待整个世界及其各个部分的发展变化,采用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变化。
D.“世界体系论”是自16世纪以来,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欧洲中心论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世界性帝国。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全球的视角来看,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愈来愈扩大,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B.《白银资本》一书中关于中国部分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对明代中国的白银有着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C.弗兰克同沃勒斯坦在观点上最大的分歧在于对欧洲中心论的认识,弗兰克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对欧洲资本主义为中心质疑的立场上的。
D.如果采用全球化视野来考察历史和现实,那么中国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不会像以往所认识的那样。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沃勒斯坦“世界性经济体系”的划分,16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应属于世界中心区域。
B.从全球化视角出发,历史研究走出了作为部分的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现象研究的局限,进入世界历史整体性的考查和实证研究新视野。
C.世界体系论的反对者认为明史研究为西方学者创造一个更平衡的历史观有重要作用,所以他们把研究中国历史作为建立“世界体系论”的根本任务。
D.在全球化视野考察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国学者更应该从中国本土经验的实证出发,探讨全球视角中的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