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陶东风《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对现实不满,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是“犬儒主义”的一贯态度。 |
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 |
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 |
D.“犬儒主义”体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
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得以流行。 |
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 |
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 |
D.“庄子精神”的流行只能导致目前中国全社会的犬儒主义,绝对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因而是不应当提倡的。 |
A.“庄子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由”,其高蹈超越,想象奇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B.“庄子精神”一味提倡超然物外,背离世俗,是一种完全的“出世”思想。 |
C.“庄子精神”是浪漫和现实的矛盾统一,是精神世界的玄空和实际行为认同的两相结合。 |
D.“庄子精神”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B(“犬儒主义”积极认同的是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见第四段)
小题2:C(庄子成为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绝对化了)
小题3:B(“庄子精神”既背离世俗,又随波逐流。既超然物外,又与物周游。此说法过于绝对。相关内容见第二段。)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方向控制了。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曲、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
小题1:对第五段“把你的感受方向控制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上。 |
B.让阅读者注意到画面中的几条街道既有统一性,又有若干变化。 |
C.让阅读者注意到画面中的树、船、房,特别是瓦垄的共同特性。 |
D.把阅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排列的“瓦垄”上。 |
A.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是创作中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
B.写回廊墙上的花窗一例,是强调建筑应各具一格,千变万化。 |
C.故宫与颐和园长廊,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 |
D.本文介绍了音乐、绘画与建筑,但以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 |
学习记忆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有些人是出于好奇:脑袋怎么能学这么多东西?记这么多事情?有些人还希望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获得今年美国《科学》杂志给优秀分子生物学研究生颁发的大奖的中国留美学生时松海,研究的是神经可塑性,这与学习和记忆是有紧密关系的。通俗地说,神经可塑性是在经过刺激或训练以后,神经系统功能上发生的变化。学习记忆是其中主要的一类。
时松海获奖工作是研究LTP的分子机理。LTP是在对高等动物的神经可塑性的细胞机理研究中,1973年,英国的布理斯(Tim Bliss)和挪威的洛默(Terje Lømo)发现的长期性增强作用,是神经可塑性机理的重要发现和主要模型。神经细胞直接的信息传递是在两个神经细胞的联结部位(称为突触)进行。突触前分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突触后的受体分子,从而传递信息。时松海发现LTP可以调控受体进入突触后膜上特定区域。时松海研究生期间有两篇共同第一作者的《科学》和一篇第一作者的《细胞》论文,是突出的纪录。他原在冷泉港马林洛实验室做研究生。时松海毕业后去加州大学詹裕农(Yuh-NungJan)和叶公杼(Lily Yeh Jan)实验室做博士后。时松海目前在詹和叶实验室的同事们包括其他研究基础较好的博士后如李华顺和洪扬。今后几年,时松海在博士后阶段如果继续有优秀的工作,应该可以获得较好学校的助理教授职位和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他研究的神经科学不仅是科学家好奇心驰骋的领域,也对人类健康有意义。因为神经系统的疾病对社会的影响显得越来越大,包括老年痴呆、神经退行性变和中风。时松海用多学科手段进行研究,也适合综合性很强的神经科学。世界上研究神经科学人员不断增加,美国神经科学会于1970年成立时仅500多会员,到1998年已超过2万8千了。即使如此,许多有趣的课题目前研究还不深入,比如语言的神经机理。因此,还有许多待开发的领域,需要许多时松海和其他对激动人心的科学感兴趣的年青人。对于学习记忆,科学家们的理解还是很初步的。(饶毅)
——摘自2005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神经可塑性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神经可塑性是在经过刺激或训练以后,神经系统功能上发生的变化。 |
B.神经可塑性的实质是神经细胞的可调控性,因此,此项研究的实质还是以神经细胞为载体。 |
C.学习和记忆是神经可塑性中的最重要的一类。 |
D.LTP是神经可塑性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发现。时松海的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
A.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在研究LTP的分子机理中发现了神经细胞的长期性增强作用。 |
B.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研究生期间就能独立撰写两篇论文:《科学》、《细胞》。 |
C.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在研究LTP的分子机理中发现LTP可以调控受体进入突触后膜上特定区域。 |
D.时松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在研究LTP的分子机理中发现神经细胞突触前分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突触后的受体分子,从而传递信息。 |
A.时松海在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使他可以获得较好学校的助理教授职位,甚至会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 |
B.时松海在冷泉港马林洛实验室研究生毕业后已经到了加州大学詹裕农(Yuh-NungJan)和叶公杼(Lily Yeh Jan)实验室工作。 |
C.时松海目前在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实验室的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包括其他研究基础较好的博士后如李华顺和洪扬等。 |
D.相对于神经科学这个大领域来说,需要探索与研究的东西太多,时松海所做出的成绩就显得很小了。 |
谈病(节选)郝郑宏
① 一日,表弟来访。时值南方高温,森林火起,北方春早,麦苗不生……
② 寒暄过后,知他学医,遂与他谈起有关医学的话题,问他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
③ 他对此话题不甚感兴趣,支吾道:鲁迅似说过中医亡国。问他中医如何亡国,他便不作答。
④ 我说,换个角度,你平时喜欢玩电脑,我就向你请教一个电脑方面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能发明一种非常高明的杀毒软件,不仅能把所有电脑病毒都杀掉,并从此以后,使电脑病毒绝迹?
⑤ 他想了想后说,不可能
⑥ 其实答案很简单,除非人类彻底断了发明电脑病毒的念头,否则再高明的杀毒软件,也不可能使电脑病毒绝迹,杀毒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本来就是相生相灭的关系。
⑦ 再回到医学的话题。现代西方医学与疾病的关系何尝不类似于杀毒软件与电脑病毒的关系。古代的事不必说了,那时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是毒虫猛兽。倒退几十年,那时人们身上头上生虱子、肚子里有蛔虫都是很常见的事情;等里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把寄生虫杀死了,更小的东西,如细菌、微生物就冒出来……当年欧洲人入侵非洲时,普遍感染上各种所谓不知名的“热带病”,死人无数。欧洲医生遂不计辛苦,经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某种“药物”,可以杀灭“细菌”或“病毒”。但同时也完成了“细菌”或“病毒”间的一次生物链传播。从此,新的“病毒”被制造出来,以致无穷无尽。
⑧ 其实这一切麻烦的根源在于欧洲人的入侵行为。只要欧洲人不入侵非洲,就不会有什么“热带病”,社会也不必养活如此多的一生。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此类“无中生有”的人和事太多,说回来还是人心出了问题。比如:只要人类少一点嗔恨心,多一点平等心,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的威胁,也不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制造武器和养活军队;只要人类少一点贪婪多一分智慧,就不会导致如今把自然环境搞得如此恶劣(以致四时紊乱,气候颠倒),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天气“预报”、人工“增”雨“科学”抗旱……
⑨ 既然谈到人心,这就可以把话题引到中医上来了。
⑩ “不治已病治本病”,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皇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本病,不治已乱治本乱”,否则“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1然而现代人终日做着“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苦差事却不以为苦,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提醒道:“人类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方面所谓的进步,都是建筑在我们无法忍受的损失之上的。
○12损而又损,圣人的时代一转眼就过去,圣人的言论片刻间就被遗忘……与此同时,电视上一群小人儿在欢呼:朝老天开炮!人工“增”成功了!
○13本来下雨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何以竟变得如此复杂呢?
小题1:下列对文题中的“病”的理解,能准确体现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3分)
A.指认身体里的寄生虫、细菌、微生物等“病毒” |
B.指欧洲人入侵非洲时感染的不知名的“热带病” |
C.指现代生活中人遗忘圣人言论、欲望过度之病 |
D.指自然界高温、干旱、沙尘暴等异常气候现象。 |
A.指社会上的人们生病了才想到要去治疗,才想到要锻炼身体、从根本上杜绝生病 |
B.指中医提倡的不要等病象已成才去治疗,而应由表及里、从根本上找原因去防治。 |
C.指中医注重“以预防河五脏调和为本”的养生之道,不主张等病患已显才去治疗 |
D.指对社会及自然界的各种“病”态现象都要注意从表相岛内里找原因去“治疗” |
A.选文以自然、人体之“病”引出的话题,最后归纳到“人心”之“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B.文章借中医之说,谈治世之道,暗含了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
C.文章以杀毒软件与电脑病毒的关系类比现代西方医学与疾病的关系,指出它们之间是相生相灭的。 |
D.全文以自然界的“病”为线索,在①⑧○12○13节都提及抗旱问题,形成一种呼应,思路清晰。 |